笔趣阁

少年文学>殿下他为何那样免费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小印子得令,一个箭步离开书房,叫上除自己以外的麻利太监,分别去请几位大人过来东宫。

姬檀则不疾不徐地整理这段时日一共传回的信笺,心里有了盘算。

影响种桑推行的官员除却自己人,其他几位皇子和朝中重臣势力俱有可能参与,甚至一起插手干涉了,姬檀查不出具体是谁在里面搅混水,导致百姓惶然而不敢种植桑苗,不过眼下这些都不重要了。

他放出了足够令这些人出洞的消息,结果也相当令人满意。

要知道,国库虽然没钱下拨,但涉及到的政策推行官员调动,其背后都代表着巨大的权利更迭,不但关乎自己的政途势力展,整个家族兴旺,甚至还牵动着经济命脉。

现在的起步阶段暂时是没利润,但一旦桑苗种成,丝绸贸易顺利,中间的每一环节就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没有人会和权和利过不去。

这两样鱼饵足以让所有政治势力闻风而动,土崩瓦解。

因利维系的结盟最终也会因利散去,官场就是这样,没有牢不可破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姬檀直接将这些阴私全摆到台面上来。

他奉皇帝旨意行事,是为朝廷,为生民,谁也没有立场指摘置喙,但那些为了自己牟取私利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既不敢明目张胆地插手落下把柄,又唯恐别人先行于自己一步,故而几股势力都在互相警惕着、观望着,伺机而行。

一段时间内东南沿海郡县都会风平浪静,无人再胆大包天作祟。

这时候,就是姬檀出手的最佳时机。

之前顾熹之告诉他,桑苗种植也是讲究时节的,眼下春季都将过了,他们的进度刻不容缓。

小印子脚程很快,大臣更是知道举足轻重,没有丝毫耽搁即刻赶至东宫,紧急在书房召开了一场如何消解百姓惶恐落地种桑的集议。

原本的补救措施被地方官员打乱,已然是行不通了,他们需另想他法。

沉吟过后,一名司谏提出,不若直接在沿海郡县全力推行政策,总会有百姓愿意试种,以少数带动多数,渐渐地政策自然顺利推行下去。

姬檀却是直接否了。全面推广范围太过庞大,势必又会落个之前一样的结果,那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就全白费了。

还是得逐个击破,姬檀打算从被淹的两县着手。

“这两县已经派了我们自己的县令过去,天时地利人和,都更便利。”话是这么说,姬檀心里却并不乐观。

“要不,直接一纸诏令,张贴公榜,百姓莫敢不从。待他们从中尝到了好处,自会主动兴起种桑热潮,届时一切难题自会迎刃而解。”另一名少詹事道。

姬檀更是摇头。

他们今日敢这么办,明日御史台的弹劾奏折就能压死他们,都不是好主意。

“切入点还是在百姓身上。”姬檀提醒道。

若是之前,官府布政令兴许还有用处,但现在的百姓人心惶惶宛如惊弓之鸟,谁也不愿冒险,太难了。

更难的是,这些大臣站在为官者的角度或可提出百般策略,但要他们易地而处,站在百姓的位置思考,这就行不通了,接连被否后几位大臣皆是一筹莫展,无法真的感同身受,姬檀亦不能体会。

集议一时陷入了僵持,只有微不可闻的几许叹息声响。

顾熹之默默无言听了半晌,总算将太子殿下和大臣们的症结捋清楚,这个问题他倒是能解答一二,顾熹之好歹是乡野出身长大的,多少更了解些。

他的视线在几位大臣之间逡巡了一圈,旋即主动起身一揖提议道:“诸位大人,殿下,微臣有一看法,或许可行。”

几位大臣的目光落在年轻的探花郎身上,并不抱什么希望,也没有答他。

姬檀直接肯了:“说。”

顾熹之便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遵照姬檀的想法,从百姓出。

“被淹的两县良田受到影响,今年收成锐减,百姓定然想先把仅存的粮食囤积起来,再尽快耕种新的粮食以度灾年,不愿花时间去种不确定性太大的桑苗,说到底还是生存问题,如果我们能将其解决,是不是就可以落地种桑了。”

“接着说。”姬檀来了兴趣,向前倾身认真听他讲述。

顾熹之的看法总是这么令人惊喜。

“保障两县所有百姓的生计自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有目标的进行挑选。”

“何意?如何挑选?”

这次急着询问的人不是姬檀了,而是左春坊下设的中允大人,对方从顾熹之的说辞中看到了明显希望,故插言问。

“这两县本就因为春汛洪涝冲击,粮食损毁过半,富庶些的人家尚可明哲保身,但穷苦的人家就未必了,为了家人,为了活下去生存,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莫说种桑了,刀山火海也愿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