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员工都是古穿今资源 > 第133章 第 133 章 营养液3 1w的加更(第2页)

第133章 第 133 章 营养液3 1w的加更(第2页)

宇文恺与王维都在现场看着,亲眼见到几位画师画了一处锦纹,很是满意,这才放心离去。

正巧向家村的几位工匠也正在一处修缮原有的一些梁枋。向家村人早知道又来了新人,只是这几天对方深居简出,又沉默寡言,根本没什麽交集。

如今,可算是遇上了。

向家村人首先释放善意。

向明在一旁观察他们很久了。他见曹师傅的徒弟们虽然手法娴熟,但眉宇间总带着几分初来乍到的拘谨和对这个陌生世界的不安,便主动拎着一壶刚沏好的热茶走了过去。

“几位小师傅,忙了一上午,歇歇手,喝口粗茶润润嗓子。”向明笑着招呼,将茶水倒在杯子里递过去,然後说,“待会儿我找人给你们送几个保温杯过来,自己带水更方便,还能放点茶叶枸杞之类。”

曹师傅的大徒弟名叫常青,连忙放下笔,有些受宠若惊地双手接过:“多谢老师傅。”

几口热茶下肚,又见向家村人笑容真诚,常青几人也渐渐放松下来。向明看着他们笔下精细却陌生的纹样,赞道:“好手艺!这退晕的手法,这线条,比我们这些只会使斧凿的粗人强多了!”

他们也会画一点,但不算精通。

常青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傅过奖了,不过是师傅教的吃饭手艺。倒是您这榫卯功夫,”他指着旁边向家村人刚刚修复好的梁枋接口,“严丝合缝,浑然天成,才是真本事。”

“哈哈哈,都是老祖宗传下的玩意儿。”向明摆摆手,顺势在他们旁边的木料上坐下,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感慨,“说起来,咱们都是靠手艺吃饭的。不过啊,咱们可都是有大幸运之人,如今也算是享上後人的福了。”

常青听他这麽说,也连连点头:“确实,确实。”

向明自己感慨上了:“我们刚来这儿的时候,跟你们现在差不多,看什麽都新鲜,但也害怕,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但待久了就明白了,这儿,跟咱们以前待的地方,那是天差地别!”

他指着周围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丶齐全的工具材料:“你看,在这儿干活,东家绝不会克扣工钱,吃的住的都好得很,更不会把咱们匠人当作下等人看待。咱们的手艺,在这儿是受尊敬的,是能换来过上好日子的实在本事!”

向二郎也凑过来插话,语气兴奋:“是啊,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在这儿,咱们做出来的好东西可受欢迎了,还有好多人专门跑来学呢,还叫咱们叫老师。而且现在还有网络,还可以在网上直播,有很多人喜欢。。。。。。”

向二郎是个活泼性格,他叽里呱啦说了一大堆,到後面什麽网络什麽直播,听得几位画师们眼冒金星,晕晕乎乎根本听不懂。向明瞪了向二郎一眼,这才让他止住话。

向明将话题拉了回来:“反正啊,意思就是这麽个意思。咱们那会儿,手艺再好,也不过是伺候人的匠户,一辈子辛苦,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但现在不一样了!路老板和这清河古镇,给了咱们安身立命之地,敬重咱们的手艺。咱们能做的,就是把手里的活计干到最好,对得起这份知遇之恩,对得起这个好世道!”

常青几人听了这句话,忙不叠点头:“向老师傅,您说得对。。。。。。”

向明拍了拍常青的肩膀:“所以啊,你们别慌,既来之,则安之。在这儿,就凭你们这身好本事,一定能活得堂堂正正,比在敦煌。。。。。。比在以前,好上千百倍!好好干,这清河古镇,绝不会亏待了实心用事的手艺人。”

常青和几位师兄弟听着这番肺腑之言,看着向家村人脸上那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自豪,再对比记忆中在沙州画院时虽然虔诚却清贫丶地位低微的日子,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和希望。

他们重重地点头,原本还有些彷徨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多谢向老师傅指点!我们,我们一定好好干。”常青不擅言辞,翻来覆去就是那麽几句话,但却能听出来他是很真诚很坚定的。

向明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又和他们聊了一会儿,这才提着自己的茶壶慢悠悠地踱步回去。

向齐看到他回来,嗤笑了两声:“怎麽?又去忽悠别人了?”

