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笨蛋美人成为宠妃后晋江 > 6070(第3页)

6070(第3页)

李妙妙陪着赵伯承用完了午膳,两个人便又一起去了偏殿,赵伯承批奏折,李妙妙剪窗花。

年底总是事情比较多,各地诸侯和地方官都会上折子汇报一年的情况,这些事情小皇帝不会处理,肯定得赵伯承来做。

李妙妙没有打扰赵伯承,就坐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剪她的窗花。李妙妙一开始觉得苹果、橘子、香蕉、话梅很简单,但事实证明,简单不了一点。李妙妙剪一个打开是圆形,剪一个打开又是圆形,好不容易剪了个香蕉不是圆的,结果打开之后像极了一根蒜蓉烤肠。

李妙妙:“……”

赵伯承一边批阅奏折一边抽空抬眸扫了一眼李妙妙,后者正一脸怀疑人生的表情望着她那一堆苹果、橘子、香蕉、话梅。

赵伯承也偏头看了眼那堆“成品”,结果不看还好,一看也沉默了。

赵伯承:“哪个是苹果?”

李妙妙拿起一张红红的圆形圈圈。

赵伯承:“橘子呢?”

李妙妙又拿起另外一张红红的圆形圈圈。

赵伯承:“……”

第62章第62章“学会了教你。”

李妙妙放弃了,“殿下,我可能真的不会剪窗花。”

赵伯承就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他言简意赅,“无妨,回头让芸双给你剪。”

李妙妙嘟嘴,“殿下会剪窗花吗?”

这个赵伯承真不会。

但……

他又拿了一本新的奏折打开,“等我抽空学学。”

李妙妙凑过去凑到赵伯承身边,“殿下要学剪窗花?”

赵伯承嗯,“学会了教你。”

李妙妙嘴善如流,“那要是殿下学不会呢?”

赵伯承:“……”

李妙妙抱住赵伯承的胳膊,“没关系,如果殿下学不会,就证明我也不是很笨。”

赵伯承:“……”

李妙妙又松开赵伯承的胳膊趴到桌案上。

赵伯承:“累了?”

李妙妙摇头,她面前是一摞奏折,李妙妙用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殿下,这些奏折是都已经批阅完的吗?”

赵伯承嗯。

李妙妙继而随手拿了一本打开看,“問陛下安,陳州太守許景之。”

李妙妙好奇把奏折拿起来又左右看了看,确定奏折上就这么一句话,有些不解地看向赵伯承,“殿下,这个奏折是不是没写完就送上来了?”

赵伯承说不是,“这是一张问安折子。”

李妙妙:“……”

这不是在给赵伯承增加没用的工作量吗?问安还得特意上道折子?

赵伯承耐着性子跟李妙妙解释,“年底了,各地都会上问安折子,有些地方有政务需要上奏,就把政务写在折子上,如果没有,就直接递一张问安折子。”

李妙妙“哦”了声,“原来是这样。”

她继而又把那本问安折子放回去,随手拿了本新的折子打开去看。

这本折子是赵伯承批复的一本制度文书,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字,李妙妙虽然都认识,但连起来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李妙妙手托腮,“殿下,什么叫做废匠籍?”

赵伯承头也没抬直接道:“就是废除木匠、铁匠、泥瓦匠等人的特殊户籍。”

李妙妙还是没听懂。

赵伯承便跟李妙妙科普,“木匠、铁匠、泥瓦匠等都是专门效力于朝廷和官府的人,比如,制作武器、战船等,平日里不能私自做东西拿出去卖,所以是特殊户籍,不需要征税。现在国库没钱,本王便将这些人的特殊户籍全部废除了。这些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做东西拿到街市上去卖,但不能私自制作银钱、武器等朝廷不允许的东西,这样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手艺赚钱,又可以向朝廷缴税,一举两得。”

匠人特殊户籍制是大宴王朝时期就存在的政策,后来齐国、梁国、周国建立政权之后,这个政策也一直被延续下来。但其实这个政策根本没什么用处,说白了就是贵族特权的一种表现。就是说这些手艺人只能服务于皇族、贵族、朝廷、以及地方政府,普通百姓们要想找这些手艺人做点什么手工工艺品之类的根本没门儿。

但赵伯承不讲究贵族特权,不摆那些谱儿。他就关心国库有没有钱,军队有没有钱,百姓们有没有钱。所以,在年底户部向赵伯承递了折子汇报国库里面的钱不多的时候,赵伯承就直接下令,先把那个最没用的匠人特殊户籍制给废了。

除此之外,赵伯承还大力扶持商业。自古以来都是重农抑商,但土地有限,一块农田,一百个人种和五百个人种是同样的产量,那既然如此,另外四百个人就应该安排出去做别的事,比如从商。但商人地位低,百姓们轻易不愿意做,这怎么办?赵伯承便从中央朝廷开始颁布政令,减免商人一半的赋税,大力鼓励和支持百姓们从商。

李妙妙似懂非懂点了点头。

这时芸双从外面端着一盘水果走进来,她恭敬向李妙妙和赵伯承行礼,“殿下王妃,这是太后娘娘赏给各宫的水果。”

赵伯承言简意赅,“放着吧。”

芸双恭敬称是,然后把水果放到桌案上,又恭敬退了出去。

李妙妙瞅了眼那些水果,有苹果、冬枣、柿子和荔枝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