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年年在一个拥有爸爸妈妈丶大伯婶娘和姐姐的家庭里长大。秀英婶娘是宝淑姐姐的妈妈,他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家人,也是年年的家人。平日里,她们小孩读书,妈妈去学校里上班,婶娘在家里做家务,在家里上班。
年年知道她的妈妈是大学里的教授,爸爸也是教授,但是他不在北平城,在需要坐4个半小时火车才能抵达的津市。有时候爸爸每个星期都回来,有时候一个月都未必回来。津市离家远,也不远,为了照顾他,大伯跟着一块儿过去了,所以宝淑姐姐也和她一样,不能经常见到爸爸。
年年先把书包放回房间,才出来自己舀水洗手。她洗得很细致,步骤和妈妈教的毫无二致。洗了手,擦干水,她端着竹筒做成的杯子走到了院墙旁砌起来的花坛边。
才看了两眼,她就喊了起来,“婶娘,不好了——”
在秀英慌忙跑出来之前,门口先走进来一个穿着大学校服的年轻女孩,“什麽不好了?”
此人正是巧珍。
年年回头,望着她大喊道:“小姨,我妈养的花被人吃了。”
一听只是这种小事,站在厨房门口的秀英便松了口气,“小人说傻话,谁会吃草叶子?”
她还以为天塌了,抓着大葱就跑出来了。
年年转过来看她,重申,“就是被人吃了。”
巧珍把书包放在一旁的石桌上,走了过来,“你别着急,我看看。”
年年後退一步,把位置让给她,“你快看看。”
巧珍凑近了,躬身。她看着年年指着的那个有个半月缺口的叶片,了然一笑:“不是人干的,是切叶蜂干的。”
“蜂,蜜蜂?”
“对,差不多。”
“它是蜜蜂,它不蜇人,它剪叶子。”年年嘀咕了两声,皱着眉十分费解,“它为什麽要剪叶子?”
巧珍耐心地解释:“把叶子剪下来,然後再把叶子带回家装点自己的家。就像燕子衔泥筑巢,麻雀捡枝搭窝,小动物们都会捡些喜欢的,舒服的植物给自己盖房子。”
年年听明白了,“蜜蜂也有家,是蜂巢吗?”
“对,年年真聪明。”摸了摸她的头,巧珍起身,“我去做作业了啊,你自己玩。”
年年先一步跑上前,把巧珍的书包拿给她,然後跟在她的腿边,亦步亦趋。
年年有两位小姨,都是妈妈的妈妈家里的妹妹。眼前的这位小姨姓刘,是前年从很远的南方过来的。年年还记得那时候妈妈说,刘小姨想考清华,但是她担心自己基础不好,所以决定先在北平城里的高中借读一年,等明年,也就是去年再考。
去年,小姨果然考上了清华。今年,她已经快要在清华大学完成一年级的学业了。
“小姨,你今天怎麽没有跟我妈一起回来?”
“你妈训学生呢,我就先回来了。”
“我妈从来没有教训过我。那个学生挨教训,是不是他不听话?”
巧珍回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没敢靠近听。”
“是不是听到了,别人会很难过?”
“对啊,有谁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丢丑呢?”
年年仔细思考了一会儿,然後扒拉了一下巧珍的手,“小姨,上学好玩吗?”
巧珍顺势握住,“好玩的。”
“可是娟子说不好玩。”她仔细思考了一会儿,才判断道:“小姨喜欢读书,所以觉得读书好玩。”
她又说:“爸爸也喜欢读书,妈妈也喜欢读书,我会喜欢读书吗?”
巧珍便举了一个例子,想要她自己发现,“你每天写作业的时候,开心吗?”
年年笑着点头,“开心。”
她自己果然懂了,“我喜欢读书。”
她笑着跑出去,“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以我喜欢读书。”
秀英在厨房里听到,扬声说:“是啊,年年以後也要像你妈妈那样出国留学。”
年年对此不屑一顾,“我才不要出国,我要留在妈妈爸爸身边。”
她跑到一半,听见堂屋里的电话响了。她张嘴要喊人,秀英已经提前吩咐,“年年,听一下是谁打来的,如果不认识就马上挂掉。”
年年便连忙跑了过去。
她爬到椅子上,拿了电脑放在耳边,有模有样。
她还没开口,对面人就开始叽里咕噜讲话。他很激动,报了爸爸的大名,又报妈妈的大名,还说他们“枉读圣贤书”。
这类的电话年年都接了好多回了,她大部分内容都听不懂,她也不生气,等对面讲完了,她才乖巧地开口道:“好的,等我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会告诉他们的。”
对面声音一哑,再也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