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苏茜撞破的“秘密”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基地。然而,与温翎预想的尴尬不同,基地成员们表现出的是某种心照不宣的欣慰。食堂里,当他与缪维桢再次一同出现时,那些善意的调侃目光依旧,但更深了一层“果然如此”的默契。韩仲甚至会默默将缪维桢惯常座位旁的椅子为温翎预留出来,老林则在某次检修时,顺手将温翎工作台的照明角度调整得更适宜长时间阅读。
这种无形的接纳,让温翎在羞赧之馀,更多了一份归属感。
与此同时,核心团队的协作也进入新的阶段。在安东尼博士的主导下,对“罗酆残响”系统的升级改造稳步推进。他摒弃了部分过于激进危险的原始设计,转而将温翎那套严谨的伦理框架和安全协议更深地嵌入系统核心。
“缪部长,”一次技术会议上,安东尼指着新的架构图,语气是学者式的认真,“按照新的安全协议,强行突破深层意识防御的‘撕裂’模式将被永久锁定。我们必须接受,有些被层层加密或自我欺骗掩盖的记忆,可能永远无法触及。”
缪维桢看着屏幕上被标红锁定的功能模块,脸上看不出喜怒。那是他当初为了不惜一切代价挖出真相而设计的利器。
“可以,”片刻沉默後,他吐出两个字。他选择了接受这份束缚,为了温翎一直守护的“底线”,也为了,或许是一种不同于过去的开始。
温翎在一旁听着,没有说话,只是在桌下,轻轻握了握缪维桢的手。指尖传来的微凉让他心疼,也让他感到一种共同承担的重量。
技术壁垒被层层攻克,但寻找星阑下落的线索却似乎陷入了僵局。已有的情报碎片如同散落在宇宙尘埃中的拼图,难以拼接。
“我们需要更宏观的视角。”一次深夜,温翎站在巨大的星图前,对身旁的缪维桢说。他指尖划过星图上几个被标记的丶与“星梭”计划可能相关的古老航道,“也许我们一直过于关注细节,忽略了更大的图景。这些航道交汇的区域……是否存在我们尚未发现的规律?”
他的提议得到了苏茜和夜岚的积极响应。
两位顶尖工程师开始利用“铁王座”的算力,结合上古星图与现有星域数据,尝试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结构模拟。这项工作耗时巨大,需要调动基地大量的资源。
也正在这时,基地的日常运转迎来了新的挑战——
人口增加带来的管理压力。更多投奔而来的人员,意味着更复杂的物资调配丶岗位安排和潜在的摩擦。
一直默默负责内部协调的阿缘站了出来。这个曾经只专注于水培园的温柔女孩,展现出了出乎意料的管理天赋和耐心。她细致地梳理每个人的特长和需求,与老陈紧密合作优化物资流转,甚至巧妙地将一些小小的竞争机制引入日常工作,提升了整体效率。她不再仅仅是生命的培育者,也成为了这个小小社会生态的协调者。
韩仲将军则将他带来的“苍翎卫”与基地原有的防卫力量重新整编,推行老带新的模式。他在训练场上依旧严厉,私下里却会找那些想家的年轻士兵谈心,讲述赛良过去的荣光与未来的希望。他不仅是军事主管,更成了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之一。
就连罗砚,似乎也有了些许变化。她依旧沉默寡言,行动高效,但某次温翎看到她站在医疗区外,隔着观察窗看着里面正在接受治疗的丶她小队里一名受伤的队员,那双冰冷的机械义眼注视了很久,才转身离开。
每个人都在成长,都在这个名为“铁王座”的方舟上,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并被这个集体悄然改变着。
几天後,苏茜和夜岚的模拟运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部长!殿下!你们快来看!”苏茜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衆人齐聚指挥中心。巨大的星图被重新绘制,无数光点和线条交织,最终在某个此前一直被忽略的丶因引力异常而极少被勘探的星域,形成了一个模糊的丶类似漩涡的拓扑结构。
“根据模拟,这个‘漩涡’的中心点,与‘星梭’计划理论上的几个极限跃迁坐标之一定位重合度高达92%!”夜岚指着那个幽暗的区域,语气冷静却难掩兴奋,“而且,这里的空间读数极其异常,符合高强度能量长期残留的特征。”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漩涡的中心。那里,或许就藏着星阑失踪的最终答案,也或许,潜伏着未知的巨大危险。
缪维桢凝视着那片深邃的星域,眼神锐利如鹰隼,仿佛要穿透无尽的空间,直视那个困扰他多年的谜底。他周身的气息再次变得冰冷而充满压迫感,那是猎手终于锁定猎物时的状态。
温翎站在他身侧,能感受到他紧绷的肌肉下压抑的激动与更深的一丝恐惧。他再次无声地握住了缪维桢的手。
这一次,缪维桢反手握得更紧,几乎要捏碎他的指骨。
“准备舰队。”缪维桢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在寂静的指挥中心里回荡,“目标,漩涡中心。我们该去接星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