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原本就在商议公事,看到云喜急匆匆跑过来耳语几句,又急匆匆离开。
而苏主事脸上带了真切的笑,放下手里的文书,看向众人。
“好事将近。”
最近能被称为好事。
只有一个了!
药材收购?!
苏清点头。
虽说她已有七八分把握。
南江县不过九千亩药田,对整体的军中采购来说,不算什么大事。
再加上总兵开口,以及衙门这段时间的悉心照料。
余内官不松口,才是怪事。
不过他的病还没完全好,就让手下去办,着实让人没想到。
“今日四月十六,距离第一批药材成熟,还有半个月时间。”
“只要采购文书递上去,等着镇守内官批复即可。”
作为余内官的顶头上司,镇守太监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做文章,基本上不会反对。
总而言之,现在最关键的一步就要成了。
苏清怎么会不高兴。
在场众人明白过来,全都长舒口气。
他们南江县的药材,终于有人收购了!
“其实来往船只也在打听咱们的药材。”罗户房不屑道,“都等着军中不收,然后压价采买呢。”
这点苏清也知道。
他们南江县药材种得好,自然引起窥探。
不过她确实做好准备。
倘若军中不要,那就再跟过往大商户们谈。
毕竟卖给谁不是卖,只要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一切都可以谈。
被余内官训斥过的王李两位公公,倒也不含糊,领令后,便带着手下去巡查药田,记录各种药材的情况。
用他们两位的话讲:“在南江县吃吃喝喝这样久,哪能不做事啊。”
从京城到广乐府南江县,一两千里地,赶路都累死了,还要照顾病人。
也就来了南江县,颇有些宾至如归之感,甚至能吃到京城的口味。
这番用心,大家都看在眼中。
故而余内官不等病好,便让手下做事。
手下也不推托,尽快把差事办成,盖了余内官的印章后,就送到前线去。
同时也说明他们这里的情况,四月二十五之前,他们定然到任。
这话一说,白大夫有些犹豫:“余内官的病还没好全,若再奔波,恐怕再生病症。”
余内官之前的病为痢疾,跟食物不洁净,还有水土不服有关。
这种病只能养,半分急不得。
余内官却摇头:“已经养的够久了,不能再耽误。”
既如此,苏清吩咐白大夫跟郝大夫,尽心用好药去治。
私下里,她开了张不俗的方子给到两人。
“余内官下痢赤白,身热,脉数,舌苔黄腻。”
“用黄芩二至四钱,生白芍一钱半到三钱。”
余下白头翁,秦皮等等不再细讲。
总之这方子拿出来,两位大夫面面相觑:“苏主事,你家祖上,难道是什么名医?!”
上次预防疫病的方子,都让他们惊叹不已。
这次更是对症。
除非为祖传,不然绝不可能啊。
苏清想到自己姥姥,这不是什么祖传,是姥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