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黄粱一梦穿大唐 > 第44章 见秦太后 论武安君上(第1页)

第44章 见秦太后 论武安君上(第1页)

上回说到,“赵牧”见平原君赵胜,荐墨家随老及巨贾吕不韦,又请毛素,以为“丐帮”。

人谈话毕,因需随平原君赵胜反邯郸,“赵牧”暂居赵府。翌日,“赵牧”尚未得出,秦宣太后遣人来召。“赵牧”愕然,紧随前行。

待至秦府,拜秦太后,请安问好。秦宣太后笑言:“一别经年,公子安好。”

“赵牧”拜礼:“太后安康,小子行旅匆匆,不及请安,万望恕罪。”

秦宣太后笑曰:“思昔日咸阳事,心有感慨,闻尔在晋阳,乃遣人召尔,闲以家常,无他事。”

“赵牧”答曰:“小子谢太后惦念,旅居晋阳,太后且宽心以待,身体康健,颐养天年。”

秦宣太后笑,开口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闻小子历秦赵战,不知有何所得,不仿言于哀家。”

“赵牧”闻言而思,缓曰:“小子军行上郡,始得睹军阵兵事。俩军兵盛,相克相生,往来以复,鏖战期间,士卒陨命,百姓艰苦,空室绝户,不知其数。事后思之,尤觉恐惧,每每深夜而醒,不得安寝。惟愿天下平,百姓安泰。”

秦宣太后闻而暗异,接言:“兵家之事,本即如此,得愿太平,一统乃可。然秦兵强盛,赵亦刚强,俩虎相争,定有牵连,百姓疾苦,终不得免。闻得小子与武安君白起有斗?可有心得?”

见太后言及白起,“赵牧”愈明今日之见,接口言道:“军侯威武,小子拜伏,其名之盛,行于诸国,百将噤声,万军齐喑。去岁兵行,其疾其威,小子惶恐,慑死生之威,竟至无心于军,惟愿安然生养,待至成年,另有报国。若太后不嫌小子唠叨,定常来相伴,聊以解闷。”

秦宣太后笑,遣人吩咐,开言:“小子滑头,无有真言。昔日行险咸阳,说以利害,潜行千里,矢志归家,其胆其志,今日皆藏,何解?”

“赵牧”拜,敛容缓言:“太后恕罪,小子狂妄,目无他人,言轻天下,以为诸事,皆可唾手,万事无难,惟吾所愿尔。然后经事,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终明人皆有其正,乃不敢小觑天下人。”

秦宣太后欣然:“哀家得政朝廷,有四十载,自明其理,小子尚不及冠,已知其言,可矣。知而行之,合和而动,自无罔殆,直路而行。”

“赵牧”拜谢,待太后示下。

不及言,侍者来报,武襄君魏冉及武安君白起至。待得通报,复又报毛素奉命至,候于外,太后遂请入。

闻而暗思,未宣于口,“赵牧”待之,须臾之间,君已至。起而行礼,拜而问安,各反其坐。尚未开言,毛素带至。厅上堂前,人相见,不得明言,以目示意。

待人齐至,太后有言:“昔日居于咸阳,哀家与魏冉,倾醉口技,萦绕于耳,多日不绝,茶饭不思。今日闲居,复思其景,颇多感慨。遂召其人而荐以武安君。”

武安君白起起谢,复归坐。“赵牧”自去岁在途,得见白起,已月余未得再见。今日复见于太后府,其颜尚可,其情亦明,未见差晦。

转视武襄君,自见于平原君赵府,亦近月余,今日复见,昔日秦之人,齐聚晋阳,皆无异色,尚能觥筹。

不及多思,秦宣太后开口言于毛素道:“昔日卿显技于咸阳,吾姊弟人得闻,终有后来诸事,未曾重谢。至于晋阳,终未再见,今日唠叨,复有以请,劳卿受累,复现其技,而后畅言。”

毛素拜谢,至屏风而后备,众人默然而待,白起未得明理,静言而待。

须臾,其声起。先有《百鸟朝凤》,次有《鸟争食》,再有《军旅狩猎》。堂无杂音,尽皆静听,良久方歇,众皆回味,无有人言。

待毕,毛素前来见礼。未及他言,秦宣太后转视“赵牧”,开言道:“昔日见公子,易为楚服,有以谏言。不知今日可有幸,得复其景?”

“赵牧”不及思,起而应诺,不待其言,侍者已进楚服。与毛素相视,转至屏风,各易其服。须臾而出,《优孟谏楚庄王》复现,“君不见楚国令尹孙叔敖,生前私囊无分毫,一朝身死家败落,子孙卖柴且苟活”之句,飘于晋阳太后府。

待毕而反,太后请人与坐,复言曰:“戎马半生,锱铢必争,得有薄名,人之壹世,皆尽于此矣。不知壹日归去,万般皆抛,吾等后裔,有何可依,甚哉,痛哉!诸君同起,俱饮此杯。”

待尽饮,太后兴起,复言于毛素:“哀家冒昧,然则卿之绝学,习以何人?”

毛素起而拜,回曰:“臣之陋技,亦为匠工,原自墨家,且以技艺,糊口养家,得存此身。”

秦太后闻言而思:“秦以法强国,齐以儒安平,惟有墨者,百艺存民。存民之德,万世不易。壮哉,大墨,哀哉,微墨,不见于君,恐不复盛矣。”

毛素拜谢,反坐。

魏冉开口言曰:“昔日咸阳,未闻全音,今日托阿姊之福,得享此宴,足矣,甚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复视“赵牧”,举爵遥祝:“公子楚服而歌,冉终得见乡音,终去家日久,且垂垂老矣,思乡愈烈,得此寥解乡愁,足矣。同起,祝顺遂。”

“赵牧”应之,未得多言。

魏冉转视武安君白起,见其未言,亦未易色,乃言道:“不知白弟何所思?”

白起无言,举爵祝:“魏兄亦为戎马之人,或久疏战阵,远居朝堂,竟至如此儿女之态。吾不为也。”

魏冉朗笑,颔以应:“兄已暮年,弟尚鼎盛,属实羡煞,待有一日,落叶归根,弟自有言,惟愿弟大展宏图,得逞夙愿。”

白起不应,举爵应之。

他人未言,秦太后复言于毛素:“哀家得闻,墨家三分,分居秦楚齐,未有赵说,卿何以学?”

毛素未言,视“赵牧”。秦宣太后异之,亦转视之。

“赵牧”起拜,回曰:“墨子盛于世,其弟子众多,数代巨子,各择其术,有以显派,流传诸国。然亦有隐者,得其传而未显,大隐于市,赵有隐墨,笃行其学,走于民间。”

秦太后闻而有思,问曰“世之所学,皆有其理,此隐墨,其理若何?”

“赵牧”暗思,对曰:“尊天事鬼,兼爱万民。”

秦宣太后若有所思:“鬼神之说,其无信乎?世间所行,岂无观者?黄泉之下,果有报乎?善恶奖诫,有以主之?”

“赵牧”未答,转而言于武安君:“君侯岂信因果乎?岂信鬼神乎?岂信黄泉乎?”

喜欢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请大家收藏:dududu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