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镜双城 > 第 88 章(第1页)

第 88 章(第1页)

第88章

萨黎女士对我那套漏洞百出的出身背景故事,那个关于我作为她已故表姐在海外与前夫所生,因处于叛逆青春期而被送回国内托她抚养教育的说辞,表现出相当的包容。

在她眼中,或许我这“迷途羔羊”的具体来历本身,就是她与“导师”背後那股隐秘势力所达成的那场心照不宣交易中,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节。

她更倾向于相信,或者说她选择相信的版本是:我是一个身世飘零丶缺乏管教丶内心却蕴藏着某种可塑性的空白画布,亟待一位像她这样既有权势又有“爱心”的“监护人”来施以援手,进行彻底的拯救与精心的重塑。

她对我怀有一种基于巨大社会地位悬殊和人生阅历优势的自信,一种资深收藏家面对一件虽有瑕疵但潜力无限的璞玉时的那种从容不迫的掌控感。

她深信凭借她所掌控的资源,她所制定的规则以及她所能给予的“爱”,足以将我身上那些来自街头的不羁习气和叛逆棱角,一一打磨平整,最终将我雕琢成一件符合她审美与需求的藏品。

于是,我的人生轨迹被再次强行纳入一条看似“正常”且“光明”的轨道。

我被送入了一所位于城市中産社区丶以教育理念“宽松包容”和生源背景多样化而闻名的公立学校。

再次穿上校服丶背着书包踏入校园,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近乎荒诞的悲叹与疏离感。

命运兜兜转转,竟又以这样一种方式,带我回到了这充斥着粉笔灰丶青春期荷尔蒙和标准化课本的平凡教室。

然而这一次的“回归”,其背後的动力和所处的语境已截然不同。

萨黎女士对我怀有极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具体化为一种无微不至却又令人窒息的严格管教。

她会亲自审阅我的课程大纲和成绩单,要求我每日晚餐时详细汇报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思想收获,周末更是雷打不动地为我安排了两位薪酬极高的资深家教进行一对一辅导,一位是精通欧洲古典文学与哲学的老派学者,为熏陶我的谈吐气质与文化底蕴,另一位则是擅长激发批判性思维的年轻政治学博士,负责训练我的逻辑思辨与宏观视野。

我仿佛一株从蛮荒之地被移植到皇家园林的野生植物,每一寸枝叶的修剪,每一次灌溉的时机与养分,都处于精密的计算与严格的掌控之下。

然而平心而论,这座“镀金鸟笼”内的生存条件,确实远胜于我以往所经历的任何一种环境。

这所公立学校的氛围相对轻松,学生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较少感受到那种在精英私立学校里弥漫的令人喘不过气的等级压迫感。

更重要的是,在亲身经历了那一连串诡异事件後,我对那些曾经沉迷的虚拟游戏和街头刺激,忽然産生了一种厌倦与疏远,那种依靠声光色影的强烈刺激来短暂逃离现实的方式,在窥见过真实世界权力运作的冷酷逻辑与人性深渊的幽暗景象後,显得如此苍白丶幼稚且毫无意义。

我的内心,仿佛被那些极端经历强行催熟,对驱动这个世界运转的隐藏规则,历史脉络的幽微转折以及人性在各种压力下的复杂表现,萌发出一种近乎饥渴的探索欲。

我发现自己开始真正沉浸于那些萨黎女士书房里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不仅仅是出于僞装或讨好,而是真正被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洞见所吸引。

晚餐後,当萨黎女士结束一天繁忙的政务,在书房那盏散发着柔和光晕的黄铜台灯下阅读或批阅文件时,我会抱着一本厚厚的历史或政治哲学着作,以一种混合着谦逊与真诚求知欲的姿态,向她提出一些我反复思索过的问题。

关于罗马共和国晚期元老院与军事强人之间的微妙制衡如何最终崩溃;关于中世纪威尼斯商人共和国如何利用其独特的法律与金融体系操控地中海贸易;关于近代某些国际联盟的成立背後,究竟是国家利益的冷酷计算居多,还是理想主义的火花闪现?

我提出的问题往往角度刁钻,直指权力结构中的脆弱环节或历史叙事的矛盾之处,显示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敏锐洞察力。

萨黎女士起初是略显惊讶的,随即,她那通常被职业性冷静所覆盖的眼眸中,便不可抑制地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赞赏与一种近乎发现什麽新奇事物的欣喜。

她会放下手中的镀金钢笔,身体微微前倾,以极大的耐心和清晰的结构为我梳理脉络,引经据典,剖析各个利益集团的角力与关键人物的抉择,仿佛一位倾囊相授的导师在培养一位极具潜力的门生。

她开始有针对性地送我更多书籍,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从托克维尔的《论m国的民主》到霍布斯的《利维坦》,并会在後续的讨论中,敏锐地指出我基于有限信息或街头生存经验而産生的某些片面甚至错误的推论,引导我建立更系统的认知框架。

在这些日益深入的思想交流中,我那种时常能与她的思路同步,甚至偶尔能预见其逻辑走向的敏锐思维,显然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智力上的愉悦与惊喜。

她看我的眼神,逐渐超越了最初那种对“笛克替身”的单纯情感投射与拯救欲,增添了一份对一块“可造之材”的重视与期许。

我们在书房温暖的灯光下,仿佛构成了一幅超越寻常监护关系,近乎“思想伴侣”般的和谐图景,一种基于智力共鸣的奇特共谋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然而我始终清醒地知道,这和谐融洽的表象之下,是深不可测的暗流与危险。

一个深夜,我因口渴起身去厨房喝水,路过书房时,隐约听到萨黎女士正在里面压低声音通电话,她的语气并非平日里那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口吻,而是带着一种谈判式的谨慎,甚至隐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断断续续的词语透过厚重的橡木门缝飘入我的耳中:“……这是最终报价,必须确保所有痕迹彻底清除,不能有任何後续的麻烦。这个代价我可以接受,但那个孩子,从今往後,必须与那边彻底断绝任何形式的关联……”

我的心脏骤然缩紧,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我几乎可以肯定,她正在与“导师”或其代表的势力进行一场关于我“所有权”和“处置权”的最终谈判。

她试图用一笔可观的代价或某种政治上的妥协,将我彻底从那个秘密网络中“赎买”出来,让我完全成为她的独占品,与过去一刀两断。

这个认知,既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也更深刻地揭示了萨黎那看似无私的“庇护”与“栽培”背後,所隐藏的那种不容置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我是她情感上的慰藉品,是智力上的惊喜发现,更是一件她不惜代价也要彻底拥有并掌控的“资産”。

那个彻底改变关系性质的夜晚,来临得如此突然,却又仿佛积蓄已久。

那是一个周末的夜晚,窗外下着绵绵的冷雨,萨黎女士刚参加完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筹款晚宴归来,身上还带着香槟酒气丶高级定制香水的尾调和宴会场馆特有的那种混合气味。

但与往常应酬归来後的疲惫与空洞不同,她的眼神异常明亮,瞳孔深处跳跃着一种近乎亢奋的光芒,脸颊上也带着不寻常的红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