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所以常浩南花费大概十分钟就摸清了试验操作方式,然后用不太熟练的动作把第一个风扇装在了调电机上面,又把u型管压力计插进静压孔。至于动压可以直接用皮托管压力计读出来。
没办法,他确实有些年没用过这么朴素的设备了。
“咔哒——”
就在常浩南正在略显笨拙地更换一片2o%过流面积的节流加载板时,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打开了。
“谁!”
“是谁!”
两个声音几乎同时喊道。
尤其是正在聚精会神做实验的常浩南,差点被吓出一个激灵。
“你是什么人?怎么在这个实验室里面?”
从外面走进来的是个文质彬彬的男生,看上去有点紧张,毕竟这年头治安不好,谁也不好说学校里会不会进贼。
并且常浩南感觉对方好像有点眼熟。
“我是本校的本科生,来这做个测试,杜义山院士签了许可的。”
常浩南赶紧表明身份以免误会。
果然在听到他的解释之后,对方的情绪显然放松了不少:“杜院士?”
“呃……对,我下半年毕业设计的导师就是杜院士。”
说话间常浩南终于完成了对节流加载板的更换,然后把兜里杜院士的条子递给对方。
“啊?”没想到看见杜义山签字之后,对方的表情变得更加疑惑,一只手摸了摸自己的头:“我怎么不知道?”
“您是……”
“您就不必了,我叫方振,是杜老师课题组的研究生,博士三年级。”方振虽然还是有点懵,但那张条子上杜义山的签字绝对是真的,而且似乎也不太可能有人假装院士学生只为了借用实验室。
但他可是实验室的大师兄啊,怎么新来了个师弟没人告诉他的?
“我叫常浩南,前两天刚刚和杜院士说好到他……到咱们组来做毕设。”在方振自我介绍过后,常浩南终于想起来,自己前天在食堂见过对方,当时他正和姚梦娜,以及另外一个矮个子女生走在一起。
“杜老师一般不会要做毕设的本科生,所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早就确定,但你应该已经是我们未来的师弟了。”方振说着走上前和常浩南握了握手。
“我在这个考试周结束后才会正式进组,杜院士应该是准备到时候再把我介绍给大家吧。”
常浩南最后检查了一遍实验设备,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打开了电源,然后继续说道:“前天我在食堂门口看到师兄你和姚梦娜师姐来着,本来想去打个招呼,结果没追上。”
“你认识姚博?”
方振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成了实验室的外人。
“对,跟她交流过一些学术问题。”常浩南点点头。
“唔,姚博很厉害的,破格跳过硕士直接读的博,你跟她多交流确实有好处。”
方振这句话倒不是虚情假意,在按照姚梦娜的说法改变了模拟计算方法之后,虽然进度几乎清零重置,但经过近一个月的尝试之后,他已经非常确定那就是正确的方向。
论能力,方振自信不弱于姚梦娜多少。
但是要说在科研方面的热情,以及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他知道自己确实差得多。
第27章你就是姚梦娜的学长?
常浩南想了想自己和姚梦娜的两次接触,感觉对方好像都有点呆呆的样子……
不过他也不准备在这种小事上反驳刚刚才认识的师兄。
“嗯……确实,她学东西还挺快的。”
好在关于姚梦娜的话题很快告一段落。
“师弟这是在测试什么涡轮叶片的性能么?”方振看着正在低头记录数据的常浩南。
“不是,只是个普通风扇叶片而已,但是用到了一些航的设计思路,算是锻炼一下自己吧。”常浩南实话实说。
虽然一开始他只是因为想要赚一笔钱才接的这个活,但是在昨天下午,他开始试着采用叶片弯掠设计控制流动分离,并且对几个不同的设计进行模拟之后,确实对叶轮内流动分离控制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
“师兄这么晚来也是要做实验?”常浩南用比刚才熟练得多的动作更换了一片开孔更大的3o%节流板。
“那倒不是,我白天在这用低翼型风洞的时候落下一本书,过来取一下。”方振说着扬了扬手里一本有关damp语言的书。
“咦?”常浩南瞬间捕捉到了那本书的封面,几乎是下意识地问道:“你们效率蛮高的嘛,已经开始对msnet做二次开了?”
“嗯?”方振觉得自己这十几分钟时间用到的疑问语气词比过去一个月都多:“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做这个?”
常浩南挠了挠头。
“呃……上次见姚师姐的时候,她跟我说你们在用cfdcsd耦合法做平直翼颤振分析,但是效率很低,我当时建议她用偶极子格网法试试,不过要用damp语言对软件做二次开,没想到你们竟然已经着手在做了。”
然而对面拿着书的方振表现得比常浩南更加吃惊:“你是说这个方法是你告诉姚博的?”
“是啊。”常浩南点点头,然后把那天跟姚梦娜说的知识点重新和方振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