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朝会,先封赏功臣,再定郡县制,革新军制,强化主力军团。其次,便是诸卿所请之上尊号、议帝号一事。”
秦王略顿,复道:“另有一事,为纪念大秦一统之青铜碑。公输落,寡人予你一月之期,可够?”
“回王上,仅一月时限。”公输落答道。
“若有可能,青铜人像亦需加紧铸造。登基大典定于一月后,此乃礼官所择吉日。”
“届时,寡人将称帝临朝!青铜碑与人像关系大秦威严,务必如期完成。”
扶稣适时开口:“公输大人,若二者同期竣工,需时几何?”他察觉父王力求登基典仪尽善尽美。
公输落沉吟:“公子,若倾力赶工,青铜碑可成,但青铜人像……仅能铸就九尊。”
“九尊?极九之数?”扶稣望向王座。
秦王蹙眉:“原可铸十二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确是如此。因需熔炼青铜兵器以补青铜碑耗材,故最终仅余九尊人像与一巨碑之料。”
“竟连收缴兵器之量亦不足?”秦王讶然。
“为彰显威仪,青铜像与碑皆需逾制而铸,耗材甚巨。”
扶稣进言:“父王,儿臣以为此乃天意。天有阴阳,数分奇偶,九为阳数之极,五居正中。九五至尊,正合天命!”
---
(如今,这扫平六国后,原计划要铸造十二尊铜像,却因要祭奠为大秦统一而战死的将士,改为九尊!这简直是上天的旨意,印证了王上平定天下的功绩,九乃数之极啊!"扶稣顺势奉承道。
"哈哈,臭小子长进了,竟学会油腔滑调了,看来跟着陈驰没白学!"秦王大笑道。
陈驰在一旁满脸困惑。
"不过说得在理,九尊也好,更显我大秦正统!"
"众卿,今日朝议到此为止。各地官员留下,新设郡县的官吏有所调整。寡人已拟定诏令,接到任命后即刻赴任。地方政务耽误不得,都听明白了?"
"臣等遵命!"
这时,殿内官员们纷纷活动筋骨。他们大多只能干站着听议,连动都不敢乱动——稍有不慎就会被御史记上一笔。
文官们暗自腹诽:那些武将们在二层平台上谈笑风生,怎么不见御史去管?欺软怕硬!
御史们若知道这心思,定要气炸:我们敢管那些战功赫赫的老将?王上都没话呢!几个老将军叙叙旧怎么了?
扶稣正盘算着散朝后好好庆祝,忽听秦王道:"臭小子,待会来御书房!"
扶稣心里叫苦:【又要加班?九九六都成美德了?准没好事!】他下意识摸了摸屁股,嘴角抽搐。
殿下,王绾推了推隗状:"现在能说了吧?"
"没听见王上的治国方略?这两年要推行农家学说。儒法相争多年,最后竟是农家得利!"隗状感慨道。
"儒法之争比的可都是根本之道,寻常学派连插嘴的资格都没有。不过这回儒家真是占了大便宜,法家反倒吃了大亏,原本朝堂上可是法家一手遮天。"
"现在倒好,就剩下些立法执法的权柄!这外头披着儒家的皮,内里还是法家那套,简直是把法家的根基都挖空了!"
"少说两句吧,该办正事了!"
"启禀王上,微臣有本要奏!"
秦王正准备宣布退朝,没承想丞相王绾突然出列。
"嗯?丞相有何要事,快快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