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惊华 剧本 > 第256章 她教接生那晚整个太医院换了墙(第1页)

第256章 她教接生那晚整个太医院换了墙(第1页)

晨钟余音未散,苏锦言已顺着药田小径往回走。

露水沾湿了她的青布裙角,腕间鼎纹被体温焐得烫——那是萧无衍前日亲手刻的,说要与她“共量山河深浅”。

“阿姐!”小蝉抱着一摞蓝布巾从廊下跑出来,辫上沾着艾草香,“郑大哥的信差刚到,说京郊泥棚区这三日又添了七口白棺!”她攥着信笺的手直抖,“都是都是生养的妇人。”

苏锦言脚步顿住。

前世的记忆突然涌上来——那年她跪在乱葬岗,看着隔壁绣娘的尸身被野狗拖走,怀里还攥着没绣完的婴儿肚兜。

她猛地攥紧信笺,纸角刺得掌心生疼:“备药箱。

叫小桃妹、石哑子、阿草,半个时辰后在后门等。“

泥棚区的腐味隔着半里地就能闻到。

春汛前的潮气裹着血锈味、霉味,直往人喉咙里钻。

苏锦言掀开门帘的刹那,眼前的景象让她呼吸一滞:稻草堆上蜷缩着个面色青白的妇人,指甲深深抠进草席,额全被冷汗浸透,下身的血污已经洇湿了半张草垫。

“稳婆说说血止不住”守在一旁的老妇跪下来,枯树皮似的手抓她的裙角,“求姑娘,求姑娘救救我家二丫”

苏锦言蹲下身,指尖搭上产妇腕脉。

脉息沉滞如乱绳,小腹硬得像块石头——果然是血滞胞宫。

前世她替将军府的妾室接过生,那女人也是这症候,结果被太医院的老医正说成“命数该绝”,最后血崩而亡。“去烧热水,拿艾绒。”她声音冷得像冰碴,“石哑子,把银针对好日晷。”

石药师弟弟立刻解下腰间的木盒,十二根银针在他指尖翻飞。

这聋哑少年从小靠触觉辨药,此刻竟比常人更精准——每根针尾都对着东方刚升起的日头,折射出细碎金光。

苏锦言取过针,在火上燎了燎:“我扎三针,你记穴位。”

第一针扎中关元,产妇痛得抽了抽;第二针气海,她喉间溢出呜咽;第三针中极落下时,苏锦言突然抬头扫过围在棚外的人群:“这世上最贵的不是龙胎,是不肯睁开的眼睛。”

血,真的止住了。

老妇颤抖着去摸女儿的脸,摸到满脸的泪:“活了活了”

小桃妹扶着瘸腿挤进来,怀里抱着个粗陶碗:“红糖姜茶,趁热喝。”她的蓝布裙被泥水污染了,间却别着朵野菊——那是她作为残医义团领袖的标志,“阿姐,我把穴位编成口诀了:’脐下一寸三,补气莫迟疑;再下两指半,血行如游鱼。

’“

阿草扛着两大桶热水冲进来,腰间还挂着刚摘的断渊草:“苏姑娘,我让兄弟把药铺的艾绒全搬来了!”他古铜色的脸膛泛着汗光,像座会动的黑塔。

红烛姑姑缩在门角,手里攥着个青瓷瓶。

她原是守夜宫婢,曾在静心蛊里掺过迷神引,此刻眼尾还留着前日跪香的红痕:“这是改良的安神灯油。”她把瓶子塞进小桃妹手里,“我我把迷神引换了断渊粉,助产的。”

棚外突然响起抽噎声。

不知何时围了一圈妇人,有抱着襁褓的,有扶着大肚子的,脸上全是不敢信的光。

“我家媳妇也这样!”

“求姑娘去看看我家三嫂!”

苏锦言直起腰,指节捏得白。

前世她被嫡姐推下井时,井底的苔藓也是这种腥甜的湿味;此刻她望着这些仰起的脸,突然明白萧无衍说的“山河”是什么——不是金銮殿上的龙椅,是这些会疼会笑的活人。

“小蝉,”她声音放软了些,“把蓝布巾分给大家。

以后看见这颜色,就是能救命的地方。“

消息比春汛来得更快。

第二日清晨,济世庐的青石板上跪了二十来号人,有挑担的,有卖菜的,怀里都抱着染血的布片。

小桃妹扶着门框数人数,突然笑出了声:“阿姐,他们说这是‘求活签’。”

更惊人的是第三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