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钟声还没敲完,京华大学的校园里就已经热闹起来。
新生第一堂课——所有人都盯着。
阮时苒背着布包,沿着梧桐道走进教学楼。走廊里挤满了新生,大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交换家乡口音、聊食堂饭菜、谈理想未来。
她不急,推开教室门,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
文学系的第一堂课,是由一位老教授主讲。头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声音却很洪亮。
“你们能进京华大学,都不容易。”
“从今天起,身份变了,要求也变了。”
话音一落,底下不少人挺直腰杆,生怕自己落后。
教授写下第一个提问:“文学的根本是什么?”
全场静了。有人低头翻书,有人小声议论。程薇举手,站起来:“我觉得是浪漫,是抒情。”
教授摇摇头,没说对错,只让她坐下。
冯丽娟也不甘示弱,站起来:“是歌颂生活。”
教授还是摇头,语气平淡:“坐下。”
一连几个回答,都被否掉,教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尴尬。
这时,教授看向阮时苒:“那你呢,说说看。”
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有人眼里带着挑衅,有人则是幸灾乐祸。
阮时苒站起来,声音不高:“文学的根本,是表达真实。浪漫、抒情、歌颂都可以,但必须建立在真实上。脱离真实,文字就是空的。”
教授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笑了:“很好,很好。记住这句话:真实,是一切文字的根。”
教室一片哗然。有人不服,低声嘀咕:“她不过是运气好,说对了。”
也有人惊讶:“第一堂课就被教授点名表扬,这厉害了。”
——
程薇脸色白,指尖攥紧笔。冯丽娟更是气得直翻白眼。她们本来打算当众压阮时苒一头,结果反被衬托成了笑话。
下课铃一响,几名同学围了上来。
“你真聪明啊,一句话就点中要害!”
“以后复习能不能带带我?”
阮时苒没拒绝,只笑了一下:“我们可以一起学。”
这一笑,更让人心生好感。
午饭时,食堂人声鼎沸。新生排队打饭,队伍长得快拐到门口。
阮时苒端着一碗面,找了个角落坐下。几名同学跟着过来,边吃边聊。
“你家是哪里的?”
“你平时爱看啥书?”
话题不断,有人调侃:“榜嘛,果然不一样。”
笑声里,气氛轻松下来。
可另一边,程薇和冯丽娟坐在一起,眼神死死盯着阮时苒。
“她抢尽风头,真恶心。”
“放心,总有机会踩下去。”
她们的低语,很快被饭堂的喧闹声掩盖。
晚上宿舍,几名女孩兴奋得还在说话。
有人说:“今天真丢脸啊,好多人答不上来。”
有人笑:“还好有苒子救场,不然咱们系第一堂课就砸锅了。”
短女孩伸手拍阮时苒的床:“以后可得罩着我们啊。”
阮时苒只是笑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