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是今日最后一批公文了。"秘书秘书站在书房门口,手里捧着一摞文件,他那件蓝布长衫下摆还滴着水,显然是冒雨从机要室赶回来的。
唐启抬头看了看墙上那架从德国进口的挂钟——凌晨两点十七分。自从担任这八省总督以来,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这样度过的了。
窗外偶尔划过一道闪电,照亮了他那张年轻却已布满风霜的脸,二十七岁的年纪,眼角却已经有了细密的纹路。
"放这儿吧。"唐启指了指书桌右侧的空位,那里已经堆了半尺高的文件,“你也去歇着,明儿个还要早起。”
秘书放下文件,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犹豫地搓了搓手:“大人,这里头有份文件,是丽江那边一个女先生送来的,说是说是关于山区女娃读书的事。我看您这些日子为军饷的事操劳,本不想拿这些琐事烦您,可那女先生连着送了三次,我瞧着”
唐启眉头一挑,伸手从文件堆里抽出了那份用牛皮纸包着的报告。纸张已经有些泛黄,边角处还有被雨水打湿又干透的痕迹,显然经历了长途跋涉。
他解开系着的细绳,展开一看,标题赫然写着《关于建立山区女子学校的倡议书》,落款是"丽江华坪学堂张桂梅"。
"张桂梅?"唐启心头猛地一跳,手指不自觉地颤抖起来。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劈进他的脑海,唤醒了那些被他深埋的记忆碎片,在后世那个时空里,那位被称为"高山先生"的女子,用毕生心血在山区建起第一所女子高中,改变了上千名贫困女孩的命运。
唐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不可能,时间对不上,而且张桂梅应该是几十年后的人物。但当他仔细阅读报告内容时,那种熟悉感却越来越强烈。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山区女孩的悲惨境遇:十四岁就被迫嫁人,因为不懂生理知识而难产死亡;宗族势力阻挠女孩上学,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贫困家庭只能供男孩读书,女孩要么早早嫁人换彩礼,要么被卖到城里当丫鬟
"啪!"唐启猛地拍案而起,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茶水溅在那些昂贵的进口文件上。秘书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大人?您这是”
"立刻!马上!"唐启的声音有些嘶哑,他抓起桌上的铜铃用力摇晃,“召集教育司所有官员,还有李根源,一个时辰内必须到议事厅集合!”
秘书瞪大了眼睛:“大人,现在可是半夜啊!”
"半夜怎么了?"唐启一把抓起挂在椅背上的军装外套,"那些女娃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们睡什么觉?!"他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秘书不敢再多言,匆匆退出去安排。唐启站在原地,再次低头看向那份报告,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纸面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那显然是在油灯下写就的,有些地方还被水渍晕开,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高山先生"他喃喃自语,眼前仿佛浮现出后世那位瘦小却坚韧的女教师形象。虽然时空错位,但那份为女子教育献身的精神却如此相似。
一个时辰后,总督府议事厅灯火通明。十几位官员睡眼惺忪地聚集在这里,有人还在整理凌乱的衣冠,有人小声抱怨着这突如其来的召集。
李根源虽然是最后一个到达,他穿着一身整齐的军装,显然已经习惯了随时待命的状态。
"诸位,"唐启站在主位上,声音低沉而有力,"深夜召集大家,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份触目惊心的报告。"他将张桂梅的倡议书递给身旁的秘书,“念给大家听听。”
随着秘书那带着浓重川音的朗读声在厅内回荡,原本嘈杂的议事厅渐渐安静下来。当念到"十四岁女娃因难产而死,家人却只惋惜损失了彩礼钱"时,一位年长的官员忍不住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
"诸位都听到了,"唐启环视众人,“在我们治下,还有成千上万的女孩过着这样的生活。而改变这一切的关键,就是教育!”
李根源皱着眉头开口:“总督大人,我理解您的良苦用心。但眼下军费紧张,北方局势不稳,洋人又在边境虎视眈眈女子教育之事,可否暂缓?”
