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经筵风云,图穷匕见!
两日后,文华殿。
这里是帝国的文化心脏,也是皇权与儒学交融的最高殿堂。
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琉璃窗,洒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显得庄严肃穆。
永乐皇帝朱棣,身穿一身玄色常服,端坐于殿上主位。他的下方,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三位皇子,以及内阁首辅解缙,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一众朝廷重臣,分列两侧,垂手肃立。
翰林院的大学士胡广,正在殿中,引经据典,声情并茂的讲解着《资治通鉴》中关于“贞观之治”的段落。
气氛庄重而和谐。
兵部右侍郎邱忠,也位列其中。他今天的心情很不好,眼皮一直在跳,总感觉有什魔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两天了,他派出去的杀手组织“鬼手”,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传回任何消息。那个叫林远的小杂种,也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在应天府露过面。
这种未知的等待,让他备受煎熬。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东窗事发,就立刻将所有罪责都推到汉王身上,说是受其指使,来一招祸水东引。
就在此时,讲解完一段的胡广大学士,刚刚退下。
按照流程,接下来是诸位大臣向皇帝提问,或是奏禀一些无关紧要的政务。
然而,还没等别人开口,都察院左都御史,素有“铁面阎罗”之称的陈瑛,便猛的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他手持玉笏,面沉如水,对着上首的朱棣,朗声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本要奏!”
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大家都知道,这位陈御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一开口,必然是要弹劾某位大臣了。
朱棣的眉头不易察觉的挑了一下,淡淡的说道:“陈卿家,有何事?”
“臣,风闻言事,弹劾兵部右侍郎邱忠!”
陈瑛的声音,如同平地起惊雷,瞬间让整个文华殿的空气都凝固了。
邱忠的心,猛的沉了下去!
来了!
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但他毕竟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狐狸,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只是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哦?”朱棣的脸上看不出喜怒,“邱侍郎何罪之有啊?”
“臣,弹劾邱忠,为官不正,家风不严!”陈瑛的声音铿锵有力,“其一,邱忠身为兵部堂官,却与京中富商过从甚密,收受贿赂,为其子邱明,在秦淮河畔强买画舫,纵情声色,败坏朝廷官声!”
“其二,其子邱明,仗其父之势,在京中横行霸道,强抢民女,殴打百姓,已是怨声载道!”
“其三……”
陈瑛一连罗列了七八条罪状,虽然听起来都只是些生活作风和管教不严的小问题,但由他这个都察院一把手,在经筵这种场合提出来,分量就完全不一样了。
“陈瑛!你血口喷人!”
不等陈瑛说完,邱忠便立刻站了出来,满脸“悲愤”的对着朱棣跪了下去。
“陛下!臣冤枉啊!臣自靖难以来,追随陛下,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陈瑛此举,分明是挟私报复,恶意构陷!请陛下为臣做主啊!”
他一边说,一边老泪纵横,演得是情真意切。
在场的不少大臣,都露出了同情之色。他们都知道,陈瑛这条疯狗,逮谁咬谁,邱忠这次怕是倒了霉了。
汉王朱高煦也站了出来,为邱忠说话:“父皇,儿臣也觉得此事或有蹊跷。邱侍郎乃是国之重臣,陈御史仅凭一些‘风闻’,便在经筵之上攻讦大臣,是否有些太过草率了?”
“汉王殿下此言差矣!”陈瑛立刻反驳道,“御史之责,便是闻风奏事!若事事皆要铁证如山,还要我等监察百官何用!”
“你!”
眼看两人就要在殿上争吵起来。
“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