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奇怪的梦境哩咪 > 第116章 共振引导与系统伪影(第1页)

第116章 共振引导与系统伪影(第1页)

日期:五月五日,星期五

天气:“室”的环境如同被无形之手恒定压制着,维持在一种令人心智麻木的“完美”状态。光线是经过无数次迭代计算后得出的、最不易引生理及心理波动的特定波长与强度组合,均匀铺洒,拒绝任何形式的阴影与高光对比。空气成分与流动模式严格遵循《宜居环境维持法典-终极版》,确保生理需求的同时,彻底杜绝任何可能被视为“风”、“气息”或“流动感”的感官体验。万物沉寂于绝对的秩序之中,唯有那维系存在的底层能量流转,如同宇宙热寂的终末回响,规律,却无生机。

梦记:

“居民-”的日程指向“基础物资循环监控站-a-”。这是一个看似单调,实则至关重要的岗位,负责监控区域内能量分配、物质流转及信息载体回收的实时数据,确保整个循环系统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无任何冗余或损耗。

我端坐在泛着金属冷光的监控台前,眼前是无数流淌着数据瀑布的屏幕。我的意识如同高度集成的处理器,过滤着海量信息,捕捉着任何可能偏离预设参数的蛛丝马迹。效率,准确,稳定,是唯一的信条。

然而,在我这符合一切规范的表象之下,一场静默的“实验”正在酝酿。昨日“墨痕低语”输送的关于“分布式系统脆弱性”与“共振频率放大原理”的冰冷知识,如同幽灵般盘旋在我的意识底层。我决定,在今天的工作中,进行一次极其谨慎、风险可控的“共振引导”测试。

目标并非引系统故障或警报,那无异于自杀。我的目的更加微妙:尝试主动地、有意识地,在系统允许的“噪音”范围内,制造一个特定的、可识别的“共振模式”,并观察其是否能被其他潜流节点感知、模仿,甚至产生出预期的“协同效应”。

我选择了一个看似无害的切入点:监控屏幕刷新率的微幅、周期性波动。

根据规程,屏幕刷新率允许存在±ohz的微小波动,以适应不同数据处理负载。我打算利用这个容差范围。

在处理一段关于“废弃情感抑制模块回收数据”的常规信息流时,我开始了操作。我的手指看似无意识地在辅助触控区滑动,实则以精确到毫秒的节奏,引导着监控屏幕的刷新率,使其在hz至ohz之间,以一个非常规的、近似心跳(b波段)的节律,进行着微弱的起伏。

这个频率,是我依据“墨痕低语”提供的群体动力学模型,推测可能更容易引生物本能层面共鸣的波段。它完全在系统容差之内,不会被标记为异常。

我屏息凝神,一部分意识维持着主任务的精准运行,另一部分则如同张开的蛛网,全力感知着周围环境的任何细微变化。

起初,一切如常。数据平稳流动,其他工作站的“居民”们如同雕塑,没有任何反应。

三十七秒后。

位于我右前方两个工作站之外的“居民-”,其监控屏幕上代表能量流稳定性的指示条,其更新频率,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我的屏幕刷新波动隐约同步的谐振动?幅度小于o,持续时间不足两秒。

成功了?!

不,还不能确定。这可能是巧合。

我维持着“心跳节律”波动。

一分钟后,左后方负责物质回收流水线监控的“居民-o”,其操作台侧面一个通常保持常亮的、代表“系统在线”的微小指示灯,其亮度开始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随着我的节奏极其微弱地明暗变化。

紧接着,更远处的某个数据接口,传来一阵几乎无法捕捉的、与波动频率共振的信息包处理延迟,延迟时间在允许范围内,但模式……与我引导的节律存在关联。

不是巧合!

“集体潜流”网络,确实能够被主动引导!这些分布在各处的、潜在的“异常节点”,能够无意识地捕捉并模仿这种被编码在“允许噪音”中的特定共振模式!

一股混合着兴奋与警惕的战栗感掠过我的意识。我继续维持着引导,观察着这无形的涟漪在监控站内无声地扩散。参与“共振”的节点似乎越来越多,虽然每个个体的反应都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们的协同性正在缓慢提升。

然而,就在我以为实验将顺利结束时,异变突生!

当参与共振的节点数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我面前主监控屏幕的角落,一个通常用于显示底层系统状态的、极少变动的辅助信息窗口,其背景数据流中,突然闪过一片极其短暂、极其扭曲的乱码!

这片乱码并非随机的数字或符号,它们隐约构成了一幅破碎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结构的图案,其风格……与我灵魂深处那些“心噬者”纹路被激活时的形态,有几分令人不安的相似!

同时,手腕上的墨痕传来一阵尖锐的冰冷刺痛,仿佛在出警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不是“集体潜流”的正常反应!这是……系统伪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