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镜双城 > 第 75 章(第2页)

第 75 章(第2页)

我安静地坐在长长的谈判桌旁,位于肯尼亚叔叔右手侧稍後的位置,一个既显眼又不会过分抢镜的位置。

整个过程中我几乎一言不发,只是用那双因久病而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眸,不带任何偏见地扫视过会场上的每一张面孔,聆听着每一句看似友好却暗藏机锋的对话。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脆弱的存在本身,却散发出一种不容忽视的能量场。

我那继承自母亲家族的五官,那因长期离群索居和内心煎熬而淬炼出的冷气,以及我那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近乎偏执的苛刻要求,都与肯尼亚叔叔那种略显粗犷和咄咄逼人的风格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那些见惯了世面的商界巨擘和资深董事们,投向我的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意味:有对其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有对其合法继承身份的再次确认与敬畏,更有一种对于古老世家特有的,沉淀的教养与风骨的不自觉的欣赏与赞叹。

几次这样的场合之後,我那颗敏锐的心,清晰地捕捉到了这种微妙的力量平衡,我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这种“被展示”的机会。

我依然保持着惜字如金的风格,但当我偶尔被征询意见或不得不开口时,我的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沉稳,用词精准而典雅,轻易地指出某个被忽略的关键数据,或是提出一个看似温和却直指核心的问题。

我不再下意识地蜷缩或躲避目光,而是渐渐学会了在任何场合都保持脊背挺直,用平静而坚定的目光与人对视,那目光中既有未谙世事的纯净,又仿佛洞悉了一切世故的苍凉。

我那曾被忧郁和怯懦笼罩的性格,如同被春风拂过的冰面,开始悄然融化和舒展,我不再仅仅是棋盘上任人摆布的无助棋子,而是开始以一种安静却无比清晰的方式,向整个世界宣告着布莱克家族真正继承人的回归与觉醒。

我这种从内而外的转变,并未逃过那些游走于上流社会边缘,嗅觉极其敏锐的特定群体的注意。

其中最为之吸引甚至感到一种莫名震撼的,便是盘踞在伦敦乃至欧洲大陆权力生态链顶端,拥有庞大隐形影响力的宗教界人士。

外界关于我的种种传说:显赫家世与双亲暴毙的悲剧性反差,监护人的残酷虐待与险死还生的枪击事件,精致如中世纪圣像画中走出的容貌,冰雪般洁净剔透又带着忧伤的气质,以及那份在沉默中蕴含的承受苦难的悲悯与疏离,早已通过隐秘的沙龙丶高端的慈善拍卖会和错综复杂的交际网络,在宗教高层圈内悄然流传,并被不断渲染。

尤其是一位与梵蒂冈教廷关系极为密切,以研究神秘主义神学和撰写灵修着作而享誉欧洲的枢机主教,劳伦斯·德·蒙特里马尔阁下。

在一次由布莱克家族赞助的巴赫管风琴音乐会上见到我之後,竟在当晚的私人日记中写道:“今晚见到了布莱克家的那位年轻继承人,艾略特。他坐在光影交错的廊柱下,安静如半透明的云朵,但他的存在感笼罩了整个空间。他的美貌令人窒息,但那并非世俗的美,而是一种饱受摧残後依然保持纯净的美。他的眼神让我想起那些传说中因怜悯人类而自愿堕入凡尘,承受苦难的天使,混合着无限的忧伤与神性的澄澈。或许,他正是上帝赐予的一个活着的象征,一个‘堕落人间的天使’。”

“堕落天使”这个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称谓,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高级神职人员丶神秘学爱好者和顶级的艺术收藏家圈层中秘密传播开来,为我笼罩上了一层浮想联翩的灵性光环。

