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清川出自哪里 > 第 39 章(第1页)

第 39 章(第1页)

第39章

腊月二十三,祭竈。

清川县衙冷锅冷竈,连点糖瓜的甜气儿都闻不着。孟寰海对着桌上摊开的账册,眉头锁成了死疙瘩。

年关难过。府库空的能跑马,拖欠的胥吏俸禄丶来年春耕的种子钱丶各处必要的修缮款……林林总总,像一座座小山压在他心头。王主簿站在下首,大气不敢出,只等着挨训。

“就没一点能挪腾的地方?”孟寰海声音沙哑,带着一股火气。

王主簿苦着脸:“大人,能想的法子都想了,去年的亏空还没补上,今年各项税收又……又因前番风波,收得不太顺遂。这年关,怕是难熬了。”

孟寰海烦躁地合上账册。他知道王主簿没说谎。周通判倒台,牵连甚广,清川县的钱粮往来也被上头卡得更紧,生怕再出纰漏。他这个“青天”的名声,并没换来实实在在的银子。

“俸禄先发一半,剩下的,打欠条。”他揉了揉眉心,做出决定,心里却像吃了黄连。让下面人跟着他过这种年,他这官当得实在窝囊。

“是。”王主簿应着,迟疑了一下,又道:“大人,崔家……崔家派人把今年该缴的田赋和部分商税,足额送来了,说是……支持大人政务。”

孟寰海猛地擡起头,眼神锐利:“足额?他们往年不是总要拖到开春,找各种理由减免一些吗?”

“今年……确实是足额,一文不少。”王主簿也觉得稀奇。

孟寰海不说话了。崔行川这是什麽意思?示好?还是看他笑话,看他这县太爷离了他们的“支持”,连年都过不去?

他盯着那笔刚刚入库丶数额不小的银钱,感觉像捧着一块烫手的烙铁。收,等于承了崔家的人情,以後在清丈田亩等事上更不好硬气;不收,县衙这个年恐怕真要揭不开锅,底下人怨声载道,政务瘫痪。

“入库。”良久,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形势比人强,这口气,他不得不咽下。

王主簿松了口气,赶紧去办。

孟寰海独自坐在冰冷的二堂里,只觉得浑身无力。他空有满腔抱负,却处处受制于钱粮。这“清一”的道路,比他想象的要艰难百倍。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已一味强硬,是否真的对清川县有利?

腊月二十八,崔家别院送来了一份年礼。不算厚重,但很齐全:几刀上好的宣纸,两支狼毫笔,一块徽墨,还有一包精致的茶饼。

附着的帖子上,只有四个字:“岁寒,珍重。”

没有提公事,没有提利益,就像寻常朋友间的年节问候。

孟寰海看着那份年礼,尤其是那刀他平日舍不得买的宣纸,心里五味杂陈。崔行川似乎总能在他最窘迫丶最挣扎的时候,用这种不轻不重的方式,提醒他自已的存在。像一根恰到好处的拐杖,在你快要跌倒时递过来,让你无法拒绝,又心生警惕。

他没有回礼。清川县衙,实在没什麽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大年三十,县城里鞭炮声零星响起,多是些家境尚可的人家。县衙更是冷清,孟寰海让赵铁柱把剩下的一点肉食分给值夜的人,自已就着一碟咸菜,喝了半碗稀粥,算是过了年。

窗外寒风呼啸,屋里炭火将尽,冷意重新蔓延开来。他裹紧了那件旧棉袍——终究还是从库房里取了出来,对着摇曳的油灯,拿出那副石子棋盘,自已跟自已下。

棋局纷乱,如同他此刻的心境。与崔行川的每一次交手,每一次看似被迫的接受,都像在这棋盘上落下的子,看似无关紧要,却一步步改变着局势,也改变着他自已。

他不知道这种改变是好是坏。

而崔家别院,自然是另一番景象。灯火通明,暖意融融,族人来往拜年,络绎不绝。崔敬祜应付完诸般俗礼,独自回到书房。他看着桌上那份空白的丶准备用来写新年寄语的洒金笺,提笔良久,最终却只在那笺纸角落,极轻地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丶小小的圈,像一枚棋子,又像一颗孤零零的石头。

他放下笔,走到窗边,望着县衙方向那片相较于别处显得格外暗淡的灯火,想象着那人此刻定然是缩在冰冷的二堂里,或许在对弈,或许在发呆。

“岁寒,珍重……”他低声念着自已送出的那四个字,心里并无多少佳节喜庆,反而泛起一丝淡淡的丶说不清的牵挂。

这年关的总账,他帮那人结清了一部分。可两人之间那笔糊涂账,怕是越来越难算清了。

旧岁在寒冷与复杂的心绪中悄然逝去,新年在迷茫与微弱的希望中缓缓而来。清川县的未来,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只是这迷雾里,似乎多了些剪不断丶理还乱的丝线,将两个本该对立的人,越缠越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