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书和王大人两父子不约而同地闭了闭眼睛。
哎……
这话说得,倒像是该告老还乡,这个尚书的位置该换人坐了。
蛮珠洋洋洒洒说了一通:“总之,我就是不服。”
仁帝继续板着脸:“这么说起来,你还是做了好事,朕该褒奖你才对?”
蛮珠点点头,正要说话,王尚书抢在她开口之前赶紧行礼:“陛下,公主虽然行事鲁莽了些,但初衷是好的;过程虽然曲折了些,但结局还是不错的。”
蛮珠:“何止是不错,是很……”
王大人清了清嗓子,借着行礼的动作,踩了蛮珠一脚,还瞪了她一眼。
蛮珠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你倒是比朕那几个儿子都能闯祸,”仁帝翻了翻卷宗,“一个人打断了十七条手臂。”
“呦呵,其中还有十条手臂是禁军的。”
蛮珠不承认:“错了,明明是十八条,还有秦家那小子的。”
仁帝将卷宗丢开:“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你告诉朕,你都查到了什么?接着又想怎么查?”
蛮珠:“查到的都跟您说了。接下来,该查秦家那小子究竟想娶谁,又怎么能让禁军替他干活……还有,他不是不承认他杀了他娘么,我虽然现在没有证据,但我能找到证据……”
仁帝觉得脑瓜子有点痛:“你是要接着查秦家?”
蛮珠点头:“对。”
“你还记得你的初衷吗?”仁帝,“是为了查秦家去的?”
蛮珠哽住了。
她是在查云左之战,怀疑钟无典是被杀人灭口,因此才去钟家的。
“这闲事你倒是管得很起劲,”仁帝,“朕不耐烦教你,让皇后去训你吧。”
“娘娘为何要训我?”蛮珠不满意,“我觉得我做得还行。”
她嘟嘟囔囔地被内侍送去了后宫。
仁帝先看王尚书父子:“如何?”
王大人先说:“非亲非故,也无所图,却一再相护,更不因阻挠而放弃;臣从未见过如此热心肠又侠义的异国细作。”
仁帝笑着骂了句:“狗拿耗子倒是做得顺手。”
王尚书:“只从公主为人行事来看,鲁莽有余,城府不足,粗鄙冲动,率性而为;与臣接触过的使者完全不同。臣觉得,此女和亲,倒像是奔着与郎将大人好好过日子来的。”
“以臣领礼部数十年的粗浅见识来看,乌蛮王此举,倒有几分拙朴的大智若愚。”
他说的正符合仁帝的心意。
仁帝点点:“朕将小蛮珠放在你座下,累了你的名声,你不会怪朕吧?”
王尚书立刻行礼:“圣上的深意,臣心中明白。鸿胪寺隶属礼部,公主既然担了少卿之名,少不得以后能接触到些内务。”
“如今既然是臣的学生,便不该被俗务缠身,不如束之楼阁,高高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