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古代生活日常by一蝶入梦晋江 > 5060(第2页)

5060(第2页)

绣娘的手艺是需要一直做,才能维持水平甚至精进的,师姐拜了娘亲为师,不出意外定是长期在锦绣阁做工的,若是永远只让师姐做些不用绣花的普通成衣,虽然按她们铺子的薪酬分成模式,师姐的收入依然会很不错,定比她在别家做绣娘挣得多。

但师姐当初宁愿不要报酬也要来铺子里求学,为的便是精进自己的刺绣技艺。

辛月觉得再这么下去,锦绣阁会耽误师姐的职业发展,必须要想个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辛月皱着眉头思考了许久,她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人,思维方式与古人不同。

现代人热衷于传播自己会的技艺,不管想学什么,网上查一查,不论是烹饪或是其他的技术,总有人大方的免费在网络上公开,任由所有感兴趣的人自由学习。

在现代,好些古时的技艺都在历史长河中遗失了,有许多没遗失但是会的人也不多的,都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会这些技艺的人便被称为非遗传承人。

辛月看过记录片,许多非遗传承人都会一脸苦涩的说技艺能流传到现在是很难得的,可现在却没有人愿意来学。

而在古代,却是相反的,好的技艺有得是人想学,可是会这些技艺的人往往却视它们为独家谋生手段,非亲不授。

辛月忍不住想,若是当初阿婆的那位师父,无儿无女,也没将这绝技传授给任何人,是不是这个绝技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而阿婆当初没能把绝技传授给任何人,若是娘亲一直没发现绣画的秘密,是不是绝技又将死去一次。

而娘亲如今学会了绝技,却依然坚持要传给自己后代的话,弟弟不知未来天资如何,哥哥却是板上钉钉的要走科举仕途,他将来的妻子必不可能只盯着会刺绣的女子挑。

而辛月自己,说实话这段时间开店下来,辛月已经发现了自己只对经营更有兴趣,若真让自己日日枯坐着一针一线的绣,自己也不敢夸口能坚持多久。

那这个一次次被抢救回来的绝技,未来是不是将随着娘亲一块儿再次消亡。

而这一次,怕是没有机会再抢救回来了。

想到这辛月心里隐隐发酸,她忍不住为此而难过。

辛月在心里思量了许久,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和宋氏说:“娘亲,这绝技真的不能传给外人吗?明明阿婆也是自她师父那里学来,然后才被阿公要求不许外传,这绝技本来也并不是宋家祖传的不传之秘,娘亲也没有必要再遵守阿公的要求啊,如今铺子里生意这般好,只靠娘亲你一个人,一双手,活接不过来,钱也挣不完,如果你只想一辈子开一间小铺子自给自足,等到年纪大了便关店不干,那么铺子里有你一个会绝技的绣娘便够了,每月接个三四件的活,足够生活所需了,可是娘亲,这个绝技好不容易才传承下来,你忍心见它日后又消失吗?哥哥弟弟未来会娶什么样的娘子,总不能靠着绣技好坏来挑吧,而我也不一定有那个天赋能学会,便是我学会了,我日后也会遇到娘亲今日这般困境。”

宋氏听得一愣,她之前只想着,她定不像她爹那样,不许把绝技传给女儿,却好像真的从没想过,这绝技本来就不是宋家的。

她明明最讨厌她爹的这般行为,却还是被她爹给影响了。

师徒之间,传道解惑本就该毫无保留,怎么她会那般理直气壮的要求徒弟只许跟自己学得皮毛?原来她早就受到了她爹的影响,却不自知。

辛月见宋氏没说话,便接着从经营者的角度和宋氏分析道:“娘亲,如今咱家已经开了铺子,咱们做的是老板,你瞧那些老板都是聘绣娘替自己干活的,如果光靠娘亲你一个绣娘,铺子永远都只能是一家小铺子,咱家的铺子若是能有更多的会绝技的绣娘,才能接更多的活,挣更多的银子,把绣铺变成绣庄,甚至不局限于县城,就像那齐小姐,她家若只她爹爹一个人掌厨,能在全府城处处开起醉香阁吗?可她爹爹收了一堆徒弟,各个培养得能独当一面,上回齐小姐闲聊时还说,马上要去隔壁临安府也开店了,娘亲,咱家的绣铺也有这般机会,将来不论是爹爹或是哥哥入朝为官,咱们总是要跟着走的,难道换一个地方便关了铺子到那边重开吗?要是处处都能留着,难道你不想把咱家的锦绣阁的招牌挂得到处都是吗?”

宋氏听到辛月的这番话,觉得甚是有道理,而且辛月这番话点燃了宋氏从未起过的野心,明明府城的富家小姐们都青睐她的手艺,她为什么要把自己拘泥在小小的潍县,她也可以把铺子开到府城去!

