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犬不凡一千零一梦猫四月 > 第148章 飞蛾(第1页)

第148章 飞蛾(第1页)

民国十二年的北平,秋深得像了霉。

铅灰色的天沉沉压着鳞次栉比的屋瓦,长巷里永远浮着一股子潮湿的、混合了煤渣、劣质烟卷和隔夜馊水的味道。

世道乱得像一锅熬糊了的杂粮粥,街上兵不像兵,匪不像匪,人心也跟着惶惶,倒是我们这些在故纸堆和旧物件里刨食的,莫名得了些畸形的生机。

我就在琉璃厂一家不起眼的“荟和古斋”里当学徒。

店面窄小,光线永远不足,满架的瓷器、青铜、字画,都蒙着一层擦不净的灰尘,只有在偶尔漏进的天光里,才显出一瞬昔日的光彩。

空气里是陈年木头、墨锭和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静得只能听见我自己小心翼翼的呼吸,还有掌柜赵先生手指间那对核桃不紧不慢的“咔哒”声。

那天下午,雨要下不下,闷得人胸口黏。

一个裹在破旧棉袍里的干瘦男人闪了进来,他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包,眼神飘忽,像只受惊的耗子。

赵先生抬了抬眼皮没作声,继续盘他的核桃,我赶忙迎上去。

男人不肯坐,也不肯喝茶,只把布包在柜台上层层揭开。

最后露出来的,是一面铜镜。

巴掌大小,边缘有些磕碰的痕迹,绿锈斑驳,像是从哪个不见天日的坟茔里刚刨出来。

镜钮作蟠螭形,纹路已经磨得有些平了,但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拙。

最奇的是镜背的纹饰,并非寻常的菱花或瑞兽,而是一些繁复扭曲、似虫非虫、似符非符的刻痕,看久了,眼睛竟有些花。

“祖上传下来的……急用钱,您给瞧瞧。”男人声音沙哑,手指在镜缘上无意识地摩挲,带着颤。

赵先生这才慢悠悠踱过来,拿起镜子,对着昏暗的光线看了半晌,又用指甲轻轻弹了弹镜面,声音沉闷。

他皱了皱眉,没说什么,只伸出五个指头。

男人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更多的是急于脱手的仓皇,连连点头。

交了钱,男人像影子一样溜走了,柜台上的银元还带着他手心的冷汗。

赵先生把镜子递给我,吩咐:“收好,搁在里间那个紫檀木匣子里。”

我应了声,双手接过。

不知是不是错觉,在转身的刹那,我似乎瞥见那晦暗的镜面上,极快地掠过一抹扑棱棱的、灰白的影子……

镜子在匣子里躺了不到三天,就被一位姓钱的盐商看中了。

钱老板肥头大耳,穿着团花缎面的马褂,手指上套着个碧莹莹的翡翠扳指,说话时唾沫星子横飞。

他最爱收集这些带点邪乎气的古物,据说是为了镇宅,实则大概是相信这些东西能助长他的财运。

赵先生捻着胡须,把铜镜的来历说得云山雾罩,什么前朝贵妃遗物,深埋地底百年,灵气逼人。

钱老板听得两眼放光,价都没怎么还,爽快地付了钱,喜滋滋地把镜子包走了。

我送他出门,看着他臃肿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却莫名地有些沉。

那镜子给我的感觉,总归是不太好。

又过了几日,是个灰蒙蒙的早晨。

我正拿着鸡毛掸子拂拭博古架上的浮尘,街上忽然传来凄厉的警笛声,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店门外。

几个黑衣警察闯了进来,为的是个面色焦黄、眼神锐利的中年人,是警察厅的孙探长。

“你们这儿,前几天是不是卖出去一面铜镜?给钱永富钱老板的?”孙探长开门见山,声音像是生了锈的铁器摩擦。

赵先生脸色一变,连忙赔笑:“是,是有这么回事。孙探长,钱老板他……”

“死了。”孙探长吐出两个字,目光在我们脸上扫来扫去,像刀子刮过,“死得蹊跷。”

随后我们便被带到了钱府,那宅子依旧气派,但弥漫着一股恐慌的气氛。

下人们面无人色,窃窃私语,而钱老板的卧房里,景象更是骇人。

他仰面躺在雕花大床上,眼睛、鼻孔、嘴巴、耳朵里,都塞满了一种灰白色的、米粒大小的东西,密密麻麻,看得人头皮麻。

那些东西微微蠕动,细看之下,竟是一颗颗尚未孵化的蛾卵!

他的脸因极度惊恐而扭曲,双手死死掐着自己的脖子,指甲深陷进皮肉里。

空气中,除了死亡的腥臭,还浮动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而诡异的香气。

我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强忍着才没吐出来。

赵先生在一旁,脸色煞白,冷汗涔涔。

孙探长指挥手下检查现场,自己则拿起桌上那个原本装着铜镜的空锦盒,放在鼻下嗅了嗅。

“现场门窗紧闭,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他慢条斯理地说,“初步判断,是意外。可能是某种罕见的飞蛾被器物上的气味吸引,钻进了七窍……啧,真是闻所未闻。”

他的结论下得轻描淡写,但我看见他捏着锦盒的手指,关节有些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