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这个当事人都这么看得开,自己还在这儿瞎纠结个什么劲儿。
心结一解开,王一刀顿时觉得浑身都轻松了。
这顿饭,又恢复了其乐融融的景象。
送走了王一刀,院子里再次恢复了宁静。
李默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
他没有回屋,而是走到了院子角落,那里有一棵老槐树,树下堆着一些不起眼的杂物和几块青石板。
他搬开石板,露出下面夯实的泥土。
他用一把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了起来。
泥土很干爽,挖了约莫两尺深,一个古朴的陶罐显露出来。
陶罐的罐口用油布和蜂蜡密封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缝隙。
李默将陶罐抱出来,轻轻擦去上面的泥土,然后抱着它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关好了门。
他没有立刻打开陶罐,而是坐在桌前,静静地看着。
后面的时候,他重新把老山参换了个位置,顺便换了个更加先进的手法放置。
这是他前世从一本古籍上学来的土方子,叫“地养法”。
用特定的陶土烧制的罐子,内部铺上干燥的青苔,将人参置于其中,再用蜂蜡密封,深埋于阴凉干燥的地下。
这种方法不仅能完美地保存人参的药性,甚至还能在缓慢的岁月流逝中,让其药效得到一种微妙的升华。
他藏得如此隐秘,就是为了等待一个关键的时刻。
现在,这个时刻,终于到了。
他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开始在脑中飞地谋划着一切。
送东西的时机,更是重中之重。
现在还不是张卫国最绝望的时候。
他肯定还有别的底牌,还在苦苦支撑。
只有等到他山穷水尽,等到罗老虎把他逼到悬崖边上,等到他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心生死志的时候
自己再出现。
那时候送去的,才不叫人参。
那叫,希望!
与此同时,几十里外附近最大的县城,张家大院。
与小河村的宁静截然不同,这里,愁云惨淡。
张家在市里有别墅,在省城也有产业,但张卫国最常住的,还是这个位于县城的老宅。
因为他喜欢清静,更喜欢这里常年收集来的各种珍奇山货。
可现在,这个他最喜欢的清静之地,却成了风暴的中心。
宽敞的客厅里,张家的主要成员都聚在这里,一个个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空气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二哥,罗老虎那个杂种,欺人太甚了!他今天又让工商的人去查封了我们两家店铺,连个理由都说不出来!”一个中年男人一拳砸在红木桌子上,满脸悲愤。
“银行那边也来电话了,说我们要是三天内还不上贷款,就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拍卖我们的资产!”
“南边厂子的几个老客户,全都单方面撕毁了合同,转头就去跟罗老虎合作了”
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像一把把尖刀,插在每个张家人的心上。
钱伯站在张卫国身后,那张精瘦的脸上,满是痛心和不忍。
他跟了张卫国几十年,从未见过他如此狼狈。
“老板”钱伯压低了声音,凑到张卫国耳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家里的事情,让下面的人顶着。我安排好了船,今天晚上就走,先去港城再想办法去国外。只要你人还在,我们张家,就倒不了!”
张卫国缓缓地摇了摇头,他这些天,像是老了十岁,两鬓已经斑白,眼窝深陷,充满了血丝。
他看了一眼满屋子人心惶惶的家人,声音沙哑地开口,“我走了,他们怎么办?”
他指着那些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伙计,指着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家族子弟。
“我走了,罗老虎会放过他们?那些以前跟我们称兄道弟的盟友,会放过这个吃绝户的机会?我太了解他们了,他们会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鲨鱼,扑上来把张家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他站起身,不算高大的身躯,此刻却透着一股宁死不倒的决绝。
“我不走!我张卫国就算是死,也要站着死。想让我像条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走,他罗老虎还没这个本事!”
话音刚落,管家神色慌张地从外面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