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拥抱前面加什么形容词 > 海风与影 追索与试炼(第2页)

海风与影 追索与试炼(第2页)

「你别忙着谢。」他把声音压低,「你问‘沿海事故’这个口子,不好啃,别逞强。你是做艺术的,不是做调查的。」

胡礼点头:「我心里有数。」

罗主任看着她,像是想起什麽:「你上次在展厅里,站在那张「两少年与海」的照片前面看了很久。你跟那片海,有什麽故事?」

她笑了笑:「大概是味道熟。」

「味道?」

「盐味。」她垂眼,把卡片收进夹层,「谢谢主任。」

老报馆的楼道里有一股陈纸张的酸气。她把读者卡贴在门禁上,门锁「滴」地亮了绿灯。工作人员把她带到缩微胶片阅览机前,教她怎麽调焦丶怎麽存档。

她把年份锁在事故发生的那几年,从「社会版」一路翻到「地方见闻」。字小丶密,像潮水一行一行拍过来。她盯到眼睛酸,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见一张小到几乎模糊的配图——湿风里,一丛紫蔓荆倒伏在路边,旁边站着一个背影瘦瘦的少年,肩上披着外套,背向镜头。更远的边缘。图说只有四个字:海边骤雨。

她把这一页存档。光标停很久。

「我帮你把那两位老人约了。」许佳在电话那头说,「船修师傅姓连,下午四点在港区小码头,别穿太薄。小学老师在周五,你先去连师傅那边。」

「好。」

「还有,你要的那张《两少年与海》大图复刻,馆里得走流程,我今天先帮你打申请。你自己注意安全。」

「嗯。」

港区的小码头风很硬,把水面刮成细碎的银片,冷光一闪一闪。连师傅拈灭烟头,擡了擡下巴:「你就是问海的那个小姑娘?」

「是。」

连师傅的手被盐和机油磨得很粗,指节像老树根。他一句句慢慢讲:哪一年海潮比往年高丶哪一处礁石最凶丶哪个转弯口常有车停下来看浪。讲到一半,他忽然停住:「你问事故?」

胡礼点头:「想知道一些背景。我要做作品。」

连师傅看了她两秒,像在看一块被海泡过的木头:「年轻的走了,老的还在看海。那年下雨,突然大风。有人说是意外,有人说不是。你要哪种答案?」

她沉默一下:「我只要事实。」

连师傅笑了笑:「事实啊。」他擡手指向远处,「看那边,紫蔓荆这会儿不开花,只剩干梗和残叶。风一来,枯叶就贴在衣服上。你问是不是事实,风说了算。」

她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码头边一道矮墙後丶果然有一小片紫蔓荆。花已谢,只剩干梗与残叶,在冷风里倔强地晃。

同一时间,城另一头。穆氏总部十二层,会议室冷到像冰。穆天朗一句废话没有,把匿名音频的鉴定件甩到桌上:「拼接合成,高概率假。律所的函已经出去了。今天以前,谁敢转发谁负责任。」

有人想接话,被他一眼扫过去,声线当即哑了。他的孤冷,是把刀;他的强势,是把刀鞘。会议结束,他没多逗留,只对小周说:「两点半前,不见客。」

手机亮了一下。是她——一句简短的报备:「在外取材,灵感还行。」他盯着看了两秒,才回:

「当心风。」

她回:「知道。你先吃饭。」

他放下手机,按了按眉心,喉间轻不可察地动了动。

傍晚前,她又回到文化中心,去资料室补拍另一个文件夹。罗主任把一个纸袋交给她:「这些是从‘地方志库’复印的,原件不能外借。影印件你先带走,目录的电子档我再发你邮箱。」

她低声补了一句:「这次我找的资料,麻烦您先帮我保密,别对外提起。」

罗主任点点头:「明白,我在内部备注。」

她抱好纸袋,转身时与一个人差点撞上。

那人戴着口罩和鸭舌帽,只露出一双眼,衣领处露出一截塑封卡角,像证件挂绳。对上她的目光时,对方眼神一闪,迅速侧身让开,步子却在她身後跟了两拍。她心里一紧,抓紧纸袋朝外走,顺手给许佳发了条信息:「我在资料室,晚点联络。」

她沿着一楼长廊往外,鞋跟声在地面上敲得清楚。身後有脚步,时近时远。她没回头,快步走到大门前,保安正好在门口巡视。

「麻烦帮我叫个车。」她笑着对保安说。保安点头,目光从她身後扫过去,那人的脚步停了一下,绕开走向另一头。

车到,她上车,报了度假村地址。她把口罩往上提了提,透过门口的玻璃反光看了一眼——那个戴帽的人停在风里,低头像在打电话。

她发信息给许佳:「文化中心有人像跟着我,麻烦帮忙查监控,这次我找的资料先别声张。」

许佳回:「收到。」

她又给他发了条信息:「我今天住度假村,刚发现有记者跟踪我,我会小心。」

对面很快回:「前台已交代,记得开定位。别单独走夜路,有情况马上发我。」

她握着手机,深呼吸一下,把定位改成度假村。车开上高架,海风往城市那头退。她把帽沿压低,心里那点冷没有散,却被一层细细的警惕覆住——也许是记者,也许不是。无论是谁,她都得更小心行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