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相父在上朕在下温无玦 > 第17章 火器初战黄河怒吼(第1页)

第17章 火器初战黄河怒吼(第1页)

黄河水在月光的映照下,翻涌如银蛇狂舞,粼粼波光闪烁不定。韩世忠身着戎装,皮靴重重碾过了望塔上厚厚的积尘,他的目光如鹰隼般,紧紧锁定着北岸那片时隐时现、忽明忽暗的篝火。

他腰间悬挂的虎符,不经意间撞在了望台的木栏之上,出沉闷的声响。这枚虎符,乃是官家赵构新近赐予的“破金”虎符,相较于从前,它更为沉重,仿佛承载着整个中原大地的千钧重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大帅!”偏将的声音裹挟着风哨的尖厉,划破了夜的寂静,“金营后营的马厩出现异动,探马来报,有两千骑兵正在匆忙备鞍!”

韩世忠听闻此言,猛地一把攥住腰间的酒囊,酒液透过陈旧的牛皮缓缓渗出,浸湿了他手背上布满的老茧。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先是望向南岸己方营寨里那星星点点、摇曳不定的火光。在那里,隐藏着三百神机营的火铳手,他们手中的火铳,枪身还残留着锻铁炉的丝丝余温,仿佛随时准备喷吐出致命的火焰;再将目光往下移动,二十门臼炮如蛰伏的巨兽,静静地卧在那里,黑洞洞的炮口齐刷刷地对准了黄河之上的浮桥,蓄势待。

“去传令。”韩世忠一把扯下酒囊,猛灌了一大口酒,酒液顺着他浓密的络腮胡肆意滴落在甲胄之上。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威严,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让火铳手迅退到二线,命杨再兴率领骑兵埋伏在芦苇荡中。等那些金狗踏上浮桥,行至一半之时——”说到此处,他的手指重重地叩击在了望台的栏杆上,出清脆而决绝的声响,“给老子往死里轰!让他们知道我大宋的厉害!”

偏将领命后,匆匆跑下了望塔,脚下的木梯不堪重负,出一阵吱呀的轻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韩世忠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身侧的臼炮炮管,冰冷的铁制触感,瞬间让他的思绪飘回到十年前的黄天荡。那时,他率领宋军,以铁链钩沉金船,双手沾满了鲜血,那血腥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他眯起双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遥望着北岸突然如繁星般亮起的火把,心中暗自思忖:金营的骑兵终于按捺不住,出动了。

黄河上的浮桥,在密集的马蹄下剧烈震颤,仿佛随时都会断裂。金国前锋将完颜察罕手持狼牙棒,那狼牙棒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令人胆寒的冷光。他轻蔑地望着南岸漆黑一片的宋军营寨,嘴角扯出一抹不屑的冷笑,心中暗自嘲笑道:宋人向来胆小如鼠,贪生怕死,夜里连个巡逻放哨的人都不见踪影。等过了黄河,定要先放火烧了宋军的粮草,再取下韩世忠的项上人头,让宋人知道我大金的厉害。

“轰!”一声巨响,如雷霆炸裂,震得完颜察罕耳膜生疼。

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只见一团耀眼的火光如流星般从南岸呼啸破空而来,径直在浮桥中央轰然炸开。飞溅的铁砂裹挟着碎木片,如倾盆暴雨般四下飞射。前排的金兵甚至来不及出一声惨叫,便被强大的冲击力掀进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火……火器!”亲兵惊恐的尖叫声,很快便被接踵而至的第二声炮响无情淹没。

紧接着,便是火铳齐鸣,三百支火铳同时喷吐出炽热的火舌,在夜色里交织成一条耀眼的红绸。一枚枚弹丸如暴雨般密集地砸进金军队列之中,所到之处,金兵纷纷惨叫着倒下。

完颜察罕只感觉胸口一震,一枚弹丸擦着他的护心镜飞过,巨大的冲击力震得他心口闷,气血翻涌。他心中大惊,这火器的威力,竟然比宋军的床子弩还要厉害几分!

