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君夺臣妻宠文 > 第16章 上书房(第1页)

第16章 上书房(第1页)

紫禁城的清晨来得格外早,尤其是在皇子读书的上书房区域。

寅时末(约凌晨五点),天色还是一片墨蓝,仅东方天际透出一丝极淡的鱼肚白,凛冽的寒气渗入肌骨。

岳兴阿几乎是被嬷嬷从温暖的被窝里轻轻唤醒的。他揉着惺忪的睡眼,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

待看到窗外依旧漆黑的天色和屋内陌生的陈设,才猛地想起自己已在宫中,今日便要开始伴读的生涯。

一股紧张感瞬间驱散了睡意。他不敢耽搁,立刻起身,在太监的伺候下迅洗漱,换上早已备好的、与四阿哥规制相配但略有区别的伴读常服一件靛蓝色的宁绸袍子,外罩藏青色无袖坎肩,小小的身子被打理得一丝不苟。

卯时正,他准时出现在上书房门外。四阿哥胤禛也几乎同时到达。

胤禛穿着石青色皇子常服,小脸绷着,似乎也带着晨起的困倦,但眼神已然清醒,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负责教导皇子启蒙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张英早已候在书房内。

见到两位小主子,张英一丝不苟地行了礼,并无过多寒暄,神色严肃。

书房内陈设简朴庄重,并无过多装饰。正墙上悬挂着康熙御笔亲书的“养正”二字匾额,下方是孔圣人画像。

几张紫檀木书案并排而列,案上笔墨纸砚早已备齐,摆放得规规矩矩。

胤禛率先在自己的书案后坐下,岳兴阿则依礼坐在他下稍侧后的位置。

这是伴读的标准位置,既便于聆听师傅讲授,又不逾越身份。

张英清了清嗓子,并不因学生年幼而有丝毫松懈,开门见山道:“今日起,臣为四阿哥与伴读讲授《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读书人特有的腔调,在寂静的清晨书房内回荡。

岳兴阿立刻收敛心神,努力跟上张英的讲解。这些内容,母亲早已为他启蒙过,但张英讲解得更为深入精辟,引经据典,他听得十分入神,偶尔遇到特别精妙处,眼中会流露出恍然大悟的亮光。

胤禛听得同样认真,腰杆挺得笔直,目光始终跟随者师傅,时不时还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虽稚嫩,却往往能切中要害,显露出过人的聪慧和深思。

一个时辰的经义讲授结束后,稍事休息,用了些简单的早点,便是习字课。

铺开宣纸,磨墨润笔。张英对书法的要求极为严苛,从执笔姿势、运腕力度到笔画结构,一一纠正,毫不容情。

岳兴阿在家时,母亲对他的字迹要求就极严,基础打得颇为扎实。

此刻他屏息凝神,一笔一划地临摹着字帖,虽笔力尚显稚嫩,但结构端正,笔画清晰,已隐隐有了几分骨架。

张英踱步到他身后,看了一会儿,微微颔,难得地赞了一句:“笔意尚可,结构平稳。需持之以恒,不可懈怠。”

岳兴阿心中一喜,忙恭声应道:“是,谢师傅教诲。”

一旁的胤禛瞥了一眼岳兴阿的字,又看看自己的,小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笔下更加用力了几分。他天性要强,自是不愿被伴读比下去。

习字课后,已是辰时末(上午九点)。两人又被领至箭亭,开始练习骑射基础。

教授骑射的是健锐营挑选出来的侍卫教习,姓巴图,是个身材魁梧的蒙古汉子,说话声如洪钟。初时只是练习站姿、握弓、开弓的基本动作,枯燥且极其耗费体力。

秋日的阳光虽不烈,但一遍遍重复着拉弓的动作,岳兴阿很快便觉得胳膊酸痛不已,小脸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地坚持着,努力模仿着巴图教练的每一个动作要领。

胤禛显然体力更好些,但同样练得十分认真,小脸憋得通红。

巴图教练看着两个一丝不苟的小人儿,粗犷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偶尔会洪亮地吼一句:“好!腰背挺直!力从地起!”

一上午的课程安排得紧凑非常,几乎没有任何嬉闹玩耍的时间。直到午时初,上午的课业才宣告结束。

岳兴阿只觉得又累又饿,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但精神却有一种奇异的亢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