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开元大衍历经原文 > 第29章 接秦家人回靖安自报家门(第2页)

第29章 接秦家人回靖安自报家门(第2页)

“这可不是举手之劳,”秦岳夫人走上前,将一个绣着松鹤延年的手帕塞进他手里,“你救了我们全家的性命,还日日费心照料,这些东西虽不值钱,却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秦峰也走上前,手里拿着那个绣云纹的护腕,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沈世子,多谢你为我准备的支架,还有这个……麻烦你了。”

沈砚笑着接过,指尖触到绣品上细密的针脚,能感受到其中的暖意:“大家的心意我收下了,秦将军,护腕很合适,以后练习时戴上,能保护手臂。”

庭院里的夕阳正好,将众人的身影拉得很长。秦峰戴着新绣的护腕,继续练习用支架夹取东西,动作比之前熟练了许多;女眷们坐在廊下,看着这一幕,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沈砚站在中间,看着眼前渐渐融为一体的秦家众人,知道自己的布局,正一步步走向正轨。

应天府的晨光刚漫过宫墙,一封染血的急报就冲破了皇城的宁静——八百里加急的驿卒浑身尘土,跪在太和殿外,嘶吼着“苍梧关失守”,声音穿透朱红大门,让殿内的文武百官瞬间脸色煞白。

早朝的气氛瞬间凝固。龙椅上的赵珩(大衍第三任皇帝,生父为第二任皇帝赵弘)猛地攥紧龙袍,指节泛白,年轻的脸庞因震怒而涨红,案上的奏折被他狠狠扫落在地,宣纸散落一地,出“哗啦”的巨响。“废物!都是废物!”他怒喝出声,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与焦灼,“秦岳那老东西守了一辈子苍梧关,竟然让萧焕的乱军破了!黔南关是南境最后一道雄关,后面连着十个郡县,一旦黔南关再丢,萧焕的大军就能长驱直入,横扫十郡,兵临应天!你们一个个都等着殉国吗?!”

百官齐刷刷跪倒一片,头埋得极低,没人敢接话。苍梧关失守已断南境屏障,而黔南关后那十个郡县人口稠密、物产丰饶,却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一旦被岭南军拿下,不仅会失去重要的粮草补给地,更会让萧焕的势力彻底坐大,再也无法遏制。

“陛下息怒。”一道沉稳的声音响起,丞相柳乘业缓缓起身,他身着紫色官袍,须花白,却依旧身姿挺拔,“苍梧关失守,非秦岳之过。萧焕野心勃勃,暗中勾结西南、东南、西北三位藩王,获其粮草器械支援,手握不少新式攻城利器,且兵力数倍于守军,秦家满门死战,已尽忠职守。当务之急,是守住黔南关,护住身后十个郡县,阻断岭南军北上的通道,再图反击。”

“柳丞相说得轻巧!”兵部尚书出列,面色急惶,“黔南关只有三万守军,粮草不足,器械陈旧,别说挡萧焕的三十万大军,就连守住关隘都难,更别提护住后面十个郡县了!”

“是啊陛下,”户部尚书也附和道,“国库空虚,苍梧关的粮草都接济不上,如今要调兵支援黔南关,还要保障十个郡县的民生,怕是……”

“住口!”赵珩怒喝打断,眼神扫过百官,“朕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粮草、器械,三日之内必须凑齐!黔南关必须守,后面的十个郡县也绝不能丢!那是朕的江山,是大衍的根基!”

柳乘业躬身道:“陛下,粮草器械可加急筹措,向十个郡县临时征调物资补充;但领兵之人,需得是能震慑军心、深谙兵法的老将。如今朝中,唯有一人能担此重任——陛下的皇叔,当年随先皇稳固疆域,战功赫赫,如今虽已七十岁,闭门静养,却依旧是军中威望最高的宗室元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百官闻言,纷纷抬头。赵烈是大衍开国皇帝的次子、先皇赵弘的亲弟,赵珩的亲皇叔,征战半生,威名远播,宗室与将士皆对其信服。

赵珩眼神一动,怒火稍缓,沉声道:“宣皇叔上殿!”

