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越废物世子 > 第82章 名场面琵琶行惊江南(第1页)

第82章 名场面琵琶行惊江南(第1页)

那抹笑意尚未从嘴角敛去,陈天纵便听得临河长街另一端传来一阵喧嚣,夹杂着喝彩与惊叹之声。他神识微动,已感知到那气息汇聚之处,正是方才隐约传来丝竹声的地方,一座临水而建、颇为雅致的阁楼,匾额上书“听雨轩”三字,正是本地文人雅士常聚之所。

此刻,听雨轩内似乎正在举行一场小型的诗会。方才茶馆中那位漕帮少帮主赫然在列,只是坐在末位,神色间带着几分格格不入的焦躁与讨好。主位上是一位须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乃是江南文坛颇有名望的宿儒,姓柳。周围环坐着十余位文人,或摇扇品茗,或捻须沉吟。

而引喧嚣的,并非他们的诗词,却是方才在茶馆弹奏琵琶的那名少女。她此刻正站在厅中,抱着琵琶,螓低垂,肩头微微耸动,似在啜泣。她面前的地上,散落着几页墨迹未干的诗稿,看那内容,尽是些轻浮的调笑之语,显然是席间某位“才子”的“杰作”。

“不过一介伶人,能得我等赠诗,已是抬举,怎还作此姿态?”一个油头粉面的年轻文人嗤笑道,语气轻佻。

漕帮少帮主为了融入这文雅圈子,也连忙帮腔:“就是,柳老在此,还不快谢过诸位公子赠诗之恩?”

那琵琶女只是将头垂得更低,泪水滴落在怀中的琵琶上,出细微的声响。她那无声的悲戚,与周遭文人故作的风雅、漕帮少少的粗蛮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陈天纵站在听雨轩外的柳荫下,隔着敞开的轩窗,将内里情形看得分明。他心中那因创作《江南曲》而起的淡淡愁绪,此刻化作了更为具体的愠怒与怜悯。这些所谓的文人,以笔墨为戏,践踏他人尊严,其行径,与仗势欺人的武夫何异?甚至更为可鄙。

他目光扫过那散落的轻薄诗稿,又看向那无助的琵琶女,脑海中《琵琶行》的句子再次翻涌,与眼前景象完美重合。一股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混合着对虚伪的厌弃与对弱者的同情,在他胸中激荡。

这不是为了扬名,而是不吐不快!

他不再犹豫,排开几个看热闹的路人,迈步便走进了听雨轩。

他的突然闯入,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见他一身普通青衫,面容陌生,气质虽不俗,但绝非江南文坛熟脸,众人皆露诧异之色。那漕帮少帮主更是眉头一皱,认出他是茶馆那个独坐的“穷酸书生”,脸上顿生不耐。

“你是何人?此地正在举行诗会,岂容你擅闯?”油头粉面的文人立刻出声呵斥。

陈天纵看也不看他,目光直接投向主位的柳老,拱手一礼,声音清朗,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晚生陈纵,游学至此,偶闻轩内雅集,心向往之。适才见这位姑娘受屈,心中不平,偶得一篇长句,不吐不快,冒昧打扰,还请柳老与诸位恕罪。”

他报了个化名,态度不卑不亢。

柳老抚须打量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阅人无数,眼前这年轻人虽衣着朴素,但眼神清澈坚定,气度沉凝,绝非寻常书生。他微微颔:“既是同道,有何佳作,但讲无妨。”

“哼,不知天高地厚!”那油头粉面文人冷笑道。

陈天纵不理旁人,转身面向那犹自垂泪的琵琶女,目光温和,带着抚慰。他深吸一口气,并未取纸笔,而是直接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珠落玉盘,瞬间压下了所有的杂音: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开篇一句,便将时空拉入了那个永恒的秋夜江头。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白描的景致,一股苍凉萧瑟之意便弥漫开来。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场景铺设,离愁别绪初现。

当他吟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时,听雨轩内已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叙事般的诗句带入了一种特定的情境之中。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句精准地描绘出期待与羞涩,那琵琶女的形象仿佛与眼前垂泪的少女重叠。

转轴拨弦,轻拢慢捻……诗句开始细致地描绘琵琶女的技艺,当吟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时,众人仿佛真的听到了那精妙绝伦的琵琶曲在耳边响起!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