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赶不动她,只好开始着手做手头上的事。
圆娘看他在认真和面,不禁惊讶道:“这里竟然有面?”
苏轼笑道:“本来是没有的,不过惠州知州是北方人,喜吃面食,特意托人从家乡运来的,我
跟他借了两碗,今天吃羊肉馄饨如何?”
圆娘点了点头道:“好呀!我最爱吃馄饨了!!尤其是师父包的!!”
“羊脊骨可以和白萝卜一起煲汤喝!”苏轼继续道,“待会儿我再煎个荔枝杨梅饮,酸酸甜甜的,保准你爱的不行!”
圆娘仔细打量了羊脊骨片刻,啧啧称奇道:“这屠夫的手法真利索啊,找个肉丝都费劲!”
苏轼道:“细心一些找总会找到的,只不过羊脊骨从我这里过一遍后,金猊奴会生气的!!它就只能啃骨头了!”
圆娘闻言笑开了花,抬眼瞥见金猊奴透过门扉空隙,虎视眈眈的盯着羊脊骨,它嘴里还叼着什么。
圆娘定睛一看,吓得三佛出世五佛升天:“师师师父,蛇……”
她跳到苏轼身后,苏轼也紧张的往后一躲,任嬷嬷拿着烧火棍起身道:“哟!狗子又打猎回来了?!”
任嬷嬷看了苏轼一眼,见苏轼微微冲她摆手,她欲言又止,终是将那死物挑了出去!
金猊奴见到圆娘,兴奋的上蹿下跳!!它嘴边的毛发上还沾有血迹,圆娘吓得头皮发麻,掉头就跑!她才不要跟金猊奴玩哩,坏狗坏狗!!
任嬷嬷回到厨房,见圆娘不在,不禁问道:“郎君,今天真的不炖羹啊?”
苏轼道:“那物阴寒,与圆娘的身体无益处,今后都不喝那物炖的汤了。”
任嬷嬷摇了摇头道:“以后郎君再嘴馋可就只能忍着了。”
“无妨,忍不住了就去罗浮山炼丹。”苏轼说道。
圆娘飞奔到二楼关门关窗,将金猊奴挡在外面,金猊奴不服气的汪汪叫了两声,爪子不停的挠门,被砚青招呼下来吃食。
圆娘的耳朵根子终于清净了,宛娘换了件轻薄衫子,不知从哪儿寻了个蒲扇扇风:“这里实在是太热了,这还没到暑天,等到了酷暑该如何难熬啊!!”
圆娘眨眨眼道:“心静自然凉?”
宛娘用蒲扇拍了拍脑门道:“不啊,我现在就心浮气躁,我要吃冰!圆娘,我要吃冰!!”
“来岭南吃冰,你可真是……”圆娘敲着桌面笑道,“只能让师父大发神通,给你炼个冰出来了。”
宛娘素知自己的伯父是炼丹界的奇才,她连忙摇了摇头道:“大可不必,我也没那么想吃冰了!”
她想着这一路的见闻,不由跟圆娘商量道:“惠州比黄州还荒凉偏僻,开食肆不像能赚钱的样子,你想好之后要干什么营生吗?”
金猊奴欢快的叫声传来,想必今天的狗食十分符合它的心意。
圆娘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苏遇,神色微微一凝道:“买卖,便是要互通有无的。刚刚在路上时总能闻到一阵阵酒香,气味各异,十分甘醇,我早有耳闻这里的人擅酿酒,不妨我们也来做这酿酒的买卖,将酒送回汴京城的云水间贩卖,应该能赚。”
二人正说着,知雪敲门请她们下去用膳,圆娘和宛娘只好吞下话头,稍后再议。
第129章
叔寄和六郎得知圆娘回来了,忙从书院告假回家,也是来的巧,正好赶上饭点,时隔一年,一大家子又热热闹闹的团聚在了一起。
只缺苏遇。
圆娘南下之前,是有收到他的来信的,她亦去信告诉他,自己出售了饕餮小筑,带着宛娘等人,携带师父的书籍南下了,让他以后寄信直接寄到岭南和给师父的家书一起寄就好,亦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回信?!
今日人多,桌子上的菜也多,除了苏轼刚刚与圆娘说的羊肉馄饨,羊脊骨炖白萝卜,香煎鲫鱼,还添了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韭黄炒蚬子和白灼藤菜,清炒笋片,十分丰盛了。
每人面前一碗压的实实的,香喷喷的白米饭!
苏轼去东邻赊了一坛米酒,除了年岁最小的八郎,每人面前都多了一个小酒盅,苏轼今天开心,多饮了两杯。
他笑着对圆娘说道:“这些菜式大多都是岭南风味,你尝尝看喜不喜欢?”说着,他将盐焗鸡最鲜嫩的鸡腿拆分下来,夹到圆娘碗里。
圆娘从善如流,低头吃鸡腿,她就知道,盐焗的东西,味道差不了!!
叔寄与六郎眼睁睁的看着她,也不吃饭。
圆娘纳罕,问道:“你们俩怎么不吃?”
“阿姊,好吃吗?”六郎眨了眨眼,殷切的问道。
圆娘纳闷,饭菜好不好吃,他尝尝不就知道了,为何要问?
苏迈笑道:“你们两个小鬼头,就知道淘气,爹爹早已和知州商议妥当,引了山泉水下山,如今咱们家做饭已经不用又咸又苦的地下水了,你们放心吃吧,爹爹的厨艺你们还信不过?”
苏迈又好气又好笑道:“这两个小家伙的口味被养刁了,之前井水咸涩,嫌家里的饭难以下咽,吵着嚷着要去书院读书,还非得选寄宿呢。”
岂料叔寄摇了摇头道:“大哥别说了,书院里的饭还不如家里呢?”
圆娘笑道:“你们竟然能坚持下来?可见是真爱读书。”
苏轼闻言说道:“可别替他们找补了,他们俩把我们从黄州带来的酱菜带去了书院,天天用米饭拌酱菜吃。”
叔寄和六郎红了红脸道:“还有红方腐乳,腊熏肠,咸鸭蛋……”
宛娘笑道:“你们倒不傻。”
圆娘又问:“书院里还有吃的吗?要不要我再做点儿?”
“那再好不过了!!”六郎双眸一亮,立马来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