片刻后,一身银灰色朝服的赵烈缓步走入太和殿,虽头花白,却腰杆挺直,目光锐利如鹰,丝毫不显老态。他对着龙椅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老臣参见陛下。”

“皇叔免礼。”赵珩起身,快步走下龙阶,扶住他的手臂,“苍梧关失守,黔南关危在旦夕,后面十个郡县更是朝不保夕,朕想请皇叔挂帅,领兵出征,守住黔南关,护住这十郡之地!”

赵烈眼神凝重,点头道:“陛下放心,大衍的江山,老臣拼了这条老命,也绝不会让萧焕的乱军踏过黔南关半步,更不会让十个郡县落入敌手!”

“好!”赵珩大喜,又道,“朕十二子多驻守各地封地,如今在应天的仅有雍王、康王、昌王三位;西北边境的贤王,久历军旅,熟谙军务;其余皇子各有禀赋,只是尚需历练。朕想让皇叔从中挑选六人随行,一来可借皇子身份稳定地方军心,二来也让他们在沙场中打磨一番,为国效力。”

百官闻言,皆心下了然——除了久守边境的贤王,其余皇子多是养尊处优的宗室子弟,别说领兵打仗,就连军营规矩都未必通晓,只是帝王面前,没人敢点破这层窗户纸。

赵烈目光扫过殿外站立的三位皇子:雍王赵瑾身着绣金铠甲,虽身姿挺拔,却难掩眉宇间的纨绔之气;康王赵顼双手负于身后,神色漫不经心,仿佛早朝之事与己无关;昌王赵翊年纪最轻,眼神里满是对沙场的好奇,却透着明显的青涩。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陛下,老臣举荐六人——贤王赵玥久镇西北,深谙边务,可掌参谋部统筹部署;雍王赵瑾沉稳有度,可协守黔南关西门,打理西侧三郡的防务琐事;康王赵顼骑术尚可,可领轻骑小队巡视十郡外围,传递军情;昌王赵翊勇毅过人,可随老臣坐镇中枢,学习军务调度;再传旨调瑞王赵琪、荣王赵琛从封地赶来,二人可分驻东侧郡县,负责粮草转运与民防协调。此六人各司其职,相互辅佐,足以稳住南境局面。”

被点到名的三位应天皇子立刻出列,单膝跪地。雍王、康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显然没料到会被选中出征;昌王则难掩兴奋,高声领旨:“儿臣遵旨!”

赵珩看着三人模样,心中虽清楚他们能力有限,却也别无选择,沉声道:“准奏!即刻传旨,调瑞王、荣王火驰援,贤王从西北领兵汇合;十万精兵、粮草器械三日内配齐,五日后,皇叔率六子出征!记住,以守为要,先稳住黔南关与十郡防线,切勿冒进!”

“臣遵旨!”赵烈和三位皇子齐声领命,声音虽齐整,却难掩几分底气不足。

百官见状,纷纷起身行礼:“陛下英明,皇叔威武!”

太和殿内的气氛依旧凝重,赵珩看着赵烈沉稳的身影,又瞥了眼三位神色各异的皇子,心中暗暗叹气——南境安危,终究还是要靠皇叔撑着。而他不知道的是,靖安郡的沈砚,早已在暗中布下了另一盘棋,正等着岭南军与朝廷大军,在黔南关与十郡之地间,展开一场更大的博弈。

应天府外的校场上,晨光尚未穿透云层,十万大军已列阵待。赵烈身披玄色织金铠甲,肩甲上的饕餮纹被霜气染得泛白,腰间长剑的剑穗随风微动,虽须花白,却依旧身姿挺拔如松。他抬手按住头盔,目光扫过阵前的将士——前排是手持长戈的重装步兵,铠甲在微光中泛着冷光;后排是挎着强弩的轻装射手,箭囊里的羽箭整齐排列;骑兵队列里,战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口鼻喷出白气。

“点兵!”赵烈的声音洪亮如钟,穿透清晨的寂静。

兵部侍郎手持名册,高声唱名:“左翼步兵营,五千人——到!”“右翼骑兵营,三千人——到!”“后勤粮草队,两千人——到!”每一声应答都震耳欲聋,士兵们握拳捶胸,甲胄碰撞声清脆作响。

