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三江奔流归大海啥歌 > 第34章 江城晓月(第1页)

第34章 江城晓月(第1页)

信写完了,心中翻涌的激情与思念似乎找到了一个暂时的出口,但身体深处的疲惫和工棚里浑浊压抑的空气,却让林瀚章无法立刻回到那冰冷拥挤的大通铺上入睡。他轻轻地将信纸收好,掖在枕头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再次起身,绕过地上散乱的鞋子和工具,推开那扇吱呀作响、漏风的木板门,迈步走了出去。

一股极其凛冽、却又异常清冽的寒气瞬间包裹了他,像一盆冰水从头浇下,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寒颤,睡意顿时驱散了大半。工棚内的浑浊与工棚外的清冷,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站在“干打垒”的屋檐下,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那件厚重的棉大衣,抬头望去。

时间已过午夜,万籁俱寂这个词,似乎并不适用于这片土地。预期的漆黑一片并未出现,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怔在了原地。

巨大的工地并未沉睡!

虽然白昼那鼎沸的人声和机械的轰鸣大多已然沉寂,但视野所及的远方,依旧有点点灯火在寒夜中顽强地闪烁、跳动,连成一片朦胧而壮观的光带。那是夜班工地的照明灯——几盏功率巨大的探照灯将雪亮的光柱投向关键的施工区域,还有许多马灯、电石灯像萤火虫一样在基坑深处、在高耸的脚手架间移动。

夜班的工友们,正挑灯夜战。

距离较远,看不清具体人影,只能看到那些灯光在移动,在寒风中摇曳,勾勒出一个个忙碌而坚韧的剪影。偶尔,会有金属的敲击声、模糊的号子声,或者是小型机械的嗡鸣声,被风断断续续地送过来,显得遥远而空灵,却无比真实地证明着,这片土地的建设,从未停歇,昼夜不息。

更远处,已经立起来的巨大厂房屋架——那些用巨型工字钢和铆钉拼接而成的、如同史前巨兽骨架般的结构,在探照灯光的勾勒下,显露出漆黑而雄伟的剪影。它们沉默地矗立在夜空下,冰冷、坚硬、充满了工业的力量感,仿佛一头头正在沉睡、却又随时会苏醒咆哮的钢铁巨兽,预示着这里即将诞生的磅礴力量。

一弯清冷的下弦月,不知何时悄然爬上了东方的天际。它那么纤细,那么遥远,散着淡泊而宁静的银辉,与地面上那片喧嚣顽强的人间灯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静静地悬挂在墨蓝色的天幕上,如同一位冷静而永恒的观察者,默默地注视着脚下这片被人类的热忱和野心所点燃、所改造的土地。

寒风依旧刺骨,刮在脸上生疼。身体的疲惫如同潮水,一阵阵侵袭着他的四肢百骸。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也像这月光一样,清冷地萦绕在心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楚。

这些感受,真实而具体。

然而,此刻的林瀚章,站在清辉与灯火之间,站在寂静与轰鸣的边缘,心中涌起的,却不再是刚刚离家时的茫然与不适,也不是最初面对艰苦时的畏难与落差感。

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踏实而厚重的力量感,正从脚下这片冰冷的冻土,从远方那些挑灯夜战的身影,从眼前这庞然大物般的厂房骨架,源源不断地注入他的身体。

他想起了不久前读过的一句古诗:“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那诗句描绘的是旅人夜过战场废墟的苍凉景象,残破的堡垒,荒凉的关隘,充满了历史的悲怆感。

但此刻,他脚下的,不是残垒。他正在参与建设的,是全新的、更加宏伟、更加坚固的“关隘”——那是新中国工业化的关隘,是国家走向强盛的关隘!

他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这里的建设者,是守护者,是创造者!那弯晓月照耀的,不再是废弃的战场,而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那些灯火,不再是战火,而是象征着希望和创造的光芒。

个人的寒冷、疲惫、思念,在这宏大的创造面前,似乎找到了它们的意义和归宿。它们不再是无法承受的重负,而是化为了这份厚重感的一部分,变得可以忍受,甚至值得珍惜。他仿佛能感觉到,自己的脉搏,正与这片工地的脉搏,与这个新生国家的脉搏,渐渐地、同步地跳动在一起。

一种混合着艰辛、自豪、憧憬与责任的复杂情感,在他的胸中充盈、激荡。这是独属于那个火红年代的、一种极其纯粹而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它并非无视苦难,而是越了苦难,从艰苦卓绝的奋斗本身中,汲取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感。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冰冷彻骨,带着煤烟、铁锈和冻土的味道,却又无比的清新、真实,充满了力量感。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弯静谧的晓月,又看了看远方工地上不眠的灯火,然后毅然转过身,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重新走回了“干打垒”工棚的昏暗与温暖(相对而言)之中。

门内,是战友们沉重的呼吸和现实的艰辛;

门外,是一个正在诞生的新世界和无限广阔的未来。

寒冷依旧,疲惫依旧,思念依旧。

但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还有更多、更艰巨、却也更有意义的战斗,在等待着他。而他,已经准备好了。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