“撤!快撤!”完颜察罕惊恐地嘶吼着,拼命拨转马头。然而,此时的浮桥早已被火炮的熊熊烈火,烧断了一大截,断桥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就在此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如雷般的马蹄声。杨再兴手持银枪,如战神下凡,银枪在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芒,他高声怒吼道:“金狗,爷爷的长枪已经等候你们多时了!拿命来!”

金军的阵型瞬间大乱,彻底崩溃。有人被惊马踩断了腿,出凄惨的叫声;有人在坠河时,拼命抓着浮木,哭嚎求救;更多的人则举着刀,惊慌失措地朝着来路疯狂逃窜,却一头撞进了宋军预先设下的绊马索,纷纷摔倒在地,狼狈不堪。

韩世忠傲然站在了望塔上,看着金营的火把,如同被狂风吹散的点点星子,四处迸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豪情,突然纵声大笑起来。他一把抓起酒囊,又狠狠地灌了一口酒,酒气混合着战场上弥漫的硝烟,钻进他的鼻腔。这独特的味道,比当年在黄天荡取得胜利时,更让他感到痛快十倍!

“大帅!”偏将手持捷报,兴奋地冲了上来,大声禀报道,“杨将军传来消息,金军前锋已被击溃!侥幸跑回去的,不足三百人!”

韩世忠一把抢过捷报,匆匆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狂喜,反手重重地拍在偏将的肩头,大声下令道:“快!立刻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临安!告诉官家……告诉他,这火器的威力,简直如同天兵下凡,锐不可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的临安城,勤政殿内烛火摇曳,被夜风吹得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官家赵构坐在案前,捏着茶盏的手微微颤抖,茶盏里的茶汤微微荡漾,倒映着他那双亮的眼睛,满是激动与兴奋。韩世忠的捷报,就平铺在他的案头,“火器威力惊人,敌军闻风丧胆”这几个字,他已经反复看了无数遍,仿佛在凝视前世相父诸葛亮所写的捷报,心中感慨万千。

“官家。”赵鼎手捧着新译的《军事动员令模板》,缓缓走进殿内。他身着青竹布衫,下摆还沾染着未干的墨渍,显得有些狼狈。“臣已让人誊抄了二十份,明日一早便往各路州府,确保各地都能尽快知晓。”

赵构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赵鼎的身上,只见他鬓角的白在烛火的映照下,泛着丝丝银光,显得格外刺眼。这是相父穿越后的第三个年头,赵构刻意让自己养胖了些,试图模仿前世相父的神韵。而此刻,赵鼎眉峰间那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锐气,与五丈原的星夜下,对着《出师表》垂泪的诸葛亮,竟是分毫不差,让赵构仿佛看到了前世相父的影子。

“相父请看。”赵构激动地将捷报推到赵鼎面前,指节因为太过激动而微微颤,“韩大帅在捷报中说,火铳齐之时,金狗身上的甲胄,如同纸糊的一般,毫无抵挡之力。”他说着,忽然像个得到心爱糖果的孩子般,笑出声来,“当年相父明木牛流马,如今我造出火铳火炮——咱们蜀汉未竟的遗志,终于在南宋开花结果了!”

赵鼎微微颔,指尖轻轻抚过捷报上尚未干透的血渍(韩世忠急于送报,墨汁还未完全干涸,便被封上了蜡),眼底不禁泛起一层水光。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五丈原的那个夜晚,自己紧紧握着刘禅的手,言辞恳切地说道“北伐大业尚未完成,臣死不瞑目”;又想起穿越成赵鼎的那日,在被贬官的途中,听闻官家赵构当廷杖责秦桧的消息,那一刻,他的心中突然燃起了一丝希望之光,仿佛看到了复兴的曙光。

“官家。”赵鼎收起捷报,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缓缓展开。地图上,山川河流、城镇关隘,一目了然。“臣仔细分析了此战的局势,金军虽然在此战中战败,但他们的主力仍盘踞在河北,实力不容小觑。臣有一计策:可兵分三路进军——东路命韩世忠出兵,牵制金军主力;西路派吴玠率军,攻取关中之地;中路则由岳飞率领,直捣汴梁。三线同时并进,使敌军顾此失彼,尾难顾。如此,我军可大获全胜。”

赵构微微俯身,仔细看着地图,手指在汴梁的位置重重一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声说道:“好!就依照相父所言,即刻部署。”他转头望向案头虚幻的系统界面,积分栏里“ooo”的数字正散着耀眼的金光。“系统已升至高阶二层,刚刚解锁了大型火炮图纸。等火炮造出来,先给岳鹏举的中路军配备上,让他们如虎添翼!”