"暂缓?"唐启冷笑一声,"李先生,你可知道每暂缓一天,就有多少女孩被迫嫁人?多少女孩死于无知?"他走到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指着西南山区,“这些地方的女娃,连’月经’是什么都不知道!她们的母亲、祖母,世世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
教育司的王主事小心翼翼地插话:"大人,女子教育确实重要。但眼下我们连男校的师资都不足,女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就算建了学校,谁来教?谁来管?况且"他欲言又止。
"况且什么?"唐启锐利的目光扫过去。
"况且宗族势力盘根错节,他们不会轻易让女娃上学的。"王主事叹了口气,“去年我们在贵州尝试开办女塾,结果被人半夜放火烧了校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启沉默了片刻,突然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叮当作响:"那就更要办!而且要办得轰轰烈烈!她一个女人都有信心和魄力,难道我们几十个大男人还会被尿憋死?"
他转向李根源,“李先生,从昆明和永昌学堂里抽调二十名识字的女学生,暂时担任教师。”
李根源面露难色:“这女学生本就稀少,前线更需要她们做医护工作”
"这是命令!"唐启的声音不容置疑,"另外,从军费中拨出专款,在丽江先建一所标准女子学校,作为试点。"他转向商务部的官员,“加快武器和青霉素生产,钱不够就从我的俸禄里扣!”
议事厅内一片哗然。一位年长的官员颤巍巍地站起来:“大人三思啊!军费动不得,您的俸禄也有限,这”
"这几年,我们什么苦没吃过?"唐启冷笑,"当年在昆明街头,我饿了七天七夜才得到龙骧赏识,创办火药厂,才有了现在西南的根基,现在少拿几个大洋算什么?"他转向秘书,“立刻起草文件,任命张桂梅为丽江女子学校校长,全权负责筹建工作。”
李根源突然问道:"大人为何对此事如此执着?"他斟酌着用词,“您似乎对这位张老师格外看重?”
唐启望向窗外渐亮的天色,雨已经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他想起后世那位张桂梅老师说过的话:"一个受过教育的女孩,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句话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生根芽。
"因为,"唐启转过身,目光如炬,“这些女孩不是别人的女儿,她们是我们民族的未来!今天我们不救她们,明天谁来救我们的民族?”
议事厅内鸦雀无声。李根源沉思片刻,突然立正敬礼:“属下明白了。我这就去安排女学生选拔事宜。”
唐启点点头,转向其他官员:“诸位还有什么意见?”
王主事犹豫了一下:“大人,校舍建设需要时间,可否先借用民房”
"不行!"唐启断然拒绝,"必须建标准校舍,要有实验室、图书馆、操场。这些女娃已经苦了十几年,我们要给她们最好的!"他顿了顿,语气稍缓,“先从省城调一批教材过去,再派人去上海和京都租界的女子学校采购新式教科书。”
会议持续到天光大亮。当最后一份文件签署完毕,官员们陆续离开时,唐启叫住了李根源:“李先生,此事关系重大,你亲自去一趟丽江,见见那位张老师。”
李根源点头:"属下明白。不过"他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直说。”
"大人,您似乎很了解这位张老师?"李根源小心翼翼地问,“您之前认识她吗?”
唐启望向远方连绵的群山,那里是丽江的方向。他想起后世那位张桂梅老师身患重病却坚持办学的身影,想起她说的"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誓言。
"不,不认识。"唐启轻声说,“但我相信,她会成为改变这片土地的人。”
“大人,夜深了,明天你还要去军营视察。”副官催促着唐启。
城巴佬可能很难想象在oo的时候,西南山区的女孩子是什么样的情况,七八岁就订了娃娃亲,十多岁嫁人,然后就是生育机器,我有一位同学,o年,初中读完就嫁人了,这还是城乡结合部的地区。当我看《山花浪漫时》这部剧,才明白那些脱贫攻坚的地方是多么难走出一位女学生。
向所有在一线支教以及像张老师这样的人致敬。
喜欢o铁血滇云,开局差点饿死请大家收藏:dududuo铁血滇云,开局差点饿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