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这些年国外的动作比他们提前很多年。
想来对于沉船如何打捞的事情,也会有些头绪。
“没错,杨说得对!”
詹姆斯知道他们有机会了,他赶紧跟着进去。
房间内除了他一个外国人外,剩下的都是那几个很博学的人。
“好了,事情是怎麽回事?”
一通解释和比划後,詹姆斯弄清楚了。
果然是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他们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明知道沉船在下面,但没有万全的方法将船整体打捞;加之随时会出现的海啸风波。
他们是真的陷入前有狼後有虎的境地。
“为什麽非要将整体沉船打捞呢,可以先把船内珍贵文物弄上来,再进行船只切割等拿到岸上再说。”
“不行,这个方法绝对不可取。”
“没错,怎麽能暴力拆卸呢,这其中会损失很多有价值的研究。”後半句话显然底气不是那麽足,他们当然知道这是最理想状态,毕竟等到海啸登陆,恐怕什麽都没有。
詹姆斯疑惑,他眼神奇怪的看着他们。
这种方法是最简单有效的,他出海这麽多年,那次不是这样,哦对他们是考古队的。
“那就直接用吊鈎把它吊起来,我们这船上可是配备了最高端的吊鈎,一次能够称重1200吨,左右各一个便是2400吨重量。”
几位研究员眼睛一亮,随後都看向边上的老谭。
老谭笔都快算得飞起,很快一个数字出现了。
他一脸失望的看向衆人,“不行啊,根据估算沉船周围最少附着着很厚的海泥和粘黏物,加上船只本身和内部的货物,重量肯定远超2400吨。”
詹姆斯得意的嘴脸刷的被打下去了。
他一脸震惊,怎麽他们这个都能算出来?
“那就按照最原始的方法,围堰打捞把它圈起来保护着。”既然他们担心在水下会被海啸危险,那加个保护罩就不用担心了。
“手头上也没有那麽些东西啊。”老胡第一个拒绝,“我们现在可以拿出个及时有效且可行性的方案来。”
连续受挫的船长先生没主意了,他耸耸肩一脸“我没办法”的表情。
俞老见气氛低迷,想了想道: “好了,咱们再合计合计,总会有主意的。”
不久詹姆斯离开後,几人又开了半夜的会,等到最後几人终于还是松口,决定做两手准备。
在保证海洋环境的前提下,他们决定下水采取先将文物相继打捞的办法。这种情况几乎是从未发生过的。
前几次沿海沉船项目活动也不是没经历过。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真的踩在危险线上。
几人准备分隔成几个小组,水下打捞组定然是专业的研究员们,运输以及船上人则可以宽松些,但还是得配合好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之後呢,我们目前存放文物的设备也没有很多。”
“是啊,打捞上来又是新的问题,存放记录又是很大一项工作。”老胡还是觉得他们太冒险了。
“不如再去通知一些人手,老夏这些事真的忙不过来。”
老庄看了看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推测最近的一次海啸是在一个半月後,要是抓紧些还来得及。”
夏铭目光看向衆人,等待俞景同说话。
老俞想了想,“那就联系吧,正好人手确实不够,还有我们需要他们带着些特定的掉东西。”
没人知道他们几个商量了什麽,考古小队们只知道他们都忙碌了起来。
每天不是擦拭设备,就是被组长抓着强调保护文物的步骤。
许多人甚至都听怕了,尤其旁边时不时会有大佬站过来,他也不说话就是站在边上,他们就能感受到一股压力。
几天没碰面的詹姆斯等发现那几个老头又开始忙起来。
每天风风火火的很是充满干劲。
对比他身边那些个喝酒侃大山的,这些人显然很不一样。
詹姆斯不得不在心中叹服,这个国家的人是他碰到过最奇怪的,他们不怕吃苦,努力拼搏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他们坚定某些信念,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