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番祭祀过后,才在食案上用赤豆粥,吃那蒜苗炒腊肉,心满意恬的。
饶是这门窗紧阖着,可到底屋子不是密不透风的,那股炊烟飘了出去,远的不说,那近处的季家大房,嗅的清清楚楚。
金氏捂着哀鸣的肚子,咽了咽口水,只当是隔壁得来的祭品里头有腊肉,倒不知是她们自家的,向那方向狠狠啐了一口,继续跪向灶台,捧手念念有词的:
“先炊婆婆您老人家好,我隔壁那户,乃是奸盗小人,愿先炊婆婆灭了她家灶火,让她家灶倒屋塌。”
只见她家灶面,也摆着赤豆粥,赤豆买的少,十分零星,晃荡的能看见碗底,季虎孩嗅着肉香,肚腹空空,饿向金氏道:
“阿母,什么时候吃晡食,我饿了!”
金氏瞪眼示意他莫吵嚷,好在季止及时将他拉走了,金氏便继续道:
“再保佑我家,来年无病无疫,灶火兴旺;
再有一个,如今粮价飞涨,您老人家使点力,保佑保佑这粮价快点下来,家里头干饭都吃不上了,裤头都松了……”
好一通絮叨才起来,季元等着吃赤豆粥呢,闻她之言,撇嘴道:
“阿母好啰嗦,先炊婆婆她老人家哪管这一大摊子的事。”
金氏想了想,咬咬牙,便道:
“您老人家若是嫌烦,只需记着我这最后一个愿。”
……
“希望先炊婆婆保佑这粮价的风波尽快过去,让日子回到从前。”
“愿先炊婆婆保佑粮价莫要再涨了,已是亏的多了……”
“先炊婆婆让我家成富户,让粮价回到从前罢。”
“先炊婆婆,保佑我家能日日吃上干饭。”
季胥家、冯家、崔家、陈家、王家等本固里五十余户人家,都设了赤豆粥,在灶前祭祀请愿。
“八神显灵啦!先炊婆婆显灵啦!”
这日,本固里的孩童一路跑着喧嚷。
“王利,你大呼小叫的,是怎么了?”季凤叫住来问。
“粮价能降啦!乡亭那都贴了告示了!
哎哟,我也不识字,都听旁人说的,你阿姊不是识字吗?让她看告示去。”
王利兴高采烈道。
季胥听说,便锁了门,同着妹妹们,打算叫陈家的一块去,看看怎么回事。
可巧陈家的吕媪也来了,两厢对碰,她也激动着,
“大早就听见吵嚷,听着倒是大好事,咱们一块去那乡亭看看究竟。”
一路上,又遇着不少同去乡亭的乡民,途径卧蛇谷时,只见两旁一溜的窝棚还在,但里头难民都空了,身穿皂色吏服的小吏们,按照县内指示,在拆除着窝棚。
乡三老尤公也在路旁,他拄着鸠杖,在同身旁的老叟们商量着什么,面前是一些背着布橐,捧着所有家当,听信的难民,看过去,这些俱是老弱妇孺,并不见青壮年。
乡亭告示墙旁,已是聚集了各里乡民,围的水泄不通的,前面那圈传来嗓门:
“这告示写的啥哪?”
“认也认不得,后头可有孝顺里的乡绅?来帮着认认字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