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完成元子的构想,平佑先生认为金疮药一类的治伤药物中含有一种或多种的消炎杀菌的元子。她们通过对市面上各种伤药调查发现消炎药常用黄连,而黄连里含有一种被她们命名为‘黄连素’的物质,可以抑制菌群发展壮大
从而达到消炎的效果。
她们甚至对引起炎症的菌类做了仔细观察,发现细菌又分为好几种。旁边附有细菌的平面图,只见有葡萄般颗粒状的;也有长得像芽孢的。林林种种,不一而足。
可谓是图文并茂,一看就是证据确凿、有图有真相,显见是为质疑其真实性的人所准备。而这份研究样本是拱卫司一名吴姓犯人提供,为了感谢他对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两位先生将这类菌群暂时命名为吴氏菌。
周程神色微妙,被命名成一种细菌,想必吴姓犯人也不会高兴的吧?而能动用拱卫司的人,想必这位平佑先生的背景不俗。
她们甚至提出一种设想,或许能通过特定的制法单独提取出黄连素制成成药,从而达到专治炎症的效果。
这个想法其实不新鲜,药材本就需要炮制,各种丸药、粉药不就是浓缩了药材中的精华?只不过按照两位先生所想她们的设备应该更精细、更能剔除无用物质。
这便是引起周程震动的地方,他们家是北方最大的药材商,要是这种想法能够成功,他们以后或许能走上一条不同以往的道路!
要知道药材的运输、保管也是麻烦却紧要之事,若是能提取出有效物质,那么他们或许就不用耗费心神的伺候药材,别的不说,只仓库一项就能减少多少烦恼?
而且他对平佑先生的研究格外好奇,要是能与其探讨一番就好了,他
也对元子感兴趣呢。
周程很快便看完全册,可惜册子扉页说明科学是月刊,一月才发一刊,还得等下月才能看到新内容么?周程咂咂嘴,若是先生缺钱自己可以赞助呀,他恨不得现在就给平佑打钱让她快更!
翻到最后一页时却发现平佑先生留下了一个地址,言说欢迎对科学有兴趣的同好来信交流探讨。
他对这个地址有印象,这不是昭勇将军府么?难道平佑先生是昭勇将军的家人?
周程好奇一瞬便丢开了,有了地址那还等什么?他跃跃欲试的准备给平佑先生写信。
林隽弄这个月刊并没有大力推广,他只是为黛玉搭建一个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的平台而已。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读学刊类文章的,所以他原想着等多发几期再做宣传,那时内容多了更能向世人展示平佑这个作者号稳定输出内容,才能留住更多读者呀。
他只知道现代有网红大V带货,却忽略了古代读者群中也有影响力颇大的‘博主’呢。
巧了,周程便是这样一位‘博主’,但他本人对此却一无所知。只知道自己每逢出现在书店,不管拿了什么书看身边必定要跟一群学人精看同款的。周程不明所以,甚至有点讨厌他们和自己抢孤本。
而他的‘粉丝’正是如他一般爱好杂学、新鲜事物的同好,经过观察众人发现周程品味不俗,能吸引他看下去的一定是言之有理的读物
,所以都盯着他看呢。
科学月刊摆在柜台上有两日了,其他人对此没什么兴趣,但是周程却看得津津有味,申请亦随之不时振奋不时疑惑,显然其内容很吸引人。‘粉丝’们见了纷纷伸手取册子观看,这一看就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
有对平佑大加抨击的:“先贤都说了万物由金木水火土构成,流传至今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谁不叹服!我看这平佑就是在哗众取宠!故作标新!哼!他比清虚观的张道长、回春堂的李大夫还有能为么?”
也有被这一新颖观点吸引说服的:“可是平佑先生做了试验呢,你看这一项项罗列清晰,显见是有理有据的。”
“对啊,他又没说万物不由五行构成,五行还在嘛,只是五行也该有个来处呀,我看这元子论就很好。”
还有如周程一般好奇心发达的:“不知这显微镜是何种神器?又在哪里能买到?”
“平佑先生留了地址,咱们去信问问他,若是仪器还有多余我很愿意花钱买的。”
“不知这显微镜可否能看进人的身体深处?”
“兄台你这……”
“怎的?你不想知道咱们的皮下有什么东西么?”
“其实我有一个朋友也想看。”
“一群傻子,你们把人剖开不就能看到么?”
听到这话一群文化人吃惊的看向发言人,只见此人文质彬彬,卖相极佳。然而不知是否是他的言论太大胆,众人只觉其全身萦绕
一股阴邪之气。
这人面对一众戒备的视线轻轻一笑:“不才在下正是府衙一仵作哩。”
“哦!是仵作先生啊,难怪,难怪,这才对嘛。”
不论如何,因为周程不自觉的带货,《科学》月刊算是在京中小众圈子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日林隽回家便捎给黛玉一叠信件。
黛玉缓缓冒出一个问号。
林隽笑眯眯的说:“这些都是《科学》读者寄给平佑先生的信哦。”
黛玉眼睛倏的一亮:“这么多!”她第一次发刊也很忐忑,生怕没人读呢,没想到还真有人给她写信。
“我找人检查过,没有不好的东西,你拿去看罢。”
“多谢大哥。”黛玉雀跃的捧着信件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