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相父在上朕在下温无玦 > 第273章 谁在替我哭社稷(第1页)

第273章 谁在替我哭社稷(第1页)

夜风穿廊,卷着太庙前的幡旗猎猎作响,如同无数亡魂在风中低语。赵允弼披跣足,素袍未冠,跪在冰凉的石阶之上,三牲祭品早已冻得僵硬,香炉中青烟如蛇盘旋升腾,却被穿堂风撕得支离破碎。

他额头抵地,老泪纵横,声音嘶哑却字字如刀,凿在寂静的夜空里:“祖宗列圣在上!今寒门奸相窃据中枢,架空君权,迫害忠良——张怀义何罪?不过谏言‘不宜独任南人’,便遭下狱流放!此非社稷之福,实乃倾覆之兆啊!”

他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封血书,以头触地,高举过顶,血渍在素帛上洇成狰狞的蛛网:“臣赵允弼,世受皇恩,不敢坐视江山易姓!愿以残躯代天子受过,乞归政于宗室贤达,罢黜赵鼎,赦免忠臣!若官家不纳此疏,臣愿死于此阶之下,以血洗庙!”

百官闻讯赶来,立于庙外不敢近前,靴底碾着碎雪,出细碎的声响。有人低声唏嘘,仿佛叹惋老臣忠烈;有人暗自握拳,指节泛白如霜。礼部侍郎王珫袖中手微微抖——那封血书里提到的“腊月廿八赠银千两”,竟与他袖中密信的字迹分毫不差。

消息如野火燎原,一夜之间传遍临安。百姓不知朝堂权斗的暗流,只听闻一位老臣为国请命,甘愿舍身救民于“权相”之手。于是街头巷尾竟有妇人焚香北拜,孩童捧着冻裂的瓜果置于路口,喃喃祷告:“愿尚书大人替官家担罪,保我大宋太平。”

而此刻,皇宫深处,御书房烛光未熄,映着赵构孤坐的身影。他手中正执一管紫毫,缓缓落笔于《复兴纪略》新卷,墨迹沉稳,字锋凌厉如出鞘之刃。

“绍兴和议……”他轻声念着旧史评语,忽而冷笑一声,在其后添上一句:“有些眼泪,流给祖宗看;有些算盘,打给子孙听。”

笔锋顿住,朱砂小印“乾元亲览”盖下,朱红如血。他抬眸看向立于殿角的黑衣密探,那是皇城司最精锐的缇骑,气息隐于阴影:“查清楚了么?”

那人单膝跪地,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烛火:“回禀官家。赵允弼名下十七处庄园,皆以姻亲代持,其中九处隐匿户籍逾三千口;三十六家市舶行号,近三年偷逃商税共计四十七万贯。更有一艘海船,持伪牒出港,载的是缴获倭国的战利金珠,目的地却是高丽王城。”

“哦?”赵构指尖轻叩龙纹案角,眸光微闪,映着烛火明灭,“他还真敢用朕打下的江山,去换外邦的权柄。”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窗纸上映着他挺拔的身影,与远处太庙的灯火遥遥相对。那方向的灯火幽微,仿佛一团将熄未熄的灰烬,风一吹就要散了。

“你说,一个快死的老臣,为何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哭庙?”

密探沉默,如同一尊石雕。

赵构却笑了,笑意未达眼底:“因为他知道,再不动手,就永远没机会了。”

两日前系统提示的倒计时已进入最后一天。【融合程序启动倒计时:】那晚床头分裂又重合的双焰,至今仍在赵构梦中灼烧,蓝火如蛇,缠绕着他与赵鼎的命数。他知道,那是属于刘禅与赵构、蜀汉与南宋的命运绳结正在收紧。而赵鼎的身体,也因连日操劳咳出血丝,药罐从未离床,苦涩的药味仿佛顺着宫墙缝隙,飘进了御书房。

可就在这样的关口,赵允弼竟敢掀浪?不是疯了,就是背后有人推波助澜,想借他的“死谏”,搅乱这将定的朝局。

赵构眯起眼,忽然道:“传旨——准赵尚书暂居太庙斋戒,羽林军加强护卫,饮食起居,不得有丝毫怠慢。”

属下领命欲退,却被他叫住:“等等。明日朕要亲自去慰劳这位‘忠臣’。”

七日后。

晨雾弥漫,太庙内外静得如同坟冢,连雪落的声音都清晰可闻。赵构一身明黄常服,未带仪仗,只携数名近卫缓步而入,靴底踏在积雪上,出咯吱轻响。

他踏过白玉石阶,目光扫过香案前枯瘦的身影——赵允弼已是形销骨立,双眼凹陷如洞,唇边裂着血口,却仍强撑着叩,动作迟缓如风中残烛。

“官家……”老人颤声道,声音气若游丝,“老臣所求,只为江山稳固,绝无私心……”

赵构没有扶他,只是弯腰,从香炉边缘拾起一片飘落的纸灰。灰片半燃,隐约可见数字与港口名称,墨迹被火舌舔过,却仍能辨认。

他轻轻捻开,淡淡道:“这纸上写的,可是泉州港去年抽税三万贯的分成明细?”

赵允弼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骇,仿佛见了鬼一般。

赵构笑意渐冷,如结了冰的湖面:“你在庙里哭社稷,你的儿子却在杭州买妓作妾,用的还是倭国战利品换来的金珠。”他拍了拍手,掌音在空旷的太庙中回荡。

赵明远自殿外走入,双手展开一卷黄绸账册,字迹清晰,条目分明,每一笔银钱流向皆标注详尽,甚至连某日送往勾栏院的“红绡十匹”都赫然在列,墨迹旁还沾着些许酒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你家族私通海外、伪造商引、偷逃国税的全部记录。”赵构盯着他,声音不高,却如雷贯耳,“你说你要归政?那你先告诉我——这些年,你到底把政,归给了谁?”

赵允弼面如死灰,嘴唇哆嗦着,像条离水的鱼,却一个字都说不出。风穿过庙宇,吹动那卷血书的一角,啪地打在香炉上,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他那张写满“忠烈”的脸上。

赵构转身,望向天际初升的朝阳,霞光刺破晨雾,落在他肩头,忽而轻叹:“相父说得对……仁不在宽,而在决断。”

片刻后,他下令:“将此账册誊抄三份,一份交大理寺备案,一份张贴市曹公示天下。”顿了顿,目光如刃,扫过噤若寒蝉的百官,“第三份——送进翰林院,让柳清婉姑娘,一字不漏地,抄录一遍。”

这不仅是定罪,更是引线,要炸开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忠奸对质】

太庙偏殿,檀香未散,肃穆如铁。百官列立两旁,鸦雀无声,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场审判。空气仿佛凝成冰霜,压得人喘不过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