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重回校园时代 > 第90章 星辰交汇处的新机遇(第1页)

第90章 星辰交汇处的新机遇(第1页)

第九十章星辰交汇处的新机遇

林浩然的汇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星图”项目组内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不仅没有辜负封瑶的信任和徐卓远的力荐,更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为团队带来了久违的突破性视角。联合会议上,他起初声音里那丝微不可察的紧绷,反而让随后展开的、逻辑缜密的论述显得更具反差性的力量。当他调出精心准备的动态模型,展示a参数那看似随机波动下隐藏的优美周期律时,视频另一端,苏晓团队成员的眼中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问答环节,苏晓团队的一位资深工程师抛出了一个相当刁钻的技术细节问题,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一下。封瑶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收紧,却见林浩然只是稍作思索,便引用了两篇相对冷门但极具针对性的文献数据,结合项目实际采集的异常序列,进行了清晰的推演和解释。他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对方的疑惑,甚至隐约指出了原有硬件设计中的一个潜在兼容性问题。

会议结束时,苏晓的直接肯定,如同最终确认的勋章,让林浩然一直强撑的镇定彻底化为了激动的赧然。会议结束后,他几乎是第一时间找到了正在整理资料的封瑶和徐卓远。

“封学姐,徐学长,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林浩然的声音还带着汇报后的微哑,但眼神亮得惊人,“如果不是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接触核心数据,我……”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封瑶打断了他过于郑重的道谢,语气温和却坚定,“是你自己用扎实的工作和敏锐的观察力赢得了认可。记住这种感觉,保持住对未知的好奇和挑战的勇气。”她看着这个年轻人眼中被点燃的、纯粹的研究之火,心底涌起一股熟悉的暖流,那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是驱动她走过两世科研路的初心。这种火种的传递,比任何项目进展都更让她感到欣慰。

徐卓远也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难得的调侃:“干得漂亮。下次苏工那边再提刁钻问题,就交给你全权应对了。”轻松的话语瞬间冲散了残留的紧张气氛,林浩然不好意思地挠头笑了。

项目因林浩然的现而顺利迈过关键节点,进入了对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和深化的平稳期。连续数月的高强度工作节奏终于得以放缓,封瑶和徐卓远也总算能暂时从堆积如山的代码和图纸中抽身,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秋日时光。

校园里的梧桐叶已染上灿烂金黄,一个周五的傍晚,徐卓远约封瑶去了学校附近那家新开业便颇受好评的“拾光”书店咖啡馆。推开沉重的木门,风铃轻响,咖啡的醇香与旧书的纸墨气息扑面而来,暖黄色的灯光从复古灯罩中流淌出来,将一排排高及天花板的书架染上温馨的色彩。这里隔绝了外面的车马喧嚣,自成一方静谧天地。

两人选了靠窗的角落坐下,窗外是熙攘的街道和步履匆匆的行人,窗内是缓慢流淌的静谧时光,对比鲜明,更显此处的安宁。各自点了一杯手冲咖啡和花果茶后,气氛松弛而惬意。

徐卓远将一个包装精致的深棕色小纸袋推到封瑶面前,纸袋上印着书店的logo,是一枚抽象化的星辰书签。

“嗯?”封瑶有些意外地抬眼看他。

“路过橱窗时看到的,觉得……很适合你。”徐卓远的声音在舒缓的爵士乐背景下,显得格外低沉温柔。

封瑶带着一丝好奇打开纸袋,里面是一个深蓝色的丝绒盒子。她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打开盒盖,黑色丝绒衬垫上,一枚造型别致的胸针静静躺在那里。它不是常规的几何形状,而是由银质线条巧妙勾勒出类似星辰运行轨道的抽象图案,交织环绕的中心,镶嵌着一小块异形切割的深蓝色托帕石,宝石内部仿佛蕴藏着幽微的星光,随着角度变换,流淌着柔和而深邃的蓝晕。

“这是……”封莹小心翼翼地拿起胸针,冰凉的金属触感之后,是掌心逐渐氤氲开的暖意。这枚胸针的设计,完美踩在了她的审美点上——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像极了他们正在探索的宇宙,也像极了他们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

“没什么特别理由,”徐卓远注视着她,目光深邃,“只是那天看你做学术分享,站在投影的光幕前,冷静清晰地阐述算法结构的样子,就觉得,它应该属于你。”他顿了顿,补充道,“像一颗找到了自己轨道,开始稳定散光热的星辰。”

他的话,平淡却精准地击中了封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前世今生,她收到过价值不菲的礼物,却从未有一件如此刻般,仿佛是她内心世界的外化,是她蜕变的无声见证。她从依赖他人光芒的尘埃,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挣脱引力,成为了能够照亮一小片夜空的星辰。

“谢谢,”封瑶抬起头,眼中因动容而泛起浅浅水光,唇角却扬起明亮粲然的弧度,“我很喜欢,真的,非常喜欢。”她没有过多犹豫,当即将领口那枚略显普通的学院风胸针取下,将这枚“星辰轨道”别在了浅色毛衣的相同位置。深蓝色的宝石在她衣领间熠熠生辉,果然如徐卓远所想,与她沉静通透的气质相得益彰,平添了几分睿智与独特的光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好看。”徐卓远凝视着她,简单的三个字,却承载着沉甸甸的欣赏与情感。

就在这时,封瑶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父亲封卫国来的消息。她本以为又是寻常的问候,点开一看,却愣住了。消息内容是一张图片,图片上是她再熟悉不过的、父亲那种略带潦草却笔划有力的手绘风格——一张结构清晰的示意图。图上详细标注了某种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其内部应力变化对高精度传感器基底可能产生的微观形变影响分析,旁边甚至还有简略的公式推导。

图片下面,跟着封卫国一如既往言简意赅的文字:“偶然翻资料想到的,你看看对你们那个‘星图’的项目有没有参考价值。不一定对。”

封瑶握着手机,指尖微微收紧,久久没有言语。这不再是上次那种她提出请求后,父亲被动地去查阅文献。这是父亲主动的、自的思考,是用他浸淫半生的工程语言,笨拙却又无比真诚地,尝试参与她的世界,理解她的事业。那个曾经习惯于用沉默和批评来表达关心的父亲,正在以他自己的方式,艰难而又坚定地,搭建一座通往她崭新人生的桥梁。

“怎么了?”徐卓远察觉到她情绪的细微变化,关切地倾身过来。

封瑶将手机屏幕转向他,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眼眶却不受控制地热:“我爸……他画了张图给我,关于传感器基底应力的。”

徐卓远接过手机,仔细审视那张示意图,眼中很快露出惊讶和由衷的赞赏:“伯父这个角度……非常独到!我们之前主要集中在电子信号和算法补偿上,对基底材料本身在极端环境下的微观形变考虑确实不足。这个提醒非常关键,可能会避免后续很多潜在麻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