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声里的留白
【度假村??设计部??日】
中午前,邮件提示灯在萤幕角落亮了一下。主旨很简短——「港城文化中心??秋季沿海文化季邀请」。内容提到:因为看见度假村的《折光之屋》与内庭光线路径,想邀胡礼担任「海玻璃」主题公共装置的联合策划与主视觉设计;时间在本周啓动提案,四十五天内完成一期落地。
她看了一遍,把附件下载丶压缩,转寄到穆天朗的工作信箱,抄送特助。
胡礼:收到港城文化中心的邀请,属公共艺术与公益联动,会配合环保团体回收沿海废弃玻璃与渔具,白天用自然光,夜间用低位灯做引导。因我目前是穆氏特约设计师,是否同意我代表出席现场勘察与提案?如可,我将按对方流程回覆;开幕已完成,时间依我们返京行程协调啓动。
邮件送出不过三分钟,他的回信就落回来。
穆天朗:可以。我代表公司与文化中心签合作,你以特约设计师身份出席即可。前期费用走文化合作科目,公关同步拟对外说法。日程避开本园要点检与媒体日。提案前先把草图传我一份。安全优先。
她盯着最後三个字,笑了一下,回覆「已知」。指尖落在键盘上,却没敲出多馀一句。她把雾白杯挪到画板边,把资料夹扣紧,备齐速写本与色卡。
【港城??文化中心展览馆??日】
展馆一层做了常设展,墙上挂着「地方与海」的老照片与剪报。
她停在新闻墙前,视线掠过孩子们的画——粗粗的地平线丶蜡笔草地,两个小动物并肩,远处一轮薄月。
她忽然一怔——那页更像被海水泡皱的素描本里的一张。
很多年前,潮水退去,她在岸边捡起过一本湿透的画本,封角起皱:一条旷野线丶一棵细树丶二只狼并肩,月亮只画一半;下一个浪就把画本抽走。
那时她太小,这段画面一直像一场梦。她转身,新闻墙另一侧的标题落进眼里——「两少年与海」。
圈笔记停在一个名字上:穆廷朗。她指尖有一瞬间发紧,像碰到那天纸张留下的盐痕。
她没有多说,只举起相机,拍了一张。
她把名字拍下,没有多停留,将相机塞回包里,步子不快不慢。拐角风一涌,她压住页角,没回头。
【港城??北岸步道入口??日】
午後两点,海风把云推得很薄。文化中心的车把人送到北岸步道入口,路灯的金属杆沿着海岸成一列延伸,栏面贴着盐痕。文化中心主任罗度与活动统筹许佳在入口等着,先递上简要路线与示意图。
罗度笑得克制:「我们想把文化季从馆内拉到岸边,借你在度假村做的那些『低位光』与『界』。白天让孩子们捡回来的海玻璃自己发亮,晚上则让路自己亮,一样低调,不刺眼。」
许佳补充:「还有一个点,我们希望跟渡假村形成互动,开幕人潮过来,沿海步道这边就成自然延伸。两边导流,彼此做加法。」
胡礼把速写本翻到空白页:「先走走看。」
三人从北岸步道一路往前。海堤外浪头不高,近岸是碎白,远处是铅蓝。她不急着开口,边走边记:步道板的缝宽丶栏杆的高度丶背风处的阴影丶转角的风口。她偶尔停下,把一片透明偏绿的海玻璃放在手心,擡到阳光下,玻璃里像藏了一点潮声。
许佳说:「我们打算在三个点做装置:步道入口丶渔港广场丶文化中心中庭。入口负责第一眼;广场让人停一下;中庭收个尾,把人慢慢带回馆内。」
胡礼擡眼:「海玻璃量来源?」
罗度:「我们连系了几个公益回收组织,前期回收已有一批,颜色以绿丶琥珀居多,蓝色稀少。」
她点头,笔尖刷刷落下:「蓝色少,就让它当点睛,不铺满。白天靠阳光,晚上用低位暖光,从脚下亮,别抢海的风头。」
步道尽头有一段窄弯,转角残着旧标语钉孔。她蹲下量了一指节距离:「这个转角可以做一个『潮位刻』,用回收的玻璃片按历年满潮线排列,白天给孩子认识潮差,晚上用最小的功率往上渗,像潮水自己在呼吸。」
罗度听得入神:「你看现场比图纸准太多了。」
胡礼笑:「风会说话,图纸不会。」她起身,掸了掸掌心的砂,眼睛往远处望了一下,像在找什麽节奏。
【港城??文化中心??会议室】
回到文化中心,会议室已备好资料。穆天朗先一步到,站在窗侧看人流预估图;罗度与许佳在对面就座。
穆天朗开门见山:「合作按公益联动做,框架走公司对机构。三件事先敲定:一是安全与维护权责;二是时间与现场并行排程;三是对外口径——不谈个人,只谈共创与教育。」
罗度点头:「同意。我们提供人力与回收渠道,维护按区域承包;时间就按你们返京前的安排来。」
他侧身让出主位:「设计由胡礼来说。」
胡礼把一路速写摊开,点三个重心:「公益丶回收丶光。材料用沿海回收——海玻璃丶废浮球丶旧渔网丶漂木。入口做『看海的人』,用透明玻璃片和回收不锈钢骨架读风向;广场做『潮位墙』,把不同年份满潮线嵌进墙体;中庭是『回到光里』,白天靠天窗,晚上用低位灯和导光片,让玻璃自己亮。」
她翻到下一页:「白天用阳光,晚上只开提示灯,不做效果;电线走可拆的临时线槽,撤场不留痕。」
穆天朗补充:「预算按公益合作价来算,材料和运输你们跟合作方分摊;设计费由穆氏和文化中心签,名义在公司名下。采购按合规流程,安保把巡检和夜间看守排上去。」
许佳:「公关说法?」
穆天朗:「统一。只谈废弃再生和沿海生态教育。」
罗度笑:「清楚了。时间和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