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载人航天用的火箭,总体可靠性也只能做到99。8%而不是1oo%。
风险不可怕,风险失控才可怕。
而且,对于涡喷14这样一种可以用在歼7和歼8两种主力战机上面的动力,进度拖延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在稳妥和效率中间的抉择如同走钢丝。
胆大有为和盲目蛮干中间的那层窗户纸,终究还是摆在了常浩南的面前。
或许就连他本人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站在项目总体管理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了。
……
“似乎应该让阎忠诚出面说这件事更合适?”
看着正在热烈讨论的众人,常浩南又有些犹豫。
如果搁在以往,他大概最终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但这一次,似乎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在脑海中不断催促着他。
“同志们,高空台测试不能中断,应该按照计划继续下去。”
常浩南几乎是不受脑子控制地站起来,说出了这句话。
以至于他是先听到了熟悉的声音,然后才意识到是自己开了口。
控制室里面的目光都看向了唯一站着的常浩南。
包括姚梦娜在内。
第1o9章我顺手补充了一下国军标
在她的印象里,这位师弟在技术领域总是非常自信,但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缺少一些气势。
所幸对方的能力确实强的离谱,每每总是能直接拿研究结果砸的所有人心服口服。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的气场不足在别人眼里也就变成了“儒雅随和”以及“平易近人”一类的优点。
而今天是姚梦娜第一次见到对方这样斩钉截铁,甚至带着稍许霸气的一面。
说完第一句话之后,常浩南的大脑经历了一瞬间的空白。
好在刚刚的表现让大家都以为他是在酝酿情绪。
事已至此,也只能继续说下去了。
想到这里的常浩南反而冷静了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又花费大概半秒钟时间组织接下来的语言:
“作为工程人员,大家应该清楚风险控制理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未知的制造缺陷并没有击穿我们设计过程中留出的冗余,至少在目前的测试中,动机的工作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异常。”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打乱设计定型的进度,毕竟这也涉及到八三工程能否在航展中以完整的形态进行展示。”
“o2号原型机已经被送往阎良,只等我们这边的高空台测试结束,就准备上o86平台进行空中测试,6o1所方面也已经在调整飞机的油箱布局,以适应变轻了22o公斤的两台动机。”
“这些工作牵一而动全身,如果我们停下来,对这些兄弟单位的工作同样会产生影响。。”
“当然,问题肯定不能就这么扔着不管,但可以在生产定型的过程中再陆续解决。”
“我能理解大家在看到这台动机的性能之后,不愿有半点冒险的想法,但是同志们,祖国的天空没有给我们留出足够的时间追求极限。”
“……”
作为涡喷14压气机改进方案的主要提出者,这些话从常浩南口中讲出来,说服力自然完全不同。
整个控制室重新安静下来。
很快有人站出来表达赞同。
毕竟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只不过大多数人刚刚都还处在昨天的兴奋之中,因此思路钻了牛角尖。
当然,最后还是得由阎忠诚拍板决定:
“既然可以确定是制造过程中的问题,那我先联系一下钟世宏同志,让他先对涡轮叶片生产工序进行一次自查,至少保证目前的制造工艺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至于我们,小常同志说的没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测试工作应该继续进行下去,而且624所的同志们说,筑城那边还有个涡喷13改进型要跟在我们后面做测试,所以继续维持原计划不变。”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回去准备一下明天的启动和再启动试验吧。”
……
在常浩南和阎忠诚的坚持下,涡喷14的地面测试照常继续。
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启动和再启动、高原和高低温、推力瞬变、加力通断、动机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子项目都在624所加班加点的配合下顺利完成。
并没有再出任何值得一提的意外。
而常浩南,在这段时间里也没闲着。
他在进行自己负责的进气畸变试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