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
乾政十三年元月。
一辆辆或精致或大气的马车向着皇宫行驶。今年的元日宴大办,增加了才艺表演的环节,开宴时间也因此提前。
到了宫门前,秦蓁跟随父亲母亲,带着双胞胎弟弟秦颂和秦恪下马车步行前往宴会场地,遇到相熟的小姐便点头问候。
待各府以家庭为单位落座完毕,乾政帝携皇後及宫嫔前来,而後各国使臣进入。
看见各国皇子皇女,秦蓁心里想着:各有千秋,气度不凡,不愧是原着里的主要人物。
前方,乾政帝与其馀国家使臣互相赠礼,以此表示对四国会面的重视。
精致的菜品被送上桌,衆人一边饮酒畅聊,一边欣赏歌舞。
张雅涵第一次入宫,看着精致华美的宫殿,周围气场各异的官员家眷,心跳加速,眼中异彩连连,目光扫过使臣席位时,与安逸承目光相对,而又快速垂下眼睑,红霞浮上脸颊。
此时乾政帝看向张尚书的席面,知晓张尚书近日寻回女儿,而今见到,问及此事,张尚书恭敬回答:“承蒙陛下关心,小女自幼失散,而今寻回,臣心中欢喜。”
感受到衆人的目光,张雅涵脸上的红霞尚未落完全下,便又再度红润,乡下百姓说话大胆直白,张雅涵并未有半分扭捏。
看在凤惜回眼中,女子面若桃红,眉目含笑,自有一番明媚大方之感,剧烈的心跳声传入耳中。
主食过後,换上茶水点心,元日宴进入到才艺展示的环节,也是一场交流盛会。
四王爷府上的锦玥郡主见无人上台,便起身上前:“便让锦玥抱砖引玉一番。”
作为开场,弹奏一首琵琶曲,真应了香山居士那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赢得满堂掌声,气氛逐渐热络,越来越多各国公子贵女上台展示。
西吉国芙兰公主因为昨日安逸承的话,于是在宴会上一直关注着纪舒越,发现他偶尔思索着事情时会将目光投向大昭二品官员方向,而那个方位端坐有三位小姐。
芙兰公主眼神微闪,走上台前,弹奏了一首讲述爱情的琴曲,琴声婉转,情意绵绵,眼神偶尔欲语还休地注视着纪舒越。
奈何纪舒越神色淡漠,似乎并未将任何人,任何事物放在眼里。
一曲结束,芙兰公主羞恼于纪舒越的无情,继而起身:“素闻大昭的贵女多才多艺,不知这位小姐可否赐教。”芙兰公主恰好走到了秦蓁面前。既然不知纪舒越看的是谁,那便都邀请一番。
见衆人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秦蓁有一瞬的迷茫:不对吧,我不是“女主”啊,这种宴会打脸的名场面不是应该找“女主”的吗,怎麽找到我这儿来了。
秦蓁内心的念头一闪而过,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回答:“愿与芙兰公主探讨。”
以前看弹古琴的视频,素手抹挑勾剔,仙气飘飘,秦蓁自幼便主动求学,再加上以前的音乐鉴赏课,谱的琴曲自有新意。
秦蓁的手轻轻抚上琴弦,悠扬的琴声响起,如潺潺流水,手指轻拂,如流水入江海,琴音逐渐磅礴激昂,仿佛看见了一卷盛世清平的景象,最後指法渐缓,琴音轻灵,表达对未来可期的美好向往。
一曲终了,掌声响起,秦蓁面向高台福了一礼:“仅以此曲,献于诸位。”也送给大昭,祝愿大昭能摆脱书中命运。
秦蓁边下台边想:点题了,立住了。芙兰公主下次别选我了吧。
芙兰公主不知道秦蓁想法,只捏紧手帕,微垂着头,想着下次定要赢回来。
而後,元凰国三皇子凤惜回上台表演了一段剑舞,配着精致的面容,动作俊美飘逸,秦蓁认真欣赏着,感觉一道视线的注视,转头望去,并未发现异常。
纪舒越难得地在心中与他人比较了一番,并思索着是不是等下也上台舞一段。
几轮过去,芙兰公主再次上台,自认为了解过秦蓁的事迹,心想:本公主不信,有人能考科举,会弹琴,还能跳的好舞。
看见芙兰公主上台,秦蓁有不好的预感。果然,芙兰公主表演了西吉国特色舞蹈後,又一次站到秦蓁面前:“刚刚秦小姐的琴曲极美,不知是否能欣赏到小姐的舞姿。”
周围衆人轻声讨论,似乎未曾听闻秦蓁舞蹈出衆的,秦蓁感觉到工部尚书程问的爱女程紫心的视线,向好友微微摇头,以示安抚,对父亲母亲点头,便微笑着走上台。
伴奏响起,秦蓁双手擡起,随着动作衣袂翩翩,脚尖清点,腰肢一摆双手带动身体旋转,裙摆划出数个圆弧,舞姿轻快优雅。
秦蓁在福利院看节目时,常常羡慕在大舞台起舞的舞者,一道灯光打在身上,舞姿优美,飘然若仙,仿佛从内而外地散发着光芒,牢牢吸引着观衆的目光,漂亮耀眼。秦蓁感受到衆人的注视,心里美滋滋:嘿呀,我也美到发光。
美好的心情让秦蓁的舞姿对情绪的表达更加深刻,衆人脸上露出欣赏之色,唯有芙兰公主,细眉微蹙,暗自失落。
表演过後,秦蓁回到席面,捧起茶盏轻抿一口,缓解着舞蹈过後的疲惫。
安逸承对芙兰公主的表现不甚满意,认为她选择了做比较的对象,却被没能胜出,会影响衆人对芙兰公主的评价,不利于联姻,便让身後跟随而来的武将之女上台与秦蓁比拼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