很快,各种来自宗教界的邀请函送到了布莱克庄园的前厅。

坎特伯雷大主教亲自签署请柬,邀请我出席复活节晨祷并担任荣誉的圣羔羊旗帜护旗手;位于阿□□翁的一所拥有千年历史的本笃会修道院,希望我能资助其珍贵的早期基督教文献数字化修复项目;一个在全球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天主教慈善组织“圣恩之家”,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其荣誉理事会;甚至一些专注于研究诺斯替主义和各种异象的神秘修会,也通过曲折的渠道,表达了希望与我进行“灵魂层面深度对话”的谨慎愿望。

肯尼亚叔叔起初对这些雪花般飞来的宗教邀请感到极大的困惑与不耐烦,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和唯物论者,对形而上的神学争论和宗教仪式缺乏最基本的兴趣,更无法理解那些道貌岸然的神职人员为何会对我这个“病秧子”産生如此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身边那位精于算计的首席顾问,却从中看到了巨大的战略价值。

他向肯尼亚进言道:“阁下,与声誉卓着的教会机构建立紧密联盟,是洗刷我们近期负面舆论,提升家族道德形象的最有效途径,其效果远超任何商业公关;其次,教会所拥有的跨国界,跨阶层的信衆网络及其在各国政要中的深远影响力,是一股无法用金钱衡量,却可能在某些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软实力;再者,将艾略特少爷引向宗教慈善领域,可以巧妙地将他的公衆形象‘圣化’和‘边缘化’,减少其对核心商业事务的潜在干预和威胁,可谓上策。”

在经过一番精密的利弊权衡之後,肯尼亚叔叔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开始以一种甚至略带鼓励的姿态推动我参与这些宗教活动。

他为我配备了一个小型随行团队,包括一位精通教会法典与礼仪的私人神学顾问,一位负责行程安排与安全的贴身男仆,表面上是提供支持,实则构筑了一道无形的监视围墙。

我对于这股突如其来的宗教热情,内心抱持着一种极其复杂和审慎的态度。

我自幼接受的是最严格的理性教育与古典人文主义的熏陶,对组织化宗教的教条和仪式本身并无盲目的信仰。

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能让我暂时挣脱肯尼亚叔叔的紧密控制,获得宝贵行动空间,建立独立人脉网络,甚至借由教会保存的档案探寻父母死亡背後黑暗真相的绝佳机会。

而且不得不承认,大教堂庄严肃穆的氛围,修道院与世隔绝的宁静,以及那些真正有信仰的神职人员身上时常流露出的超越世俗功利主义的平和气质,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与我那颗渴望寻求内心宁静与精神庇护的灵魂,産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

因此我开始有选择地接受一些邀请。

我出席圣保罗大教堂为贫困儿童举办的圣诞慈善音乐会,当我身着简单的白色礼服,在唱诗班空灵的歌声中静静点燃蜡烛时,烛光映照在我苍白而专注的侧脸上,宛如一幅拉斐尔前派的油画,令在场无数人为之动容;我访问位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爱奥那岛修道院,与年迈的院长修士在海风中长时间散步,讨论凯尔特基督教中的自然神秘主义,其见解之深刻让老修士都惊叹不已;我积极参与教会组织的探访孤儿院和临终关怀医院的活动,当我用那双清澈而悲伤的眼睛默默注视着那些被遗弃的生命时,无声的同情比任何言语都更具震撼力。

在这些场合,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优雅丶冷静与适度的距离感,言语精炼,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次眼神的交汇,都似乎被赋予了灵性的意味,愈发巩固了我“堕落天使”的神秘形象。

然而无人能够窥探,在我那看似沉浸于宗教灵性氛围的静谧外表之下,我的大脑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超级计算机,正冷静地记录和分析着一切。

我在与主教的会谈中,细心揣摩着罗马教廷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派系;在参观修道院图书馆的珍贵手稿时,留意着任何可能与布莱克家族早期历史或那场可疑车祸相关的蛛丝马迹;在慈善活动中,仔细观察并评估着哪些神职人员或虔诚的贵族信徒,可能成为未来潜在的盟友或需要警惕的对象。

我的羽翼或许尚未完全丰满,但我的目光,已然开始冷静地扫描这片“天国”与“尘世”的模糊交界地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