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说要修大金柱,涨了不少。”阎庆微微思索,方才认真回答。“但这一阵子南衙诸公一起推脱,没能修成,反而回落下来……这类消息瞒不住人,达官贵人的家人都会先有反应。”
张行点点头,复又再问另外一事:“那你知道有个逃犯昨日在北市潜行逃走了吗?”
“如何不知道?北市都快被金吾卫、净街虎和锦衣巡骑翻了个个,我家也是幸亏报了张三哥的名才躲过去祸害……”阎庆当即苦笑,却又忽然想起什么,反过来小心问道。“不过张三哥,那些锦衣巡骑听到你的名字怎么有点奇怪?”
“如何奇怪?”张行本人也很好奇。
“立即便收手了,只是带头的黑绶明显畏惧居多。”阎庆认真回复。“反应有些过头了。”
“也算正常反应吧。”张行想了想,平静以对。“主要是我刚刚跟着我们白常检转任到西镇抚司的伏龙卫去了……顺便升了黑绶。”
“这倒是要恭喜张三哥和秦二哥了。”阎庆登时肃然起敬。“尤其是张三哥,这才一年吧……如何便做了黑绶?再过两年,岂不是要登堂入室,成为正经贵人?”
“难。”张行失笑摇头,却又想起什么。“你呢……说要参加科举,可有准备?”
“按照惯例,估计要等明年。”阎庆闻言一时苦笑。“也没有多少把握……”
“还是多努力。”张行笑道。“主要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明年我在何处……若还是这个局面,你只要考上了,便是没有贵人赏识,我也能将你选入伏龙卫做个文吏,一步步过来。”
阎庆愈加大喜,反而不好意思起来,又说了几句,便主动告辞而去。
而人一走,张行对着一箱子黄金,反而觉得百无聊赖,再加上昨晚上睡得不好,干脆直接在座中假寐,同时思索起了事情。
毕竟,此番一去又是数月,回来后,不及适应,先遇到了被人收儿子的戏码,然后又立即换了新环境,种种大小事端,根本来不及缓冲,倒是落得个事乱如草,心乱如麻的地步。
好像什么事情都挺重要,但什么事情又都无所谓了一般。
想想也是,就这两日经历的人和事,虽然多了些,可相对之前经历来说,不免有些儿戏乏力。
什么高督公弄权示威,跟曹皇叔要求收儿子的压迫感比,到底算什么呢?
什么马督公被东夷小妾毒死,然后东夷小妾消失不见,跟子午剑的惊险相比,又算什么呢?
类似的,还有身前的黄金,比之江东七郡的粮荒如何?
伏龙卫的人手、明年的科举,比之涡水畔的血流成河又如何?
一件件,一个个的,都挺有意思,都挺是一回事,都应该好好重视,但就是提不起劲来……这一点,得像白有思学习,那老娘们,几乎有一种天下大小事舍我其谁的气概,委实了不起。
正想着呢,忽然间有人进来了,然后又出去了。
“你躲什么?”张行睁开眼睛,无语至极。“既来了,帮我和月娘一起去院子里搭个鸡窝,将这些金子藏起来。”
一双黑眼圈的李定尴尬回身,在身后月娘的好奇目光中拢手以对:“对不住,穷惯了,没见过这么多金子,第一反应就是躲。”
张行想了一想,认真来问:“对了,李四郎,你志向是什么来着……当大元帅,还是大将军?”
李定茫然一时,还是认真来答:“什么都不是,是荡平四海,登龙证位。”
“对对对,荡平四海,登龙证位。”张行恍然大悟,然后终于起身。“还是先帮我搭鸡窝吧,顺便帮我参详一下马督公的案子……”
李定从头到尾只是摸不着头脑。
ps:大家早安。
第一百二十五章上林行(4)
“你跟我想的一样吗?”
帮着和泥的李定拎了一罐子掺了稻草的泥料过来,放下以后看着张行来问。
“哪儿一样?”拿着瓦刀和砖块正准备抹泥的张行茫然反问了一句,然后忽然看到月娘拎着一筐子鸡蛋过来,却又来问月娘。“你拿鸡蛋干吗?”
“打在泥里,特别结实……”月娘言之凿凿。
“拿回去……又不是砌城墙。”张行拎着瓦刀,无语至极。“要不要砌成之后再让李四爷拿锥子来顶一顶,顶进去杀了我,顶不进去杀了他?有这功夫,给我们炖点鸡蛋羹。”
月娘撇了撇嘴,只能端着鸡蛋又钻回厨房。
“也不知道跟谁学的,败家玩意。”张行一边吐槽,一边开始正式砌墙。“既然是藏金子,肯定简简单单破破烂烂为上,弄那么硬的鸡窝给谁看?”
“估计是自己想的。”李定回头看了眼厨房。“小姑娘挺好学的,你给她买的书还有纸笔都没浪费,上次还来找我问字。”
张行摇头不止,却又想起一开始的话题:“你刚刚说啥?什么想的一样?”
“马督公的案子。”李定认真来说。“案子本身不值一提,情杀仇杀间谍都无所谓,但怕就怕马督公是圣人旧邸心腹,此番事情把圣人的注意力又给挪到东夷上去了……”
“三征东夷吗?”张行叹了口气。“这位圣人为了面子这么不顾一切吗?”
“这事肯定是圣人做决断,但绝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李定犹豫了一下。“从兵部这边来看,军中其实对征伐东夷还是维持了一定热度的,都觉得是非战之罪,而南衙以下,官吏里面中也有许多人觉得征东夷是对的……便是我,也觉得征东夷本身没问题。”
“征东夷当然没问题,甚至是必须的。”张行想了一下,将一块砖敲成两半,干脆做答。“这天下就这么大,断然没有只扔下区区一隅之地不统一的道理,稍微有点志气的,有点理念的,都会同意征东夷……只是问题在于,三年内败了两次,要不要这么急?而且前两次到底是怎么败的?有没有吸取教训?第三次再稀里糊涂败下来,下次反而就不敢征了吧?”
“肯定不能着急……但这事我们说了不算。”李定看着对方来问,黑眼圈在阳光下分外明显。“至于说教训,你觉得是什么教训?”
“第一次征伐失败明显是我们那位圣人好大喜功,但却不只是他一个人,上上下下都过了头……我见过来战儿来公,这不是没本事的,却居然也和圣人一样信了东夷人的诈降,丧师辱国。”张行砌墙不停,嘴里也不停。“第二次我亲身参与,想的最多……一则是东夷人自家气势起来了,敢搏敢战;二则是内忧显现,门阀只为门户私计、地方豪强离心离德、百姓徭役赋税沉重,这才让杨慎误判,掀起叛乱,所以,若不安内,如何能攘外?三则……天意难测!”
“前两个我懂……什么叫天意难测?”
“我问你一句,到底是北荒的风俗人情跟中原差的多一点,还是东夷的风俗人情跟中原差得多一点?”闷头砌砖的张行忽然问了一句毫不搭边的话。
“北荒。”李定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给出了一个诚恳的答案。
这是实话。
不要说李定了,就是张行这个假北荒人,在读了几本书后都知道,北荒的郡县是名存实亡,实际上推行的是荡魔卫制度和军事贵族世封世袭制度,有点像是部落往军事封建过渡那种样子,然后又同时掺杂了神权和皇权的斗争,反正弄得一团糟,时不时的就要闹上些事情,跟中原的民风制度更是差的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