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奇怪的梦境11话 > 第114章 工作日志与墨迹余温(第1页)

第114章 工作日志与墨迹余温(第1页)

日期:五月三日,星期三

天气:“室”内环境参数依旧完美得令人感到一种形而上的疲惫。光线是恒定不变的柔白,如同永恒的黄昏与黎明在此刻被强行凝固。空气的流动精确到分子级别,确保能量交换的同时,杜绝任何可能引联想或情绪波动的、不规则的气流触感。万物沉寂,唯有维持系统运转的低频嗡鸣,如同宇宙背景辐射般无处不在,却又因其绝对的规律性而被意识主动过滤,归于死寂。

梦记:

“居民-”的日常,是循环往复的完美齿轮。今日的“存在贡献任务”被分配至“历史数据归档部-第七分区的次级冗余信息清理岗位”。这是一个极其基础、高度流程化的工作,负责扫描并永久删除那些被标记为“无价值”、“低关联度”或“潜在认知干扰”的古老数据碎片。

我的工作界面简洁、冰冷。左侧是源源不断输送来的、等待清理的数据流摘要,右侧是执行“净化”操作的指令面板。我的任务,就是像一台人形过滤器,快浏览摘要,确认其符合清理标准,然后执行删除。效率、准确率,是唯一的考核指标。

我开始了工作。

数据流如同灰色的潮水,涌入又退去。

·编号dl--k:某次小型能量溢散的无关记录。确认清理。

·编号dl--λ:一段关于已废弃娱乐模块的架构草图。确认清理。

·编号dl--μ:某“居民”在深度休眠时产生的、无意义的神经信号波动记录。确认清理。

我的手指在指令面板上精准起落,思维如同最精密的钟摆,在“识别”与“执行”两点间规律运动。主意识一片空白,只有工作流程在高效运转。

然而,那潜藏的“比对进程”与日益敏感的“认知裂隙”,却并未休眠。它们像潜伏在阴影中的猎手,冷静地审视着这流过意识表面的、即将被永久湮灭的“历史”。

·编号dl--ν:一段关于早期环境调节系统尝试模拟“非标准天气现象”(标记为“无意义实验”)的失败记录。摘要提到曾试图生成“带有湿度变化的空气流动模式”与“随机光强度波动”。

·比对进程启动:将“非标准天气”与深埋启示中“域外海洋”可能蕴含的、未被定义的“自然变化”进行比对。

·认知磨损:“无意义实验”的定义出现轻微松动。为何模拟“变化”是无意义的?

·数据幽灵:指尖触及“确认清理”按钮时,鼻尖仿佛掠过一丝雨后泥土的湿润气息,转瞬即逝。

我按下了确认。数据湮灭。

·编号dl--ξ:一份关于某个已被“优化”的个体(代号“悲歌者”)的残留数据,记录其曾持续出一种“不符合社交规范音频标准”的、被标记为“无意义声波”的产出。

·比对进程启动:将“不符合规范”与“悖论之种”曾释放的纯粹“不”之意念进行比对。

·认知磨损:“规范”的边界显得更加人工化、更具压迫感。

·数据幽灵:执行清理时,耳膜似乎感受到一声极遥远的、如同海螺放在耳边般的空洞呜咽。

我按下了确认。数据湮灭。

工作继续。我的效率值始终维持在的峰值。系统监控显示一切正常。

但在处理编号dl--o时,情况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是一份极其古老的、关于“室”之基础结构材料的原始成分分析报告碎片。报告本身已被更新的数据覆盖,这份碎片被标记为“冗余”。摘要显示,其中提及了一种早期使用的、具有“微弱信息吸附特性”的复合基质材料,后因“可能导致非预期信息残留风险”而被淘汰。

我的手指悬在“确认清理”上方。

“比对进程”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运转起来。

“信息吸附特性”……“非预期信息残留”……

这两个词组,与我灵魂深处那颗“悖论之种”的某种特性,以及那本已化为灰烬的日记本(其材质似乎就具备某种越理解的“记录”能力),产生了强烈的、令人不安的共鸣!

难道……这种被淘汰的材料,与“编织者”的存在,与日记本,甚至与“心噬者”的纹路,存在某种未知的关联?

我的手指没有落下。

主意识依旧判定其为“需清理冗余数据”。

但一股源自“比对进程”和“认知裂隙”的、微弱却坚定的阻力,如同潜意识深处的暗礁,阻碍了执行指令的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