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冤种的意思 > 第156节(第2页)

第156节(第2页)

朝中反对变法之人虽占大多数,却也不是没有人支持变法的。

很快,就有谏官弹劾欧阳修等人。

苏轼也是遭弹劾的一个。

甚至还有人将脏水泼到苏辙头上,说变法之所以迟迟未大规模推行,皆因苏辙的缘故。

苏辙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却是欧阳修那一派的,一直拦着不叫官家推行变法。

苏辙:???

他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躺着也中枪了!

可他也好,还是王安石等人也好,谁都没有将这等话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知道,嘴长在别人嘴上,怎么说是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等话官家不相信就好了。

但苏轼却是按耐不住,病中的他都强撑着起身上朝,与那些人争锋相对。

苏轼来汴京多日,也学聪明了,知道不能堂而皇之说“你说我弟弟坏话,所以我要针对你”之类的话,只揪着变法不放。

他率先攻击的就是均输法。

其弊端有三。

一是官府进行市场交易,不可能不侵占到老百姓的利益。

二是朝廷如今国库银钱本就不多,加大投入成本,风险太高。

三来是容易滋生腐败。

他更是以梁适为例,直说从前梁适饱读诗书,身居高位,都贪赃枉法,更别提寻常官员。

此话一出,欧阳修等人纷纷附和。

一时间,王安石在朝中的地位也受到影响。

每每早朝,大殿热闹的像菜市场似的,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可谓热闹非凡。

这一日,苏轼带病上朝,几个问题抛向王安石。

王安石只道:“……苏大人此言莫过于鸡蛋里挑石头,凡事皆有此等特殊情况的。”

苏轼却道:“下官觉得王大人这话说的没错,别说是少数情况,即便只有一两例,也得想好应对之策才是。”

“若是连朝臣都反对变法之策,又该要寻常老百姓信服?”

“更别说王大人不赞同如今的科举,觉得诗赋、墨义、帖径是华而不实,想要再科举上也进行改革,那下官请问您,您大力推举考试经义,那学子科举时可有标准答案?又该由谁来制定这份标准答案呢?下官再问您,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

“他们肩不能提,手不能扛,若如此下去,他们该靠什么营生?王大人这不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吗?”

“长久这样下去,天下定会大乱的!”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王安石被他哽的说不出话来。

一直到了下朝,王安石脸色都不大好看。

等着回府之后,谢景温就来了。

这人乃侍御史知杂谢景温,他不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忠实拥护者,说起来与王家也是姻亲,他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

王安石对一直对他颇为照拂,他也一直依附王安石,时常替王安石出谋划策。

谢景温道:“……欧阳修,范镇等人年纪大了,淋了几场雨后身子大不如从前,不足为惧。”

“司马光一向谨慎,断然不会为了变法一事献出性命,唯独这个苏轼,是个不要命的,我觉着……是不是先将他除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