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120125(第5页)

120125(第5页)

这样总有人愿意干了吧?

“殿下,这未免太过奢侈了。”他身边的内侍吞了一口口水,犹疑地说道。

此人是官家身边的近侍,算是看着扶苏长大的人之一。但毕竟不是太子的亲信。这次被官家派到太子殿下身边,本打算除了传信外当个聋子哑巴的,这次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意见。

“啊?很奢侈吗?”扶苏一惊,得到点头作为回答后摆了摆手:“那就奢侈点吧,这样才有人愿意干活。而且一筐石炭的珍贵程度,远胜于土豆,给就给了吧。”

就当帮村民们过冬了。

内侍不再说什么,出门传达命令去了。结果不一会儿,扶苏就从窗外听到了阵阵喧哗嗡鸣之声。侧耳一听,竟不是错觉

“怎么回事?有人不满闹事吗?”

他立刻推门而出,试图一探究竟。

内侍擦着额头的汗:“回殿下的话,不是有人不满,是,是……”

是您给得太多了啊!

后半句话没来得及说,但也不用说了。因为扶苏已经亲眼目睹。

他现在住着的,全村条件最好的屋舍前有一个大院子,平日用来养鸡鸭、晒稻谷。但是现在鸡鸭都不见踪影,以吴老汉为首的,乌泱泱的人跪了满地,见他出现就要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扶苏被吓了一大跳,差点跳起来。

眼前的一幕,也太像蟹脚集会的现场。两辈子、甚至三辈子以来,扶苏都从没受过如此大礼。光看一眼都让他浑身都麻了。

至于村民口中说的是什么,扶苏没听清,也不敢听。他连忙走进了唯一相熟的吴老汉:“快起来,你让他们都起来,别跪我啊!”

吴老汉被拽住胳膊,却死活不起。

扶苏无奈道:“再跪就没有土豆可以换了,无论挖多少筐都没有。”

吓得吴老汉拔地而起。

见这一招仿佛有用,扶苏立刻如法炮制,扯着小嫩嗓喊了起来:“都别跪了——再跪的人土豆就没了——我说到做到——!”

嫩嫩的小嗓音飘荡在院子上空,跪着的人才稀稀拉拉、不情不愿地起身。扶苏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又问吴老汉:“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老汉憨然一笑:“是我一传了您的话,他们都感动得不得了,互相商量着,要来亲自给您磕头感谢您。”

扶苏眯了眯眼睛:“真的不是你起了头,撺掇其他人的吗?”

这个吴老汉爱出风头、会来事儿的特点,他算是看出一点毒端倪。这么咋呼,当中肯定有他的手笔。

吴老汉不说话了。

一副被说中的心虚表情。

其他村民被扶苏叫起身来后,神色都有些惊恐和惶然。他们还以为是自己搞砸了,贵人根本不喜别人跪他,心中正七上八下呢。都静悄悄地听着扶苏和吴老汉说话。就有人鼓起勇气大声说道:“是老吴头组织的,也是我们自个儿愿意的的!”

“对对对,是我们自愿的。”

“就是这样!”

吴老汉谄媚中透着自豪的笑容更深了。

扶苏却又叹了一口气,转过身子,正面对着众人:“但你们实在不该跪我,一筐石炭换一筐土豆,算起来还是我赚了许多。你们要感谢的话,就感谢你们自己的劳作吧。是它换来的劳动成果。”

不知从何地传来的声音:“可,可我们从前给官府劳作,什么都没换来呀。”

扶苏哽了一下,扶苏沉默了。

还能说什么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见。

他心中十分悲戚,糯乎乎的脸上还不能露出来,以免被村民看到了有心理压力:“这样吧,等到换物的时候,我亲自坐在旁边,以免有人克扣你们的劳动成果。”

村民们喜不自禁。

他们听了吴老汉好久的宣传,又亲身体会过扶苏的善政,都知道,这位漂亮如仙童般的大人物和从前的不一样!有他坐镇,他们是真的不需要担心被克扣了!

村民们又想跪下谢恩了,但又记起扶苏不喜欢这一遭。膝盖半弯不弯的,彼此互相看看,模样十分滑稽。还是扶苏看不下去了,挥着手驱赶他们:“还等什么呢?快点儿去挖煤啊,挖晚了就没有了!”

村民们如梦方醒,一溜烟儿跑了。

扶苏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一只脚圾拉着平坦院子里的黄土,一边嘟囔着吐槽起来:“都是谁教给他们动不动下跪的啊?”

秦没有,现代没有,宋也没有。

君臣在垂拱殿议事时,臣子们都是排排坐着的好么?跪拜的糟粕得追溯到明清去了。

内侍若有所思:“或许这乃是佛教中的‘五体投地’之礼?”

“哦!”扶苏恍然大悟。

他突然想起来,辽国是个信佛的国家。佛教在王公贵族等上层十分流行。未来的某任倒霉皇后甚至名为“萧观音”。这风气渐渐蔓延到民间,并不足为奇。

但问题在于,佛教并非是个在认同上有凝聚力的宗教。和扶苏同时代的,也许正在发生的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类似的宗教战争在佛教的风靡地区甚少出现。后人学者有云:这也是辽国后期国力溃败的原因之一。

自始至终,它都没有能凝聚起所谓的“国民认同”。

但话又说回来了,拿这个要求辽帝未免也太过分了。他们国家的文化审美都是整个跟着大宋跑的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