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千年一吻的含义 > 第88章 君心难测武媚固本(第1页)

第88章 君心难测武媚固本(第1页)

两仪殿偏殿内,帝王的怒火与重臣的议争,如同酝酿着雷暴的浓云,被厚重的宫墙隔绝。然而,那敲碎长安清晨宁静的警钟,那空气中无形弥漫的紧张,却如同冰冷的水银,无孔不入地渗入了后宫每一个角落。

芷兰轩内,武媚正对镜梳妆。窗外透进的晨光,并未带来往日的宁静,反而让她心中莫名有些不安。当那象征着紧急军情的景阳钟声穿透窗棂,一声接一声,沉重地敲击在心口时,她执梳的手微微一顿。

“出了何事?”她轻声问向身边侍立的宫女。

宫女也是面露惶惑,匆匆出去打听,片刻后回来,脸色白:“才人,是……是景阳警钟!听闻西北边关出了大事,陛下已罢朝,急召大臣们议事去了!”

西北边关……大事……

武媚的心猛地一沉。她放下玉梳,起身走到窗边,望向两仪殿的方向。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她仿佛能感受到那股从帝国权力中心辐射出的凝重与压抑。晋王李治那日雪夜谈及边患忧虑的神情,以及更早时候,那不知来源的字条上“潜龙勿用,藏锋守拙”的警示,此刻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风雨……真的要来了。”她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窗棂。

与宫中其他或因恐慌、或因好奇而窃窃私语的妃嫔不同,武媚在最初的惊悸之后,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乱。皇帝的烦忧,朝堂的动荡,对于深宫女子而言,既是潜在的危机,也可能……是微妙的机遇。但如何把握,分寸至关重要,一步踏错,便是万丈深渊。

她先做的,是约束好芷兰轩内的人心。她将几名贴身宫人召到跟前,目光沉静,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外面生了何事,非我等可以妄加揣测。陛下与朝中诸公自有决断。我等要做的,是安守本分,谨言慎行。从今日起,芷兰轩闭门谢客,若非陛下传召或宫中定例,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亦不得与外人交头接耳,传播流言。若有违者,我绝不轻饶。”

她的镇定感染了宫人,众人见她如此沉稳,心中的慌乱也平息了不少,齐声应道:“是,才人。”

接下来的几日,武媚彻底收敛了所有光芒。她不再去御花园散步,不再与任何妃嫔往来,甚至连书籍都暂时收起,只留下几卷最寻常的佛经。每日里,她只是静静地坐在窗前,或是焚香抄经,或是做些最简单的针线,仿佛外界的天翻地覆与她毫无干系。她甚至吩咐小厨房,近日饮食一律从简,不再制作任何精巧费事的点心羹汤。

这是一种极致的“藏锋”。她明白,此刻的皇帝,需要的绝不是解语花或才女论道,而是一个绝对安静、不添任何麻烦的存在。任何试图在这个时候吸引注意力的行为,都是愚蠢和危险的。

然而,她的“静”,并非真正的无所作为。她通过唯一可信的渠道——冯公公,极其谨慎地了解着外界的动向。她不需要知道具体的军国机密,只需要了解皇帝的作息、情绪的大致状态即可。

从冯公公隐晦的言辞中,她得知陛下连日议事至深夜,茶饭不思,眉宇间郁结着化不开的忧色与怒意。她也敏锐地察觉到,萧淑妃所在的淑景殿,近日异常沉寂,宫人进出都带着一种小心翼翼、近乎鬼祟的气息。

这些零碎的信息,在她脑中拼凑、分析。边关大事,萧淑妃家族的异常沉寂……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她不敢确定,但一种直觉告诉她,这场风暴的中心,或许并不仅仅在遥远的西北。

她按捺住所有的好奇与猜测,依旧每日过着看似单调的生活。只是在一次冯公公送来份例时,她似是无意地轻声叹道:“陛下为国事操劳,龙体为重。我们这些身在深宫之人,帮不上什么忙,唯有静心祈福,愿天佑大唐,风波早息。”她将一个自己缝制、填充了安神草药的小小香囊递给冯公公,“这香囊有宁神之效,公公侍奉陛下辛苦,或可备用。万勿提及是我所做。”

她没有询问任何事,只是表达了一份恰到好处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关怀。冯公公深深看了她一眼,默默接过香囊,低声道:“才人有心了。陛下……自有天佑。”

武媚知道,这就够了。她不需要此刻去皇帝面前展现任何聪慧或体贴,那只会显得不合时宜。她需要做的,是成为这惊涛骇浪中一块沉默而稳固的礁石,让皇帝在疲惫不堪时,意识到还有一处绝对安静、无需设防的所在。

她的“固本”,固的是自身安危之本,是沉稳心态之本,更是那份在皇帝心中悄然积累的“可靠”与“安宁”的印象之本。在这风雨欲来的时刻,她选择以最彻底的静默,来应对一切潜在的惊雷。这份远其年龄的定力与智慧,正是她在这深宫之中,为自己构筑的最坚固的防线。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dududu千年一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