宋氏终于想通了,豁然开朗的笑出声,放下吃饱了的辛年,激动的把辛月搂进怀里,抱着她说:“月娘你说得对,这绝技本就不是宋家的,我也不该受你阿公影响,守那套狭隘的规矩,等慧娘做完这批成衣,我便带着她学着绣那绝技,将来若是咱们离开潍县,这个

铺子便交给慧娘打理,咱们到其他地方继续开新的锦绣阁!”

辛月见宋氏转变了思维想通了,也如释重负的笑起来,靠在娘亲怀里开心的说:“娘亲,咱们的锦绣阁一定会做大做强的!”

辛盛不知道下回归家,家中娘亲妹妹又要震惊他一回,回书院这几日,辛盛记着妹妹的话,日日勤勤恳恳的打扮自己。

为了不耽误学习的时间,辛盛比往常还要早起一刻,把娘亲特意做给自己的衣袍平平整整的穿到身上,再仔仔细细的盘好头发,出门前还要对着铜镜再检查一遍是否妥帖。

如今天还不热,不贴身的衣裳不会日日换,辛盛便三日换一身外袍。

他上一身衣袍已经引得几位同窗来问了,今日这一身一换上,还没出去就先被同舍的姜南星拉住了,疑惑的问:“辛盛,你这身袍子又是新制的?”

姜南星最是了解自己这个好友,辛盛从来不在意什么吃穿,他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读书上,平日里书院许多学子争相比着穿戴,辛盛是从不参与的。

可自考县试起,姜南星见辛盛连着穿了好几身的新袍子,他忍不住开始怀疑好友怎么了?怎么突然转了性子?甚至每日还特意早起梳头冠发?

辛盛虽一心的想替家里拉生意,却没想过拉客拉到自己好友头上,好友问起,他也不隐瞒,便直说了自己这般的目的,姜南星这才恍然大悟,想起最近听到的闲话,忙问:“那卖防水书袋的锦绣阁便是你家的铺子吧?”

近日县中学子最关注的事便是县试榜单,头名辛盛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流言,说辛盛能中头名,都是因为那日突然下雨,其余学子都被打湿了书袋受了影响,只有辛盛,因为背着一个防水的书袋,心里安稳才发挥得好取了头名,学子们话传来传去,甚至给那书袋取了个案首书袋的诨名。

连他们黎山书院的学子,都有不少去那锦绣阁交了定金排队买那案首书袋的。

姜南星本来觉得那话是无稽之谈,此刻却忍不住联想到一起,问辛盛道:“这流言不会是你家自己放出来的吧?”

辛盛听了一愣,倒没有人来问到他面前,所以他并不知晓此事,忙连连摆手说:“没有,没有,我家没有往外传过这种话,若是这么干了,何必还要我日日打扮好了在书院乱晃?”

姜南星一想也是,辛盛以往在书院只会出现在三个地方,教室、藏书楼、食堂。

可这几日辛盛却时常在书院四处闲逛,连那他往日不爱参与的诗会,都会过去待上片刻。

姜南星便疑惑的问:“那会是谁这么热心的替你家宣传生意?”

辛盛疑惑了片刻,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身影,那位叫余知味的学兄,不知为何那么热衷于带人去买书袋,那次被他碰见都是第二次了,以那人的性子,倒是极有可能。

只是辛家和他非亲非故,辛盛更是那日才第一次见他,着实想不通为何对方比自己宣传得还要卖力,而且他这么努力才不过引得几个同窗来问,对方却引得全县学子都知晓了!

辛盛忍不住有点嫉妒对方的宣传能力。

辛盛百思不得其解,便默默的记下此事,准备等下回放假,回去问问娘亲、妹妹,可有什么隐情。

把这个疑惑暂时放下不提,辛盛装扮好自己,先去食堂吃了一顿寡淡的朝食,接着继续坚持自己的宣传拉客计划,走到书院闲人最多的竹园一边散步一边在心里默默背书。

不曾想刚在书院的竹园里晃了半圈,便被眼熟的杨家仆人唤住。

这仆人是常跟在先生杨怀德身后的书童,辛盛见到他便停了脚步,说起来自从县试结束后回到书院,这几日都没见过先生了,辛盛便询问道:“可是先生有何交待?”

书童躬身行礼后说:“辛公子,我家老爷病了几日,今日刚好些,便说多日未见您,知您县试高中准备好了贺礼也没来得及送,便想请您今日下课后有空去家里一趟。”

第52章

“先生病了?”辛盛一听顿时有点着急,连忙追问:“可请了大夫瞧过?”

书童见状忙说:“只是前些时日受了凉,没甚么大碍,家里常备的有药,吃了几天已经见好了。”

辛盛这才放下心,便说:“那就好,你帮我回先生,我今日下了课便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