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陈弯弯接到了一份来自首都中医协会的正式邀请函。邀请函上,赫然写着她的名字,并附有一张盖着鲜红印章的聘书,聘请她担任中医协会的特聘专家,并邀请她参与一项国家级的中医科研课题。
陈弯弯拿着邀请函,有些惊讶。她从未想过,自己的医术能得到如此高级别的认可。魏青得知消息后,比她还要兴奋。
“弯弯,太棒了!这下你可要名扬天下了!”魏青抱着她,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
老馆长也乐得合不拢嘴:“小陈啊,这是好事啊!咱们中医馆出了你这么个人才,我也跟着沾光!”
然而,伴随着这份荣耀而来的,是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意味着她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其他顶尖专家共同攻克医学难题。她还需要在协会内承担一些教学和指导的工作,将自己的经验和医术传授给更多年轻的中医医生。
在魏青的鼓励和支持下,陈弯弯欣然接受了邀请。她知道,这是她将姥姥的医术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百姓的绝佳机会。
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将中医馆的日常诊疗逐渐移交给其他医生,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协会的工作中。她参与的第一个科研课题,是关于慢性病的中医防治,这正是她擅长的领域。
在协会里,她结识了许多老一辈的国医大师和年轻有为的医学新秀。她虚心向老前辈请教,也与同辈人交流经验。她将自己掌握的苗医秘方和诊疗经验无私地分享出来,与其他专家共同研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她的才华和谦逊,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她提出的许多独到见解,常常能给课题组带来新的思路。有时,她甚至会在会议上,大胆地提出一些与传统理论相悖的观点,但她总能用充分的临床证据和严谨的逻辑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让人心服口服。
“陈大夫,您对这味药的理解真是独特啊,我们以前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一位老专家由衷地赞叹。
魏青则在她背后默默支持。他知道陈弯弯工作繁忙,便将家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他会亲自开车接送她往返于医馆和协会之间,确保她的安全。他还会为她准备好各种滋补养生汤药,让她在繁忙之余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
“弯弯,你忙工作是好事,但身体也要注意啊。”魏青会心疼地为她揉着疲惫的太阳穴,“我可不希望你为了治病救人,把自己累垮了。”
陈弯弯感受到魏青无微不至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的。她知道,她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魏青的理解和支持。他不仅是她的爱人,更是她事业上最坚实的后盾。
在她的努力下,中医协会的科研课题进展顺利,初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她的名字,开始在更广阔的医学领域被提及,她成了年轻一代中医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