第二日破晓时分,临安城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晨雾之中,犹如一幅朦胧的水墨画。赵构身着一袭青衫,并未穿戴龙袍,腰间佩戴着前世相父送给他的玉佩,显得格外朴素。他带着赵鼎,一同走出了宫门。

街道两旁的百姓,先是一愣,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紧接着,爆出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官家!”

“都起来吧。”赵构见状,连忙弯腰扶起一位跪送鸡蛋的老妇人。老妇人手上粗糙的老茧,蹭得他掌心微微痒。他看着眼前质朴的百姓,语重心长地说道:“咱们要抗击金狗,保卫家国,最缺的便是粮草,是热血。”他提高声音,让自己的话语传遍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捐粮的,送衣的,还是送儿子参军的——朕都会铭记于心!你们都是大宋的功臣!”

人群中,突然挤出一个头戴方巾的书生,正是胡铨。他双手捧着一卷竹简,恭敬地跪了下来,说道:“官家,臣恳请设立‘忠义榜’。凡参军者的家属,每月放一石米、两匹布。并在榜上刻下他们的姓名,让子孙后代都知道,他们的父亲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名垂青史!”

赵构伸手接过竹简,只见第一行已经写着“岳家军王贵之母”。他转头看向赵鼎,只见相父正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准了。”赵构将竹简递给随侍的宦官,郑重下令道,“今日就将‘忠义榜’立在城门之下,让所有出城的百姓都能看到——这些人,才是我大宋的脊梁!是我大宋的希望所在!”

回到宫中时,系统提示声准时在赵构的耳边响起。他望着虚空中缓缓浮现的界面,《重型抛石机+城墙加固术组合包》几个字,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仿佛在昭示着大宋即将迎来的强大力量。

他伸手虚按在界面上,眼神中满是深情,仿佛在轻轻抚摸前世相父的手背,轻声说道:“相父,您看。这次,我们不光要收复汴梁,更要让金人明白……我大宋的刀,比他们的马更快;我大宋的火,比他们的血更烫!定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宋的厉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鼎静静地站在他的身侧,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正在赶工的火药坊。此时,晨雾渐渐散尽,能清晰地看见工匠们扛着火铳箱,脚步匆匆地跑过;甲士们在校场中紧张地演练着装填弹药,动作整齐划一;就连御花园里的老太监,也在帮忙缝补战旗,人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

赵鼎的心中,忽然想起《出师表》里的那句话:“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官家。”他轻声说道,声音中透着坚定与忠诚,“三路大军的将令,臣已拟定完毕。”

赵构缓缓转身,只见案头摆放着三道明黄色的军令,墨迹尚未干透,散着淡淡的墨香。他伸手抓起毛笔,笔尖悬停在“出征令”三个字之上,停顿片刻,仿佛在凝聚全身的力量,随后重重落下,写下了这决定大宋命运的一笔。

窗外的风,突然猛烈地刮了起来,卷起几片尚未干透的纸页。其中一张,飘飘悠悠地落到了赵鼎的脚边。他微微弯腰,拾起纸页,只见上面写着:“绍兴十年秋,三路大军齐。此役,当复我汉唐旧疆,扬我大宋国威!”

晨光如潮水般漫过宫墙,将整个宫殿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辉之中。禁卫军的号角声,如同一道划破云霄的利刃,响彻天地之间。汴梁城的方向,一只信鸽扑棱着翅膀,奋力飞过黄河,它的爪上,系着赵构的朱批:“全线出击。”仿佛在向整个天下宣告,大宋的反击,正式开始!

喜欢相父在手,天下我有请大家收藏:dududu相父在手,天下我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