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1:江山无聘
随着火炮的加入,冲锋在最前线的精锐不再是披坚执锐的重骑兵,而是那些行动迅捷丶手持炮筒的女子军。她们以火力开辟道路,伤亡率大幅下降。
这本是提升战力丶保存有生力量的好事,却触动了男人们的自尊。很快,流言在男兵中悄然散播:女子来月事乃是不洁丶不祥之兆,会冲撞军阵血气,导致战事不利。
这股歪风邪气让女子军士气受挫,也让陆允初颇为恼火。此时,潜渊提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应对之策。
她向陆允初和衆将建言:“女子大军战力卓着,于国于军皆利,断无裁撤之理。然‘经血是否吉利’之说,虚无缥缈,难以辩驳。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顺势而为:让正值月事的姐妹,集中于一划定区域休息,任由经血沾染沙土地面,再让男兵在附近走走,看看究竟是否会招致祸患。”
此议一出,玄机主动请缨,带着自己麾下一队男兵试验,第二日果然大胜而归,缴获极丰。
很快,军中风向发生变化,经血从不祥之物跃升为祥瑞,甚至开始流传“此战若有姐妹正值月事,则必胜无疑”的说法。
恰在此时,阿潇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苏溪客已以圣女之名,离开京城,即将抵达扬城大营。
圣女到来的那一日,整个大营仿佛迎来了盛大的节日。旌旗招展,人头攒动,所有士兵皆翘首以盼,在万衆瞩目之下,一辆素雅的马车缓缓驶入营门。
车帘掀开,一位身着白色长裙丶面罩轻纱的女子缓步而来。她身姿飘逸,气质空灵,恍如谪仙。
更令人惊叹的是,她莲步轻移,所过之处,竟有鲜花凭空绽放,引来无数惊呼。唯有女子联盟的成员知晓,这不过是精心设计的神迹:提前勘测好路线,在地下挖设浅沟,让女兵们手持含苞待放的时令花束藏于其中,待苏溪客走过,便迅速将花束举起,营造步步生莲的幻象。
在震天的欢呼声中,苏溪客张开双臂,天空中竟有飞鸟盘旋而下,落在她的肩头丶臂弯,这实则是阿芝以特殊香料和驯鸟术实现的效果。她擡起眼眸,清越的声音传遍全场:“西北方,气运已开,可作突破,天佑大楚!”
她的眼中流动着奇异的光彩,映照出苍蓝色的天穹。说完预言,她转身,面向皇帝楚承安的方向,盈盈拜倒:“天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承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亲自上前虚扶起身。
随後,苏溪客在人群中缓缓行走,最终,停留在了玄机身上。她指向东南方向,声音空灵而笃定:“箭指东南。”
清云心领神会,立刻张弓搭箭,毫不犹豫地对准东南方。人群惊呼着闪开一条通道,箭矢离弦,一人应声倒地。经过搜查,果然是一名泽国探子。
这一次,再无任何质疑,全场将士,包括许多原本将信将疑的男兵,皆心悦诚服,纷纷跪倒在地。
楚承安对这位影响力巨大的圣女忌惮极深,表面上尊崇无比,实则严格限制了她的自由,只允许她在划定好的区域内静思兵法,一旦外出,身边必有重重眼线。玄机被指派随身陪护圣女,除玄机外,还有九名精挑细选的侍女,以及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护卫:苏朗。
苏朗对此安排欣喜若狂,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靠近心中仰慕的圣女大人。他开始日日精心打扮,珠翠满头,脂粉敷面,试图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圣女面前。可他本就肤色黝黑,体格壮硕,这般打扮反而显得不伦不类,连陆允初见了都忍不住扶额,委婉提醒他注意分寸。苏朗自己也察觉不妥,对着铜镜越看越伤心,竟委屈地哭了起来。
在一次为圣女接风的宴会上,酒至半酣的楚承安,或许是为了试探,或许只是一时兴起,竟笑着对苏朗说:“苏将军勇武忠诚,与圣女甚是相配,不若朕为你二人赐婚,做圣女的赘婿如何?”
此言一出,苏朗愣在当场,苏溪客脸色骤变。她猛地站起身,决绝道:“臣女此心,只忠于陛下,愿常伴青灯,为陛下丶为大楚祈福,此生不嫁!”话音未落,她竟一头向旁边的梁柱撞去。
事出突然,衆人都惊呆了。离得最近的苏朗下意识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身躯挡在了柱子前,苏溪客收势不及,撞在他胸口。苏朗被撞得缓不过神,却紧紧抱着苏溪客不肯松手,生怕她再寻短见。
“放开她!”陆允初厉声喝道,快步上前,毫不客气地一脚将苏朗踹开。她俯身,小心翼翼地从苏朗怀中扶起苏溪客,声音恢复了平静:“带圣女下去好生休息,压惊安神。”
宴会不欢而散。经此一事,楚承安对苏溪客的“忠贞”似乎满意了些,但监视也更为严密。而苏朗,则愈发消沉。
陆允初怕他骚扰,影响苏溪客的谋划,找到日渐消沉的苏朗,严肃地告诫他:“圣女修行,需纯阴之体护持,男子属阳,必须远离,莫要扰了圣女清修。”
苏朗眼神黯淡,喃喃道:“我…我不会骚扰她的…”
可他依旧日日对镜贴花黄,珠钗环佩叮当作响,顾影自怜,神情恍惚,对军务也越发懈怠。
就在陆允初苦思回京之策时,楚灵的密信到了。信中言明,楚沁因全力研制新式火炮,引起皇帝猜忌,为表忠诚不得不领兵去平东北边关之乱,京城空虚。同时,南朝内乱暂平,太後已携年幼的皇太女正式登基,虽内部派系征伐不断,无暇北顾,但已树立了女子称帝的榜样。泽国也同样内乱,南方一片混乱。皇帝四面应战,心力交瘁,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楚灵让陆允初以平叛为名率军回京,实则与她们汇合,准备加冕称帝。楚灵在信中强调,她正在利用民间对旧贵族的积怨,借助新兴的寒门与商贾势力,全力打击盘根错节的旧势力,为新政铺路。
陆允初立刻开始周密部署,准备设法班师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