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113章
故地重游远没有诗里写的那麽浪漫,时光的滤镜没有赋予眼前的风景任何温暖的色彩。
当陈与禾再次抵达这个国家,涌入她记忆里的,是无尽的贫穷和窘迫,是漫天风雪中,她踉踉跄跄地推开一扇扇门去寻求一个兼职的机会,是独在异乡丶孤立无援的伶仃。
陈与禾因为有些私事要处理,所以比同事们提前了几天抵达柏林。同时,她希望先把食宿都安顿好後,给第一次来柏林的同事,尽小半个“地主之谊”。
项目正式啓动後,陈与禾提前做的任务规划书起了大作用。
虽然每天都有不同的大大小小的意外发生,但大家的劲儿都朝一个方向使,还算进展顺利。
第一个阶段,绿氢的同事兵分两路。
一路负责跟光伏企业柏林分公司的负责人谈合作项目。陈与禾则负责开发两到三个能源合作社谈应用示范。
这两部分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德国的第一个示范项目,陈与禾并不打算贪大,也并不是非要选址在首都柏林。
她知道,绿氢单枪匹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进入大型项目。绿氢在德国的市场定位是家庭储能,所以陈与禾的主要目标是距离城市较远的小镇或社区。
陈与禾虽然在德国待了几年,但她那几年忙着学习和生存,只涉足过这个国家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国土。
为了方便,陈与禾租了一辆车,请了一个当地的向导。陈与禾和李杭每天都奔波在路上,在各个小镇流连穿梭,走到哪里天黑,就在哪里住下。
刚开始,李杭还很兴奋,这样的行程简直称得上是带薪旅游。但接连碰了一个星期的壁过後,再瑰丽的风景也激不起年轻男孩的兴趣,他变得耐不住寂寞,兴致明显不如刚来时那麽高昂。
异国他乡的日子并不好过,好在工作繁忙,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随着时间推移,陈与禾事先制定的计划在一步步的完成。
第一个月,他们初步确定了光伏企业的合作意向,同时,吴浩帆在国内啓动签约前的考察事宜。
第二个月,光伏企业签约完成。陈与禾跟萨克森州的一个小型社区达成了光伏-固态储氢应用项目的初步意向。後续取得许可,针对当地特殊要求进行施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三个月,陈与禾和李杭在勃兰登堡州考察的时候,她收到了裴放的消息,说孟玦已经处理好国内各项事宜,已经正式搬到了柏林,不久後将入职柏林的研究所。沈吟秋也几经波折,转到柏林郊区的一家疗养院,由专业的机构照顾。
知道孟玦也来了德国,小粉丝李杭几乎称得上是亢奋,死乞白赖地求陈与禾带他去见孟玦一面。
也不知道李杭是真的想见见“偶像”,还是只是想回柏林休息几天,陈与禾还是答应了他。毕竟从头到尾陪她在德国转悠几个月的人只有李杭一个,她得珍惜。
正好,陈与禾也需要给自己放一天假。
这段时间,她太紧绷了。
江宁的体育盛会在明年7月,按照惯例,赛会服务的公开招标会提前了一年开始。
陈与禾收到吴浩帆的消息,本次赛事的主办方提出了“赛时服务+赛後利用”的双重目标。
也就是说,由绿氢为通航提供动力模组的新能源车辆,这次若能顺利进入赛会供应商名单,以後也将有机会继续为市政交通提供服务。
这对绿氢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通航和绿氢已经成立了专业的团队应对此次公开招标。
陈与禾最开始的计划是,明年7月,绿氢的産品不仅要在国内的体育盛会上亮相,德国的应用项目也必须在那之前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现今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
绿氢籍籍无名,陈与禾想趁这个机会,在明年7月,好好地为绿氢造一波势,名和利她都要。
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截止日期,这三个月来,陈与禾几乎没休息过,在德国大大小小的小镇奔波丶洽谈合作。
这次也是借着促成李杭跟孟玦见面的机会,才放任自己休息一天。
陈与禾没跟孟玦提见面的事,只发了条信息,问候了一句。孟玦很晚才回复了她,想来是刚搬过来,生活和工作,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陈与禾在酒店补了一整天的觉,又跟李杭一起出去吃了个晚饭。
晚饭过後,李杭不想这麽早回酒店休息。为了怕李杭走丢,陈与禾就带他去了当初宋文林开的那家酒吧。
当年留学时,陈与禾找到的第一份兼职,就是这家酒吧里做服务员。
这里的装修变化不大。
陈与禾推门进去,李杭跟着她问:“小禾姐,这就是那个廖翰飞骚扰你的地方?”
陈与禾先是愣了一下,这小夥,哪壶不开提哪壶。她打趣李杭:“你可真会聊天呢。”
在德国各地“流浪”的这几个月,李杭这个原本不怎麽多话的人,因为旅途的无聊,几乎把陈与禾的前半生打听透了。
大到学习生活经历,小到生活习惯,事无巨细,什麽都聊。陈与禾在李杭面前,简直是个透明人。
对于孟玦和陈与禾的badending,李杭这个孟玦的“唯粉”,还狠狠地惆怅了好几天。
那几天,但凡有任何跟爱情相关的歌曲或话题,李杭总忍不住摇头叹气。
陈与禾笑他入戏太深。
李杭把自己装成个大人模样,颇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你不懂,小禾姐,孟老师真的很喜欢你。”
这间酒吧,见证了陈与禾很多心酸,但同时,很多想法和心态的转变,也跟在这里的经历有关。
现在陈与禾的酒量还不错,起源也是这里。
酒吧这个地方,哪有不闹事的客人呢。陈与禾长得好看,经常收到一些所谓的“好意邀请”,宋文林又不能随时都出面维护她,当年的她不想因为自己给宋文林惹麻烦,只要不太过分,陈与禾通常就喝一杯了事。
久而久之,酒量就练出来了。
当年在这间酒吧工作过的人大多都有了新的去处,连宋文林这个老板都回国做了一个无聊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