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从招聘诸葛亮开始26 > 第97章 杜甫 乱世浮萍居无定所(第2页)

第97章 杜甫 乱世浮萍居无定所(第2页)

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入殿中,明黄色龙袍下摆随着他的步伐翻飞。他眉宇间透着兴奋,手里握着一卷图纸。

“观音婢,快来看!蜀地刚献上的水力纺车图样,比我们宫里的织机还要精巧数倍!”

长孙皇後接过图纸,只见上面绘着一架结构复杂的机械,通过水轮驱动,能够同时纺出数十根纱线。她惊讶地擡头:“这。。。这纺车不用人力?”

“正是!”李世民眼中闪着光,“据献图的匠人说,这纺车架在都江堰支流上,借水力转动,日夜不停,一日能纺出的纱线足够百名织工用上十日。”

长孙皇後轻抚图纸,若有所思:“若真如此,蜀锦的産量岂不要翻上数番?只是。。。”她略显担忧,“那些靠纺纱为生的百姓。。。”

李世民笑容微敛,随即又展颜道:“观音婢多虑了。産量增加,价格下降,买的人自然更多。再说,朕已命人在巧工院专设一司,研究如何让这些新机械惠及百姓。”

他话音刚落,殿外又传来通报:“工部尚书阎立德丶将作大匠阎立本求见。”

“宣!”李世民转身坐回龙椅。

两位大臣入殿行礼後,阎立德上前一步:“陛下,今日有六件新机械入宫,其中三件已由巧工院初步验看,确有不凡之处。”

“哦?细细道来。”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

阎立本展开手中卷轴:“其一为江南东道苏州织户所献自走式提花织机。此机以木牌打孔控制经线起落,可织出复杂花纹,一名织工可同时操作两台。”

“其二为河东道汾州铁匠所造连发弩车,一次装填可连发二十矢,射程达三百步。”

“其三。。。”阎立本顿了顿,“是剑南道益州匠人献上的水力自动纺车,与陛下手中图样相似,但规模更大。”

李世民拍案而起:“好!今日午後,朕要亲临巧工院一观!”

午後,巧工院内人头攒动。这处原本闲置的偏院,如今已被改造成陈列各种机械的场所。院中央,一架两人高的木制机械正在匠人们的操作下发出“吱呀”声响。

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後和几位重臣站在廊下观看。随着水轮转动,纺车上的纱锭飞速旋转,洁白的纱线如流水般被纺出,缠绕在纱管上。

“陛下请看,”献机的蜀地老匠人指着机械解释,“这水轮带动大轴,大轴上的齿轮再带动小轴,小轴上的凸轮控制纱锭起落。水流不息,纺车不止。”

房玄龄捋须赞叹:“妙哉!此机一日之功,可抵二十名纺工。”

魏征却皱眉道:“陛下,臣有一虑。若此类机械广为推行,恐有万千纺工失去生计,流离失所。”

李世民沉吟片刻:“魏卿所虑不无道理。不过。。。”他转向老匠人,“此机造价几何?需何种水力方可运转?”

老匠人跪伏在地:“回陛下,此机需上好楠木打造,造价约五十贯。且须在水流湍急处架设,寻常小溪难以驱动。”

“五十贯。。。”李世民计算着,“相当于一名纺工十年的工钱。这样吧,先在官营织造坊试用,观察效果再议推广之事。”

衆人移步至另一处场地,这里陈列着那架自走式提花织机。与宫中现有的织机不同,这架织机上方悬挂着数十块打孔的木牌,随着织工踩动踏板,木牌依次落下,控制经线起落,织出繁复的花纹。

长孙皇後走近细看,只见锦缎上正逐渐显现出牡丹花的图案,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她不禁伸手抚摸:“这花纹比宫中绣娘手绣的还要精细。”

献机的江南织户是个三十出头的精瘦男子,他恭敬地解释:“娘娘明鉴。这织机的奥妙全在这些打孔木牌上。不同图案对应不同的打孔方式,小人家中已积攒了上百种花样的木牌。”

杜如晦眼中精光一闪:“若将此技术与水力纺车结合,岂不可以极低成本産出精美锦缎?我大唐丝绸必能独占西域市场!”

李世民点头:“正是此理。传朕旨意,赏此织户绢百匹,钱五十贯,令其留在巧工院教授此技。”

最後一处展示的是改良的连发弩车。与传统的弩车相比,这架弩车上有一个木制的弹匣,内装二十支箭矢。随着绞盘转动,箭矢一支接一支射出,形成密集的箭雨。

兵部尚书看得两眼放光:“陛下!此弩若装备边军,必能大挫突厥骑兵的锐气!”

李世民亲自试射了几箭,满意地点头:“好!命将作监依样打造百架,先在朔方军试用。”

夕阳西斜,参观结束。回宫路上,李世民兴致勃勃地与长孙皇後讨论着今日所见。忽然,他停下脚步:“观音婢,你说。。。这些机械会不会改变我大唐的根基?”

长孙皇後沉思片刻:“陛下,妾身以为,机械终究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若能惠民强兵,自是好事;若导致百姓失业,则需谨慎。”

李世民握了握她的手:“观音婢所言极是。明日朝会,朕要与衆卿好好议一议这事。”

李世民是个毋庸置疑的好皇帝,以民为本,出了很多惠民政策,且克制享乐。这些机子让他依稀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对百姓来说更是颠覆。

他要好好想想。

当夜,巧工院的一间厢房内,烛火摇曳。魏征与几位大臣围坐在一起。

“诸位,”魏征低声道,“陛下近来对这些奇技淫巧太过热衷,恐非社稷之福。”

一位年长的官员点头:“魏大人所言极是。农乃国之本,工乃末业。若人人趋利弃农,争相研制这些机械,田地谁来耕种?”

另一位官员补充:“更可虑者,这些机械多出于商贾之手。若任其发展,商贾势力必将坐大,动摇我朝根本。”

魏征捋须沉吟:“明日朝会,我等需联名上奏,劝谏陛下勿要过分推崇这些机巧之物。。。”

士农工商国之根本,轻易变不得。

-----------------------

作者有话说:这几个机子其实都是後面出现,描写的时候有夸张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