“这哪能叫忽悠?”向明理直气壮,他看了看四周,低声对向齐说,有点小得意,“我这是去告诉他们留在这儿的好处,让他们能尽心尽力为路小姐办差。”

路小姐平素忙碌,现在已经很少管这些闲事儿了。但他们这些最早来到这儿的人,知道路小姐有多好,所以他得为路小姐着想,好好地拢着这些人。再说了,他说得又不是假话!

向齐当然也明白,只是两人斗嘴斗了一辈子,还是嘲了两句:“行了,就你会卖好,一身上下八百个心眼子。”

所以上辈子他才是里正。

但他们也都是服气的。

向明不以为忤,咧开嘴笑:“那可不是,靠你们?那八百年都想不到这些事!”

。。。。。。

赵孟俯的壁画进展不大,但是常青等人的工作反倒进展迅速。

他们的出现当然也引起了原来那些外聘的画师们的注意。他们过完春节从家里面赶来,发现甲方又请来了几位师傅,而且似乎是挑大梁的,自己倒是成为了副手。虽然项目经理承诺工资不变,但心里还是有着淡淡的不爽。

尤其是几位学院派画师,心高气傲,因为这件事心里憋了一股闷气,觉得是被甲方轻视了。

“从哪个乡下找来的老古董?这年头还有几个人懂真正的古建彩画?别是把活儿干砸了,最後还得我们来擦屁股。”

“我问了业内几个老师傅,都说不是他们那儿的。”

“且看着呗,反正到时候要是出问题了不关咱们事儿。咱们钱照拿,活儿还少了一半,这不挺好?”

这种微妙的敌意,在常青团队开始为大堂藻井中心的画作进行沥粉贴金时达到了顶峰。

一位姓李的年轻画师,毕业于工艺美院t,素来对自己的技法颇为自信,沥粉贴金也是他所擅长的技法之一。

当他看到常青他们小心翼翼地展开那薄如蝉翼丶用棉纸隔开的真正金箔时,忍不住咋舌:“老师傅,你们还用金箔?为什麽不换成仿金粉或者铜粉加胶调和,用喷枪或者毛笔上色,又快又省成本,效果看起来也差不多,还不容易贴坏。

虽然也算是提点,但语气里带着点优越感,言下之意:你们这套是不是有点落後?

常青的师弟,一个有点结巴的佛门俗家子弟慧能,闻言停下手中动作,认真地摇摇头:“小先生,金粉不,不,不行的。。。。。。”

常青连忙帮师弟解释:“小先生,我师弟的意思是金粉之色,浮于表面,日久易发暗。只有用真正的金箔,方能历千年而不朽,光泽要更加温润。”

李画师撇了撇嘴。

金箔倒也罢了,的确是更贵但更好。只要甲方自己愿意,那说不得什麽,但用金箔比用金粉的工艺要麻烦许多,即便是他也掌握不太好。他是怕这些人手艺不行,浪费东西。

见对方不听,他自觉有些热脸贴上冷屁股,有些没好气说:“那,我们现在都用现成的沥粉膏和注射器了,又快又均匀。你们这老法子,费时费力,效果能保证吗?而且贴金箔,我们有专业的贴金胶和软毛刷,比用大毛笔刷金胶油要精准得多吧?”

他言辞不客气,常青几人却不以为忤,只是憨厚地笑了笑,手上动作却没停:“小先生说的新法子或许是更好,但我们师傅教的就是这个,习惯了,手上更有准头。”

李画师耸了耸肩。

算了,随他们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