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婆说:“曾随在追一个女孩子,是香港来的华侨,叫连红蕊,很有艺术气息,我弟弟喜欢得不得了,现在他们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准备拍电影,就把连小姐请来,他说连小姐说的最多的朋友,是聂经理,说她刚被家里发配到内地时,跟聂经理合作过地産项目,把分到的那块地,赚了好几倍,话里话外全是佩服。”
卢宸光惊讶:“居然还有这种巧合,可惜聂经理回去了,下回再来,我安排个饭局,咱们一起吃个饭?”
他老婆点头:“行,这样的人,见见面没坏处。”
……
聂青箐其实没走,她躲饭局的,说要去巡视广州的工地,其实票是明天的,她去哥嫂这里,看看她妈。
哥嫂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打算今天在新房子过年,不回老家了。
聂青箐就说:“今年天这麽冷,真要是下大雪,就让汤圆小远晓音他们别回了,都留在上海,陪你们过年。”
过年能有这麽多亲人陪着,唐桂枝当然高兴,但女儿不在身边,她心里总像是空了一块。
她怕被青箐看出来,就问:“那你跟宋照,回老家陪他爸妈过年吗?”
聂青箐笑了:“去年过年,他爸妈刚闹了点不愉快,今年两人都各自找地方过年,已经跟我们打过招呼,我跟宋照也不回老家了。”
……
看过她妈,聂青箐就和芳燕去广州,卢庆丰在这边负责项目,做施工监理,有他盯着工地,巡视一圈後,没发现问题,聂青箐很放心。
广州离鹏城近,她和芳燕跟着公司的车回的,鹏城是远大的大本营,这边的项目按既定计划推进,是最放心的工地。
把五个工地都跑过之後,果然开始下雪了,连下了几天,聂青箐索性打电话,让几个孩子留在海市,跟舅舅和舅妈外婆他们过年。
虽然今年就她和宋照在家过年,两人心里都不觉得有啥,淑梅一家,也因为大雪不回去,还有闵厂长丶钱玉容他们,过年串门的地方是有的。
聂青箐催着宋照,把新厂的年会给定下来,她可喜欢这种活动了,比宋照积极。
问他:“今年乔迁新厂,年前还接了笔大订单,钟先生的首期款也还上了,该高兴的,这年会,你心里有章程了吗?”
宋照说:“有啊,我在乐涵的酒店,定了个大的大厅,档次够可以了吧,吃完饭分宿舍,够高兴了吧?”
“就这?”
“这还不够吗?”
聂青箐笑话他,这流程太粗糙了,还是得她来。
吃饭前,让有才艺的丶爱表演的,拉拉手风琴丶唱唱歌,活跃一下气氛,参与者都有奖品,然後是评先进丶发先进奖,接着全体员工参与抽奖,设置一二三等和安慰奖,安慰奖人人有份,聂青箐定的安慰奖,是全年每人多给三天带薪假,最後压轴的环节,当然是分宿舍了。
按照这麽一套流程,年会办的热闹喜庆,要办就不能抠,这才有个年会的样子。
分宿舍是最重要的环节,按工龄和级别分配,厂里人多,不是每家都能分到的,现在制定的分配制度,相对公平,还有激励的效果。
宋照给大家吃了定心丸,说等过完年,再盖一栋宿舍楼,明年年会,还能再分一次。
聂青箐悄悄问他:“厂里资金够不够的过来?”
宋照点头:“其实可以盖两栋,但我不想,人有时候不能太好,依着规章制度来,少很多麻烦。”
那倒是,人心都是不足的,经营理念上,宋照跟何律师他们这些当老板,从来都不手软,聂青箐就不行。
所以,她做个高级打工的可以,当老板,她的性格决定的,做不了。”
年会办的很圆满,出门刚晴的天气,又飘起了雪花,厂子和远大都放假了,下雪就下雪吧,能好好窝在家里吹暖气丶吃火锅,想想很惬意的。
……
这会雪下的不大,两个人没坐公交车,手牵着手往家走,宋照给她把围巾往上拉,遮住口鼻保暖,还把她手牵到口袋里暖着。
聂青箐想到海市的三个孩子,突然就笑了:“你说汤圆和小远,会不会嘀咕爸爸妈妈要过二人世界,不叫他们回家?晓音嘛,肯定不会这麽想,汤圆保不齐要嘀咕的。”
宋照笑道:“他们一回来我头都疼,做不完的饭,问不完的话,其实我真不太想他们,但是你一出差,我是真不习惯。”
聂青箐本来想说,不习惯也得习惯,管理远大的两三年,她要经常出差的。
想想,换了个说法:“其实我也不习惯,但每次回来,就有一种跟你又重新谈了次恋爱的心情,也蛮好的。”
是吗?还有这样的心情,那宋照挺高兴的。
……
今天家门口有人呀,一个和汤圆小远差不多大的男孩,穿得还是秋天的外套,寒风吹得他发抖,嘴唇都乌青了。
聂青箐不认得,宋照也不认识,但不能让人家孩子继续吹风。
她正准备上前问话,芳燕已经飞一般跑下楼:“青姐,他说他叫冯恨生,来找你的,我让他去我家等,他好轴啊,非不肯,等了好半天了,你们快回家说吧。”
冯恨生?聂青箐和宋照对视一眼,两人都吃了一惊,那不是钟先生委托照顾的孩子吗?
当初钟先生借钱给宋照建厂房,还拿钱买下10%的股份,落在何律师名下,这份分红,就是给冯恨生的。
这孩子居然提前半年出来,应该是表现良好减刑了。
聂青箐连忙把他带进屋,开了空调制暖丶泡了热茶让他暖手,问:“你怎麽会找到我家门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