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里,”他用激光笔指着屏幕上的严渊和奥克斯,说道,
“严在这个位置启动,奥克斯,你这时候的位置非常好,当你看到严已经成功反越位,并且成功接球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毫不犹豫地全冲向那个点!就像我们训练中演练过无数次的抢点包抄。
你在思考‘严会传吗’、‘严会选择突破吗’的那一秒半钟,机会就消失了,在顶级赛场上,这一秒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距。”
奥克斯有些自责地低下了头:“我当时……有点不确定他会怎么处理。”
“看到了吗?伙计们,问题就在这。”纳格尔斯曼转向所有进攻球员说道,
“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更快、更有效的信任和理解。
近一段的比赛里大家都看到了,严的绝大部分决策都是上佳的、非常有威胁的。
你们需要相信他的判断,不要犹豫!把你们头脑中的那个确认键去掉,变成执行键!
当信号出,第一时间到位!严也需要更清晰、更简洁地传递信号。”
接下来的训练日,霍村的训练场氛围悄然改变,纳格尔斯曼和他的助教团队开始了精心的战术重塑工程。
先是战术设计的细化与明确性。
他们不再是笼统的跑位了,而是针对特定进攻起区域,尤其是右路和肋部。
纳帅预演了严渊不同持球状态下的多种无球跑动方案,他就像一个精确的工程师,拆解每一个可能的进攻触点。
“听好!当严在右肋部背身接球,你们在中路的两人要如何交叉跑动?
我举个例子,德米尔拜,你向前插入禁区弧顶位置,鲁普向严这边斜插带走中卫!
严一旦转身或者回做,立刻注意他的下一步,是回给亚当远射,还是直接塞给你的反跑?没时间想!看到机会空间就要立刻动起来!”他在战术板上不断画线,用不同颜色的棋子演示跑动轨迹。
……
大伙们开始投入训练,训练中一旦有球员跑位迟疑或线路不清,立即鸣哨,叫停,解释,重来,一遍又一遍。
训练内容变得异常具体,纳帅的意图就是要将队员们复杂的决策过程简化为近乎本能的反应。
这需要每个队员都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在特定场景的职责和选决策。
其次,强化场上实时交流的音量。
纳格尔斯曼要求严渊用更大声、更清晰、更频繁地用简洁的指令去引导队友。
他不再允许严渊只靠眼神或偶尔的挥手来传递意图。
“严!上场以后,一定要喊出来!让队友们都听到你的想法!即使是最简单的词汇!”助理教练在场边大声鼓励严渊。
一开始,这对性格并不张扬的严渊是个挑战。
因为他习惯了用手势说话。
但为了球队,他努力克服着赛场表达上的些许障碍。
在队内分组对抗中,开始频繁听到他那清晰的德语指令:
“舒尔茨,压上!”
“格里利奇!这里!传球点!”…
这种干脆利落的口头指令,极大地减少了队友们的犹豫时间。
队友们也逐渐习惯去辨识并迅执行他的要求,严渊在前场的声音,开始成为霍芬海姆进攻推进中一个重要的协调器。
在随后的训练里,强度陡然提升,半场攻防演练的范围被大大压缩,传接时间要求在-秒内完成。
这种近似窒息的高压环境,就是逼迫球员在几乎没有思考时间的情况下,更多地依靠队友之间的空间感、预判和瞬间的默契来完成配合。
连续一脚出球、无球人的反复穿插覆盖,失误之后会被教练毫不留情地指出并立刻纠正。
体能消耗巨大,精神也必须高度集中。
疲惫不堪时,原本就容易被忽视的无球跑动更可能松懈,纳格尔斯曼就是要球员在最疲劳的状态下,也能依靠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和彼此间的信任去完成进攻连接。
另外,纳格尔斯曼也做出了一个关键的阵型微调和职责分配。
除了右路的严渊,他也将另一边路的尖刀,度快、技术扎实、突破犀利的格纳布里的作用进一步激活。
格纳布里在左翼同样获得了更多的战术自由度和开火权。
“塞尔吉,”纳格尔斯曼把他叫到一边,“你的位置不必死抱着边线。看到严在右路吸引了大量的防守注意力时,你的内切要更果断!大胆地向中路切入,那里会有空间!你有这个能力解决问题!”
他赋予了格纳布里更多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