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成绩公布的前一天,我们五个人再次聚在昭光家。
没有人提起明天的成绩,只是像往常一样一起做饭,聊天,看电影。
深夜,其他人都睡着了,我和昭光还坐在阳台上看星星。城市的灯火比以前明亮了许多,或许是因为我们终于有心情欣赏这样的夜景。
“紧张吗?”昭光问。
“有点。”我老实承认。
他笑了:“我也是。”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听着远处传来的车声。
“顾影,你还记得那次我说差点坚持不下去吗?”
我点点头。那个夜晚,我们都差点失去了彼此。
“後来我想通了,”他说,“高考很重要,但它定义不了我们的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他顿了顿,“我们成为了什麽样的人。”
是啊,在这场漫长的征程中,我们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友情,明白了生命的珍贵。这些,远比一纸成绩单更加重要。
第二天上午九点,成绩准时公布。
我平静地输入准考证号,页面跳转的瞬间,心跳还是漏了一拍。当分数出现在屏幕上时,我愣了几秒,然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手机立刻被消息淹没。昭光在群里连发了十几个感叹号,林淮叶冷静地报出自己的分数,蓝若初发了一串欢呼的表情,江云舒则简单地说:「我做到了。」
我们都做到了。不仅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携手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填报志愿那天,我们约好一起去学校。令人惊喜的是,我们五个人都选择了省内的大学,最近的两个学校只隔一条街。
“这样我们还能经常见面。”昭光高兴地说。
陈教授在办公室等我们。看到我们的志愿表,他欣慰地笑了:“很好,你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离开前,他送给我们每人一个书签,上面刻着一行小字:「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颗星星都能找到自己的轨道。」
七月,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
我考上了心仪的医科大学,昭光选择了同一所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林淮叶去了计算机系,江云舒读了师范,蓝若初则进入了新闻传播学院。
就像很多年前约定的那样,我们要治愈世间的病痛,也要抚慰受伤的心灵。
八月初,我们回到了江云舒的老家。
奶奶高兴地做了一桌好菜,小院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坐在熟悉的院子里,看着满天繁星,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们在这里许下的愿望吗?”昭光问。
“记得。”我们说。
那些愿望,有的实现了,有的还在实现的路上。但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在一起,互相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离开前,我们在村口的小学种下了一棵树。江云舒说,等树长大了,就能为孩子们遮风挡雨。
“就像你们为我做的那样。”他轻声说。
回程的大巴上,我们约定每年都要回到这里,看看这棵树,也看看最初的自己。
暑假的最後一天,我们登上了城市最高的观景台。
夕阳西下,整座城市笼罩在温暖的光晕中。远处,我们即将奔赴的大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要开始了。”昭光说。
是啊,新的旅程要开始了。
但这一次,我们不再彷徨,不再恐惧。因为我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光和影永远相随;无论遇到什麽困难,都有彼此在身边。
青春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所有的可能。
就像这天边的晚霞,今天的结束,是为了明天更绚烂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