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
“想那时三月西湖春如绣,与许郎花前月下结鸾俦——”
“义父,那许仙也太不是东西,白素贞对他一往情深,他却因为她是妖怪,枉顾了她与腹中孩儿的性命。”纪凝坐在昆曲戏班的台子下头,拿了一把蜀绣折扇挡着半张脸,朝纪思远骂道,“若是真心,管他是人是妖还是鬼,都该从一而终才是。”
韦胜说了让纪凝来钱塘当个吉祥物,纪凝却闲不下来,一连半月每天去府衙看着,隔几天就要到灾民集中的地方帮着发放米粮,还亲自从自家金库拨了几千两银子,沿着江浙一带散了出去,用于救济灾民。
纪凝连着忙了多日,直到今日才得了片刻喘息的机会,说是同纪思远逛逛,走在路上就又说起了李半归和他暗中探访的任务。
商铺间消息往来最是频繁,纪凝便拿了件贴身信物给林杜,让他挨个店铺去寻纪思远的几个心腹,看看能不能撞运气打探到消息,自己则和纪思远一起进了戏班听曲。
今日唱的是白蛇传,白娘子为救许仙水淹金山寺。
纪凝这边骂完许渣男,转脸看纪思远,却见身边人在不住点头,似乎随时都会睡过去的样子
“义父困了?那咱们不等林杜了,回家去吧。”说着起身就要离去。
纪思远怀着孩子,加上暑气未消,自然是瞌睡连天怎麽也睡不够的。但平日里纪凝忙着救济灾民,精力分散着,便没能发现他的不对劲之处。
纪思远赶紧摇头,解释说:“也不是困,就是不喜欢听戏,有些无聊了。”这倒也不是假话,纪思远为人浮躁一些,过了三十也没能沉稳得起来,无论是下棋还是听戏,但凡需要用耐心消磨时间的,他都不怎麽喜欢。
“是我疏忽了,不该让义父陪我过来的。”纪凝道。
“哟,隔川兄,小凝儿,我前儿去纪府,管家说你搬去京城了,今儿怎麽回来了?”两人的交谈被一个爽朗的男声打断,那人约莫三十岁上下,看着气度不凡,浑身上下带着些许酒气,穿着一身白衣,衣袖翩飞,腰间挂了一个银制酒壶,酒壶边还缀了两个香囊。
“刚来了没几天,有些公务。倒是惜樽你,怎麽跑来钱塘了?”纪思远见到那人,也是又惊又喜,迎了上去,纪凝却没有纪思远那般的喜悦,表情凝固了片刻,不太高兴地躲在了纪思远身後。
来人名唤陈惜樽。当年在辽国,纪凝因为太子耶律居的事情受到牵连,纪思远为了救他出来,仅靠猜想在皇帝面前辨认出了十二断肠散。
他那时提过自己游历江湖,认得一个巫医谷出身的朋友,那朋友朝他讲过十二断肠散的事,说的便是眼前这位陈惜樽了。
陈惜樽虽叫“惜樽”,却实在是名不副实,对于美酒毫不吝惜,是个出了名的酒鬼。
纪思远认识他纯属偶然。
那时纪凝年龄尚小,纪思远虽然手里有些银钱,但却不能坐吃山空,便拿了本钱从钱塘买茶倒卖到塞外。最初的几年生意做得很小,必须要纪思远亲自跑腿,纪凝离不开他,须得要时时跟着。
一行人都是糙老爷们,一路翻山越岭的,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难免有顾不上的地方,纪思远一个没留意,纪凝就把胳膊给摔脱了臼。
纪思远出身仪鸾司,师兄弟两个给彼此当靶子练功时,手臂脱臼是常有的事情,自然是会接骨的。但纪凝年龄小,身份又贵重,纪思远不敢贸然给他把骨头接上,唯恐留了什麽後遗症。
就在这时陈惜樽晃晃悠悠地从山涧里走了出来。
他依旧一袭白衣,拿着一个酒壶,边走边喝,似乎是路过此处。可荒山野岭的,哪里会是寻常人能路得过的?
“你是何人?”纪思远警觉地问道。他的手悄悄朝随身带着的短刀探去,生怕来人突然对他们的商队出手。
却见陈惜樽朝着衆人拜了拜手,扯着含有醉意的嗓音说道:“巫医谷,陈惜樽,不送。”说着扬长而去。
然後……
纪思远就把人给拉了回来,强迫着对方给纪凝接好了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