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边镇的饷银也会受到影响。若是边镇败落,防守外族的第一道防线随之瓦解,文朝随时都可能陷入兵祸之中。
文烁是位年轻的皇帝,他少时也是在民间行走过的,对百姓更有一种深宫里养不出来的怜悯体恤之心。
食盐与百姓息息相关,他已经下定决心要整顿盐务乱象。
“如此您可要以身作则了。”林隽打趣道。
制止盐引滥发便是整顿盐务的第一要义,首先就要靠皇帝遵守。似太上皇在任时便常赏赐左右盐引,甄太妃娘家甄家就得过上皇几万引的赏,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文烁叹道:“我现在当然能保证,只是也不知道以后如何,元卓,长青,往后还需要你们时时提醒我才好。”
林隽与易修武对视一笑,文烁能有这样的想法,可见他
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
“大盐商背后都有权贵的影子,表哥,您真的准备好了?”易修武拧眉问道。
京中权贵更容易得知朝廷在哪里开中的消息,他们与盐商勾连,通过运作低价买盐引,不受规则的限制随意在各大盐场支盐卖盐,压榨中下层盐商的生存空间。为了获得利润下面的盐商也不得不加入进来,形成一个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易修武担心文烁贸然行动会招致权贵联合抵抗,这些老勋贵们现在看着不显眼,但毕竟是阔过的,前两代人的经营让他们拥有不少潜藏的关系,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譬如荣国府,出过两代国公又做过经营节度使,在军中就很有些分量。
文烁轻哼一声:“我又不打算赶尽杀绝,杀几个鸡他们就知道分寸了,且他们现在又盯上了另一桩来钱的生意呢。”文烁笑着看了眼林隽,“元卓,多亏你弄出来足球这个吸金利器,父皇最近可是接见了不少前来打探消息的‘老人’。”
这群贪得无厌的家伙,打听到去岁足球赚得的钱财后便闻着味儿就来了。
谁能想到当初太上皇过家家似的弄出来的足协会这么挣钱呢?他们现在只后悔没有第一时间跟紧太上皇步调,倒让名不见经传的贾琏捡了个大漏。这也是朝中频频有人提出换掉贾琏的原因,所幸经过林隽提醒他身上现在还没有什么大的污点。
文
烁思量着等会儿便去找父皇商量他父子二人打个配合才好,且这也是给老皇帝擦屁股呢,想必他不会拒绝的。
他收回心思,对林隽说:“咱们徐徐图之,元卓,我在前面支应,剩下的便交托给你了。”
林隽郑重点头,之前他们讨论过合作社,文烁听了觉得可行,这次便让他寻找合适的商人组建一个合作社试点,若是效果良好便推广开来,说不得能给摇摇欲坠的开中法续一波命呢?
如此,林隽便要出差了。
只是该以何名头还需要再讨论讨论,文烁打算命林隽领巡按御史巡按地方,林隽却有些不乐意。都察院设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在京供职,需要奉命巡查地方时明显他们更名正言顺。且巡查自有一套成文的程序,他却是要与人商谈组建合作社的,御史身份到底不方便。
他眼珠一转,出主意道:“听说咱们京城日报现在也开始在各省流行起来了,如此咱们刊载的内容要更加严谨才好,有什么比下地方考察采风更能印证往日所学?不若您下令给我们的记者一个下基层考察的机会,相信有很多同僚是愿意报名的,至于往来差旅费我们日报出了,您觉得如何?”
易修武挑眉:“你确定真有人愿意?”外面可不似京城舒服,他觉得翰林院那帮读书人就喜欢窝在官署读圣贤书呢。
“至少我愿意,想必尺玉和观朴也愿意的。”孔翎之
前就很羡慕他能出门游学,常感叹以后没机会了。
“第一次咱可以在周边各省走一走,来去月余就够了。”林隽盘算着他或许要去边镇一趟,“到时我走远点,陛下您给我多批些时日。”
文烁不禁笑了:“看来元卓是真喜欢出去走动,如此也好,咱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翰林院是人才储备重地,这些未来的阁臣确实需要到外面见见世情的。”像长青与元卓,走过许多地方见识都不一样的,书呆子怎么帮他治理得好国家?
他转瞬间便想到了许多好处,若是这批积极走出去的进士真能有所心得,这事便可成常例。
不愧是元卓,脑子就是灵光。
文烁欣然答应这个提议,次日便找来几位阁臣说:“自京城日报办理后,朕观翰林院诸臣工常于市井间行走,其见识考量皆不同以往,进步喜人。可见往日将他们拘在翰林院读死书都误了,到底要知行合一才妙。且京报日益流行,或可全国推广,朕决定选派一批记者前往周边体察民情,以备他日,诸卿以为如何?”
不就是弄一批翰林院的进士出去?这与他们又无干系,没有人反对,只户部发问记者们的差旅费问题。
得知是京报自己负责,户部点头,只要不用他们出钱就行。
当日圣旨便下到翰林院。
庶吉士们议论纷纷,都在商量要不要报名,不报吧又显得不支持皇帝,报吧确实
有人不喜欢远行呢。
林隽则第一个填了名字,吴圭孔翎紧随其后。
见不少人犹豫,这事又是自己提议的,林隽少不得与众人说:“陛下言说周边,并未划定区域。京城周围的村镇亦可,若是不喜欢赶路的兄台选京郊也行呢。外面毕竟不似京城安全,各位可要谨慎评估自己的自保之力后再做决定。”
庶吉士们不住点头,元卓这话说得对。
有了方向后他们便聚在一起商量到底要不要去、去哪里的问题了。
孔翎直接打算跟着林隽:“元卓,你准备去何处?”
林隽想了想:“大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