六位皇子立于赵烈身侧,神色各异。贤王赵玥身着银色铠甲,腰挎弯刀,面色沉静地整理着马鞍,他的亲兵正逐一检查战马的蹄铁;雍王赵瑾穿着绣金锦袍,外面套着轻便的铠甲,时不时抬手拂去肩头的尘土,眼神里满是不耐;康王赵顼斜倚在马背上,手里把玩着一枚玉佩,对列队的士兵视而不见;昌王赵翊握着长枪,眼神兴奋地扫视着阵仗,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枪杆;瑞王赵琪、荣王赵琛刚从封地赶来,一身风尘,正低声叮嘱随从看好行李。

“出!”赵烈一声令下,战鼓轰鸣,号角长鸣。大军如同一条黑色的长龙,缓缓驶出应天府,朝着黔南关的方向进。沿途百姓夹道相送,有人提着篮子,将温热的馒头、咸菜塞进士兵手中;孩童们挥舞着小旗,高声喊着“凯旋归来”。赵烈勒住马缰,抬手向百姓致意,目光扫过身后的皇子们,沉声道:“记住,你们是大衍的皇子,身后是百姓的期盼,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贤王赵玥勒马回应:“皇爷爷放心,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其余皇子也纷纷附和:“皇爷爷放心!”只是语气里少了几分坚定。

与此同时,苍梧关的城楼上,萧焕正凭栏远眺。他身披黑色鳞甲,甲胄上还残留着暗红的血迹,那是苍梧关之战留下的印记。城墙下,士兵们正忙着清理战场,断裂的戈矛、破损的铠甲堆积如山,工匠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修缮着被炸药轰开的城墙缺口。

“王爷,苍梧关的粮草已清点完毕,够三十万大军支撑一个月!”副将林岳快步走上城楼,单膝跪地禀报,“另外,俘虏的秦家士兵已押往后方,城防加固也已完成七成。”

萧焕点头,指尖划过城砖上的裂痕:“黔南关那边有动静吗?”

“暂时没有,”林岳起身道,“不过探子回报,应天府那边最近调动频繁,似乎在集结兵力。”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骑着快马疾驰而来,翻身下马后踉跄着跑上城楼,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王爷!紧急情报——应天府派赵烈挂帅,率十万大军出征,随行还有六位皇子,目标黔南关!”

萧焕眼神一凝,接过斥候递来的情报,展开的瞬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情报上的字迹潦草却清晰,详细写着朝廷大军的兵力、启程时间以及六位皇子的名单。

“赵烈……”萧焕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老东西倒是敢出来。”他转头看向林岳,“赵烈当年随先皇征战,确实有些本事,但如今七十岁了,还能领兵打仗?还有那六位皇子,除了贤王赵玥在西北打过几仗,其余的都是些养尊处优的废物吧?”

林岳凑近道:“王爷,不管怎么说,十万大军不容小觑。我们要不要提前攻打黔南关,趁朝廷大军还未赶到,先拿下这道屏障?”

萧焕摇头,目光投向黔南关的方向:“不急。赵烈大军五日后方才启程,赶到黔南关至少需要半月,我们还有时间准备。”他抬手拍了拍城砖,“传令下去,加快城防修缮,同时派探子密切监视朝廷大军的动向;另外,让士兵们加紧训练,尤其是新招募的降兵,务必在半月内形成战力。”

“是!”林岳领命而去。

萧焕继续凭栏站立,风吹动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看向苍梧关下的大军,眼神里满是野心:“赵烈,赵珩……你们以为派十万大军就能拦住本王?黔南关,十郡之地,乃至整个大衍,迟早都是本王的!”

城楼下,士兵们的训练声、工匠们的敲打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苍梧关如同一只蓄势待的猛兽,等待着下一场厮杀。而远方,赵烈率领的朝廷大军正稳步前行,两支大军的命运,即将在黔南关交织。

喜欢大衍启元请大家收藏:dududu大衍启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